有关单反接望远镜的衍射光圈
在摄影中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当光圈缩小到某一临界值时受到衍射影响艾丽班变大再进行缩小分辨率开始下降画质开始恶化这个光圈就是衍射极限光圈,不同的机身衍射极限光圈不同,也就是像素密度不同这个光圈值不同。当下几乎所有的单反像素密度都非常高,也就是像素点非常小,就算是打到衍射极限的APO设计在F8-F11时也到了衍射光圈,这样接望远镜再加巴洛增倍镜反而会使分辨率下降,况且像普消这种存在较大像差的镜子。我这种说法是否是正确的? 且等楼下回答!! 文明狼 发表于 2013-7-24 09: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且等楼下回答!!
坐等 不同的机身衍射极限光圈不同,也就是像素密度不同这个光圈值不同。
------------
不懂,但这句话好像有点问题 drmq 发表于 2013-7-23 20: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同的机身衍射极限光圈不同,也就是像素密度不同这个光圈值不同。
------------
光圈决定艾利斑的大小,光圈越小艾利斑越大,相机的像素密度越高,单个像素越小,艾利斑就很容易影响到周围像素,也就是超过了衍射极限光圈。举例来说,尼康D7000单个像素4.8微米,衍射极限光圈在F16左右,而一般卡片机的单个像素一般2微米,F5.6就已经是衍射极限光圈了。
drmq 发表于 2013-7-24 09: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同的机身衍射极限光圈不同,也就是像素密度不同这个光圈值不同。
------------
根据采样定理一个艾丽班半径要至少一个像素宽表达,用的像素越多来表达越容易达到100%分辨率,就是假如用16个像素表达一个艾丽班,但当艾丽班变大时,就使得一个艾丽班覆盖了更多的像素点,而像素点是固定的,所以能表达的艾丽班就变小了。当然波长不同的艾丽班大小也不一样 楼上的解答学习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