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蔡 发表于 2004-8-19 18:37

便携和大口径之间的选择

各位来谈谈如何?

    根据我目前的情况,我在两者中选择便携。

哈雷 发表于 2004-8-19 19:33

我选择高品质的小口径。

老咸鱼 发表于 2004-8-19 20:46

我选择便携的大口径。

Alone狼 发表于 2004-8-19 20:51

选一个大口径用来摄影,选一个小口径便携来经常外出看星星

小蔡 发表于 2004-8-19 20:55

最初由 老咸鱼 发表
我选择便携的大口径。

     请介绍一个这种镜头。

bandofbrother 发表于 2004-8-19 23:28

杜蘇式應該是老咸魚同好所提的便攜的大口徑..

ufo 发表于 2004-8-20 00:06

大口径的牛反放在基地,小口径的折射镜打游击!

神州扫雷 发表于 2004-8-20 06:17

这两就是不可调和的

都解决,将会有极可观的中心遮挡。

老咸鱼 发表于 2004-8-20 09:07

不。
是一种折反结构的快速系统,速度在F/3至F/4之间。
因为快速,所以镜筒可以很短,重量适合携带和加赤道仪。
另外,遮挡比只有0.3x的。
最后,如果有人不喜欢几千几万个深空天体,硬是要问我拿F/3的系统怎么去看那8个行星+月亮,我只能无奈的告诉你,要加一个5x barlow。


最初由 bandofbrother 发表
杜蘇式應該是老咸魚同好所提的便攜的大口徑..

小蔡 发表于 2004-8-20 09:14

有图没有?

Alone狼 发表于 2004-8-20 18:15

F3~F4的大反高桥有,好像是摄星用,另外TMB好像可以定做!重量虽比中焦的的好些,但达到真正的便携还有点困难,如果真想大口径便携,经典卡塞格林,施卡,马卡应该会比短焦牛反好些。
但顾及到经典卡塞格林,施卡,马卡焦长,大口径下很难做到低倍看深空和摄影,所以还要配个减焦镜!

老咸鱼 发表于 2004-8-20 19:40

To Alone狼:
如果是传统牛反作星野摄影,彗差太大了。
卡塞格林式要直接做到F/3到F/4,遮光一定太厉害!不管你是两片的还是施卡、马卡。如果是长焦的卡式用减焦镜,那么象质又会明显下降。
我是另辟蹊径,用一个双曲面反射主镜加两组小口径球面改正镜组,达到便携大口径的目的。它的结构和大家所熟知的卡牛施马都不一样,自成一派。

我的设计在这里,
http://www.astron.sh.cn/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3881

EPYON 发表于 2004-8-20 20:23

大口径反射:D:D

老咸鱼 发表于 2004-8-20 20:33

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来牧夫的多数喜欢大口径反射,去天之文的多数喜欢小口径折射。

bandofbrother 发表于 2004-8-20 22:47

雖然我自己也有赤道儀
但我仍偏愛杜蘇式
不用帶重鍾........

过马路 发表于 2004-8-21 07:34

不用选的, 一样来一个呗........

老咸鱼 发表于 2004-8-21 12:26

一样就几十kg了,还要一样一个?
再说了,也没有楼上TH同学的$多。

过马路 发表于 2004-8-22 06:22

最初由 老咸鱼 发表
一样就几十kg了,还要一样一个?
再说了,也没有楼上TH同学的$多。

所以要有个1-2kg的小镜子可以拎着到处跑, 低倍广角巡天, 和白天看鸟/景等.

再有个几十甚至上百公斤的大镜子做更严肃的天文观测.

一般来说多用途就意味着一样都做不到最好........

过马路 发表于 2004-8-22 07:17

最初由 老咸鱼 发表
不。
是一种折反结构的快速系统,速度在F/3至F/4之间。
因为快速,所以镜筒可以很短,重量适合携带和加赤道仪。
另外,遮挡比只有0.3x的。
最后,如果有人不喜欢几千几万个深空天体,硬是要问我拿F/3的系统怎么?..


遮挡比0.3x就意味着镜片加工精度再高, Strehl Ratio 也达不到0.80的衍射极限标准. 因为0.33遮挡的完美系统和1/4波长球差的无遮挡系统衍射能量分布是差不多的(H.R. Suiter, "Star Testing Astronmical Telescopes" , 第198页).

双曲面反射主镜就意味着成本不低于RC系统

两组小口径球面改正镜组就意味着光轴的调整要复杂很多.对望远镜结构刚度的要求会非常高, 重量也不会小. 一个简单的例子ARIES Instruments 的Chromacor可以把150mmF8普通消色差的镜子矫正到APO的水平, 但是得换高精度的调焦座, 即使如此在美国这样爱好者动手能力普遍超强的地方, 也只有很少的人能调整好. 对F3-F4的系统, 改正镜的校正可以说是超出爱好者的能力了, 对专业厂家也是很大的考验. 而且改正镜的精度和镀膜都会影响成像. 望远镜的设计和照相机镜头不同, 反差是第一位的, 所以光学设计一般都要求极简. 这就是很多观测者更愿意用两片式的APO而不用三片式的, 虽然三片式APO的指标往往听起来好得多.

焦比F3~F4就意味着目前市面上还买不到一种目镜可以正常使用

焦比F3~F4还意味着对光轴的调整需要异常严格, 如果不是超精密的镜座设计和加工, 望远镜指向天空不同的位置光轴都会有变化. 也就是每指向一个新的目标, 或者同一目标观察时间稍长, 就得重新调整或校正光轴. 对于专业的望远镜, 主镜座的造价一般都超过主镜造价.

焦比F3~F4还意味着对焦精度的要求极其苛刻, 市面上只有Feathertouch等很少几种调焦座可以勉强满足要求. 即使如此, 镜筒热胀冷缩也会造成焦点的偏移. 所以镜筒材料应该采用单向碳纤维材料或者用带控制系统补偿的调焦座. 成本都不低.

现在光学设计软件非常普及, 所有人摆弄一会, 改改参数都能设计出指标完美的镜子. 但望远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周到. 这里只是随便提了几点, 实际设计时要考虑的问题还远远不止这些.  经典的那几个设计之所以常胜不衰, 而这么多望远镜公司每年投入大量精力却改进不大也就不以为奇了.

过马路
http://planets.lamost.org

老咸鱼 发表于 2004-8-22 11:58

很高兴和你探讨问题。
1.遮挡比
诚然0.3x的直径遮挡比会造成像质的下降,在高频段的影响使得MTF只相当于无遮挡F/5系统,不过在低频段还是很不错,保持在F/4的水平的。
至于strehl ratio,也没有你说得那么差,还是有0.90的。
我想你不会是以为是0.3x是面积遮挡比吧?

2.成本>=RC?
不要搞错了,RC系统的成本贵在那块双曲面副镜,因为是凸面的,检测和校正都很麻烦。而凹镜来说,双曲面和抛物面制作工艺,检测和修正都相差不多。这种设计的成本只会比牛顿镜要略高。

3.光轴调整
这个没有什么办法了。两组改正镜一定会比一组要复杂,这就是提高像质所付出的代价。还有,你所说的"把150mmF8普通消色差的镜子矫正到APO的水平",这个吹得有点过火了,土鸡尾巴上插再多毛也不会变凤凰。普通消色差的残余二级色差是它和APO的根本区别。

4.目镜的选择
F3~F4系统,本来的侧重点也是照相的。这么快的系统,对目镜的要求太高,目视可以先用PL20和PL25顶住用,价格便宜。广角目镜等有需要再考虑。

5.镜筒
我初步考虑DIY碳纤维镜筒,主要是考虑热胀冷缩少和质量轻。
至于你最后的那一段总结,概括起来也就是一句话:“存在就是合理”。我不想在此反驳,只想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


最初由 过马路 发表
最初由 老咸鱼 发表
不。
是一种折反结构的快速系统,速度在F/3至F/4之间。
因为快速,所以镜筒可以很短,重量适合携带和加赤道仪。
另外,遮挡比只有0.3x的。
最后,如果有人不喜欢几千几万?..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便携和大口径之间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