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xyfuzz
发表于 2004-9-13 16:54
现在手头米紧!有正在做些其他的事情,资金周转不开了!
小蔡
发表于 2004-9-13 16:57
lxyfuzz
我这里的TV 31是天价,9万日元,购得上在USA买一个nagler 31外加一个PO 24了。
denebman
不可能,除非你要求比较低。
行星目镜的要求是透镜数量少,镀膜高明,而且每片透镜经可能薄。
denebman
发表于 2004-9-13 17:05
我只是瞎想想,如果Nagler结构内部能用油封,消除内部空气面,减少内部眩光,有没有可能进一步提升性能?
比方说,Nagler的前组巴罗镜和后组正透镜间因为距离较大,仍然采用空气间隔;后组的六片结构正透镜组因为距离紧密,改用油封,使内部的空气反射面大大减少,抑止眩光,提高影像反差。
小蔡
发表于 2004-9-13 17:13
TV的目镜都是OEM的,虽然镀膜优秀,但是和那些相机镜头原厂的镀膜比还是有差距,这个恐怕很难克服。
其次TV目镜的光学玻璃来源不清楚,再有TV大量采用高折射玻璃,这个高折射玻璃也是个双刃剑,固然极大的可以让设计带来自由度,但是高折射玻璃组成的光学系统,容易偏色,而这个偏色要靠镀膜来校正的话,又会使得整体透过率下降。
其实对我们这些小口径APO来说,观看的瓶颈不在目镜上,而在口径上。
小蔡
发表于 2004-9-13 17:17
我看过一次TV NP127,在这种5寸的超级APO上,什么广角目镜看上去都爽得要死。
而Nalger 31也应该和这个口径级别以上的APO天望为伍。
denebman
发表于 2004-9-13 17:32
说来说去还是材料啊,折射镜的东山再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特种低色散玻璃的出现。也许将来大口径APO镜价格瓶颈的突破还有待于新材料的出现。如果没有高折射玻璃,Nagler目镜的现代化步伐恐怕还要推迟(Nagler T4,T5,T6)
小蔡
发表于 2004-9-13 17:56
呵呵,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永远抵消不了环境的污染,所以我对以后的业余天文观测持悲观态度。:D
yxd
发表于 2004-9-13 20:33
小蔡
发表于 2004-9-13 21:01
2寸天顶是永远需要的。
至于以后上什么,等你先对手上的镜子有体会了再决定不迟。
yxd
发表于 2004-9-13 21:51
小蔡
发表于 2004-9-13 22:03
2寸不只是熏天用的,2寸的天顶光路长,而且由于mirror面积大,目镜周边光量保持充分,另外2寸的天顶结识,能够支持双眼装置这些东西。
其实我很奇怪你不买2寸的天顶,这东西就是顶级的也不过比1.25寸的多100美金。
yxd
发表于 2004-9-13 22:11
小蔡
发表于 2004-9-13 22:18
天顶中景德的不错,但要买99%反射的那种,因为你用了双眼装置后,光线这里损失一点,那里损失一点,加起来就不少了。
ASTROLAN
发表于 2004-9-13 22:37
最初由 denebman 发表
Ed Ting 的评测中说过Nagler T5 31在接近Field stop处有偏色,Anacortes网站上8个用户中有两个批评Nagler T5 31。
“Reviewer: George Victor
Rating:
Nagler 31mm T5
Was very disapointed with this EP, the ...
NAGLER T5 31边缘的色差我在日光观景时看得非常明显, 所用主镜是F/5, 10吋牛反, 另外畸变很大...
yxd
发表于 2004-9-13 22:56
ASTROLAN
发表于 2004-9-13 23:00
不建议买45度全正像用于天文观测, 通光量只有大约80%.
yxd
发表于 2004-9-14 00:04
yxd
发表于 2004-9-14 02:57
小蔡
发表于 2004-9-14 07:36
第一架子要稳定。
第二要买个10:1 macro微调。
denebman
发表于 2004-9-14 09:10
"请教如何在高倍情况下的精确调焦?我自己只要手一接触到调焦钮目镜里的景像就抖得不停,无法精准调焦,你有什么好办法?"
最大的可能是架子不稳,就算不用1:10的调焦轮,200倍以内调清楚应该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