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发新枝/老醋出陈酿/哈勃陈年档案中发掘出行星盘旧照
本帖最后由 SamuelHan 于 2014-5-3 18:58 编辑是金子就总会发光,当年看走眼了,总有识货之人可以从禾秆里把珍珠找回来:
哈勃今天发布五张从陈年档案中翻出的旧照,识别为行星盘。
http://hubblesite.org/newscenter/archive/releases/2014/16/
很简单的说明,不翻译了,大实自己去看吧:
http://hubblesite.org/newscenter/archive/releases/2014/16/full/
哇哦,这五张各不同,有侧对我们的,有正对我们的,太棒了。 法拉利ss 发表于 2014-4-25 17:31
哇哦,这五张各不同,有侧对我们的,有正对我们的,太棒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捡破烂的有时候也会捡到秦始皇的御用夜壶D!
这些照片都是由NICMOS, near-infrared camera and multiobject spectrometer, 即“近红外照相机和多天体分光仪”所摄。
所以数据要充分挖掘! 本帖最后由 SamuelHan 于 2014-4-25 20:23 编辑
hhbb 发表于 2014-4-25 20:04
所以数据要充分挖掘!
挖坟就没意思了,刚才在天文知识版的《紫色外行星》http://www.astronomy.com.cn/bbs/thread-291897-1-1.html
正在谈hubble的NICMOS,与其仰慕美国人的坟,期待去挖美国人的坟,还不如自己探索一下自己的NICMOS!
人家美国人直接成象找到的地外行星,不少都是地基望远镜搞的,靠的就是光学空间滤波技术,这个东西你买不到也偷不到,得自摸才行。
行星盘,即恒星系中所有行星运行所在的平面。形成原理,恒星系中,所有行星的轨道都受该星系中质量最大的恒星制约,而该恒星质量最大的很切面不断地影响周围行星,使得该星系所有行星最后都被拖拽到与该恒星质量最大的很横切面所在的同一平面。尘埃盘,即星系中所有尘埃所在的平面,形成原理同行星盘。 mingkoukou 发表于 2014-4-25 21:21
行星盘,即恒星系中所有行星运行所在的平面。形成原理,恒星系中,所有行星的轨道都受该星系中质量最大的恒 ...
那是上帝的旨臆?
再上几张NICMOS出的图
http://hubblesite.org/newscenter/archive/releases/2013/20/
http://hubblesite.org/newscenter/archive/releases/2011/29/
http://hubblesite.org/newscenter/archive/releases/2009/15/
再来一个夸张一点的: http://hubblesite.org/newscenter/archive/releases/2011/03/
看清楚了吧?特别是最后一张星系的图,
所谓的NICMOS也就是以可见光的星光做制作光栅,过滤掉红外波照片中的主星,
原来只是想用来专门拍恒星以外的气体尘埃云的,星系中的星点一个个被挖去了,象盲人凹陷的眼睛一样,
把系行星拍下来,系外行星直接成象,只不过是无心之得,
别把美国人吹得太高了,
看哪个光学所赶快把他克隆下来吧,以后美国人就不会阻挡中国人去参加他们的NASA天文研讨会了。
说不定NASA的fellowship也直接向中国人开放了。
克隆吧,不要写系外行星海洋热传导的“论文”出去丢人了。
扯吧,NICMOS无论是设计思路还是技术水平都是很高的,更关键的是,这个设备1997年就发射到太空去了。美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就是比我们高很多。
同样的设备,能在地面好好工作的,在太空中能否工作是个极大的问题,具体细节我就不说了,说实话,我了解得也很少。
故纸堆中能够有新发现,关键是图像处理的算法有了巨大进步,如果大家去仔细看英文,这种算法与面部设别有关——我说实在的,一开始还真不知道这种算法竟然能在天文中应用!
本帖最后由 SamuelHan 于 2014-4-27 14:29 编辑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4-4-26 20:32
扯吧,NICMOS无论是设计思路还是技术水平都是很高的,更关键的是,这个设备1997年就发射到太空去了。美国在 ...
我不知道你对NICMOS了解多少,
如果你是个中专家高手,为了不泄密,我不会和你扯;
如果你了解光学,又是数学专家高手,为了不浪费你宝贵的科研时间,我也不会和你扯;
但如果你数学一般,又连光学都不大了解的话,我建议你去补一下教改前大学物理里面的光学专业基础,然后才去评判我说的是不是扯。
也许我说的那些和NICMOS完全不同,但我说的那个方法完全能达到和NICMOS一样的功效。
NICMOS的细节,除非你的暗战人员能偷得出来,否则人家绝对不会和你分享,
如果你偷都偷不到,你就只能探讨另外的模式去追赶人家的观察水平,
如果人家不给你,你又偷不到,还不许探讨另外的模式去追赶和超越他们,那我们就只能永远在故纸堆里翻别人的废纸了!
美国人1997年打这个东西上去,他的基础研究正好是我们那个物理系数学高手考医学研究生的时候,
那时候伟大的杨教授每年替美国人挖走中国大学100名物理尖子,
这些人到美国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实际的应用环境,他们不会去考岳父的医学研究生,
这是美国人才战略的胜利,不是美国人怎么怎么牛叉。
美国人重视天文,特别是天文观察设备,那都是有直接的军事应用意义的。
如果我们不重视基科学的实际应用,十四亿中国人中的基础科学尖子都移民或转行,中国的尖端应用科学永远赶不上别人。
本来想开个NICMOS的专题的,看气氛不对,还是算了。
中国不需要这个,也不需要探讨,算了吧。
你不能因为发了一篇行星的起源想法内容,好像就变成什么都对了。
我们现在有了LAMOST,且不论选址是否得当,至少我们也有大型的多目标光谱仪和成像仪了。但是,LAMOST的原理,与大部分地面的同类光谱仪相同,与NICMOS的原理并不相同。
更何况,NICOMOS是什么时候的产品,它又是在什么条件下的?说美国比我们领先,这是明摆的事情,有必要争议吗?
如果连基本的差距都不认,连正确的基本认识都没有,其余都不必说了。
中国人确实有许多精英去了美国,但不要认为美国的那项成就都是我们中国去的学生们成就的。
另外,知道原理与真正做出产品来,差距还有十万八千里呢!核聚变的原理貌似并不复杂,谁敢说能搞出来?
本帖最后由 SamuelHan 于 2014-4-27 23:35 编辑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4-4-27 20:07
你不能因为发了一篇行星的起源想法内容,好像就变成什么都对了。
我们现在有了LAMOST,且不论选址是否得当 ...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输就输在狗屁不懂的官僚对专业人员的限制,
这个限制不但包括不让追、不让搞,甚至连想都不让想,
远的如焚书坑儒,近的如十年动乱;
最过份的是连想出来搞成功的都要抹杀掉,
最今人心痛的是郑和的大舰队虽然征服了大洋,却让官僚们闭关锁国,把大好世界让给了生吃牛肉的人种。
再有就是泱泱大国四大发明却让官僚们固步自封,反过来让生吃牛肉的人发展了四大发明回来欺负我们。
所以当年那些尖子们的外逃只能怪我们有那样们传统,他们只是为了科学才能不被束缚。
所以,衷心祝愿那一族狗屁不懂却还好意思到处设限、制约别人的另类们永远消失,让尖子们不再外逃,科学技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所以,如果你拿不出NICMOS的什么干货来,那么你怎么样崇拜美国人是你的自由,
但这个话题和你的讨论就此打住,恕不奉陪了。 NASA和Hubble第一次提到NICMOS只是说了对这个设备的期望,就是“to search for these disks”
http://hubblesite.org/newscenter/archive/releases/1996/02/text/
Several Hubble programs are currently in progress to search for these disks. The NICMOS (Near Infrared Camera and Multi-Object Spectrometer), to be installed on Hubble during the February 1997 servicing mission, will provide a near-infrared capability needed for this type of search.
他们再提及NICMOS时也只最略为提了一下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法是“will have coronagraphic devices which will block out the glare”
http://hubblesite.org/newscenter/archive/releases/1996/35/text/
Advanced instruments planned for Hubble should also help pin down more details. The Near Infrared Camera and Multi-Object Spectrometer (NICMOS), to be installed in 1997, and the Advanced Camera, to be installed in 1999, will have coronagraphic devices which will block out the glare of a quasar, allowing astronomers to see closer into a galaxy's nucleus. By viewing galactic structures in infrared light, the NICMOS should be able to provide important new details about the host galaxies of quasars.
......
怎么实现这一点,美国人没说,也不会说。
在最近的一次,就是这次翻档案发出五张旧照时,
http://hubblesite.org/newscenter/archive/releases/2014/16/image/a/
ABOUT THIS IMAGE:The two images at top reveal debris disks around young stars uncovered in archival images taken by NASA's Hubble Space Telescope. Hubble's Near Infrared Camera and Multi-Object Spectrometer observed the disks in near-infrared light in 2007. Astronomers used a coronagraph to block out the bright light from each star so they could analyze the faint, reflected light off dust particles in the disks. The illustration beneath each image depicts the orientation of the debris disks. Astronomers retrieved these images from the Barbara A. Mikulski Archive for Space Telescopes (MAST) and used more powerful image analysis techniques to search for planetary systems.
比较接近真实地说出了他们的具体做法
“-Astronomers used a coronagraph to block out the bright light from each star so they could analyze the faint, reflected light off dust particles in the disks. -”
——用日冕仪挡住每一个星星的明亮光线 !
我们知道观察太阳日冕,我们可以用一个圆盘把太阳主体挡住,把相对于日面而言相当昏暗的日冕拍下来,
但是对于星星,如果我们真的相信美国人会为每一次拍摄、为每一个星星制造一个“日冕仪”,特别是为后面那个M51的图象上成千上万个星点造一个“日冕仪”“群”的话,那中国人一定都是史丢皮了!
无论是在实时观察还是事后图象处理,能达到这一个“日冕(群)仪”的目的,只有“空间滤波”这个光学处理技术,美国人不会告诉我们,我们就一定要自己去研究突破!
所谓的“face-recognition ”只不过是提取星点的动作,只是做这个“日冕(群)仪”过程其中的一部份,这个“face-recognition ”,美国人的原文全文是“Recently, with improvements in image processing — including algorithms used for face-recognition software — Soummer and his team reanalyzed the archived images. ”
搞那过程很复杂,“其中包括用于脸谱识别的那些算法”,那是搪塞媒体那些科盲用的!
把M51的图放大看一下
左上
右上
.
左下
右下
.
这一个个被挖去的星点,如果都象实物的日冕仪那样玩,那绝对是一个灾难!
这幅M51我不知道他是后期处理的还是在望远镜实时拍摄时就挖掉了星点,
如果他们是后期处理时才挖去星点,那么我们要追上去的差距还不算太大,
如果他们是实时拍摄时就挖掉了星点,那差距就大了。
M51的那个图,我把他切开了大家可以看得清楚一点,美国人的描述如下:
http://hubblesite.org/newscenter/archive/releases/2011/03/image/a/
In the image at right, most of the starlight has been removed, revealing the Whirlpool's skeletal dust structure, as seen in near-infrared light. This new image is the sharpest view of the dense dust in M51. The narrow lanes of dust revealed by Hubble reflect the galaxy's moniker, the Whirlpool Galaxy, as if they were swirling toward the galaxy's core.
To map the galaxy's dust structure, researchers collected the galaxy's starlight by combining images taken in 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light. The visible-light image captured only some of the light; the rest was obscured by dust. The near-infrared view, however, revealed more starlight because near-infrared light penetrates dust. The researchers then subtracted the total amount of starlight from both images to see the galaxy's dust structure.
......
怎么remove那些starlight,怎么subtract,这正是我们中国人要研究和追赶的,
而不是拿美国人的臭袜子“哈哈啊......!”那样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我支持跳跳,一些看起来很高端大气的技术,说白了原理是很简单的。
哥虽然物理不怎么样,但也算是理工科研究生毕业。。。老照片上挖掘新内容的话,那无非是图像处理了。图像处理也算一个科研大坑了,每年不知道多少论文灌水在里面。图像处理的理论要求的是数学,基础学科的研究,这方面我国并不算太差,只不过跟大部分学科一样,跟在别人后面而已。
如果如上面所说只是挖星点,个人觉得似乎没啥难度,滤波而已。至于里面的应用有没有原理上的创新,那就不知道了。按理这种都应该有公开论文发表的吧?看一下论文就知道怎么做了。 哦,越看越发现自己的知识太浅薄。 xphh 发表于 2014-4-28 23:23
我支持跳跳,一些看起来很高端大气的技术,说白了原理是很简单的。
哥虽然物理不怎么样,但也算是理工科研 ...
空间滤波最大的应用在于军事侦察,不但不是所有人都原意在高考时就考军事侦察的科技专业,而且是大部份人都会选择综合性大学,
所以实际上综合性大学,全世界都一样,那怕是一般的综合性大学都会出现大量的物理数学尖子,
所以,美国人的大学都设立天文学和天文设备专业,正是让这大量的物理数学尖子有一个实际应用的环境,出来的成果再转军用,
所以人家美国军事科技的先进是有坚实的民间实用科技(哪怕是天文科技)为基础的,
试想一下,我们中国的尖子可以为考研而考不相干的研究专业,为出头而投奔怒海向他国效忠,而人家的尖子都有广泛的途径实习和为最终的军事科技出力,所以,就算人家的人口基数比你小,尖子人数也比你小,但人家全都实用了,而我们的尖子都研究不相干的事或出国了,你说怎能追得上人家呢?
这里找到一个链接,是国内的一般工程学院本科生的毕业论文,
《空间滤波技术的原理和应用》http://www.doc88.com/p-1436191877294.html
说是论文有点不象,倒有点象抄教材,大家不妨参考学习一下,然看看我前面是不是张口就“扯”。
再有就是看看这样的专业人才以后会不会改行拿刀卖猪肉,又或是改行拿刀宰病人。
本帖最后由 SamuelHan 于 2014-4-29 08:08 编辑
法拉利ss 发表于 2014-4-28 23:25
哦,越看越发现自己的知识太浅薄。
给你个链接http://wenku.baidu.com/link?url=sbWSkUudGnUlbU8f_eJngpYXJYEQchTcDbKMUUboF6_BasazworYXqAcS3x8oZvvhKCQT1gPX3ZLLUsqSCKSoc9ydgbb6r4aWJZ9rIyGDg7
先看一点光学信息处理的基础,再看看十九楼给的连接就好理解了。
看来我丢下几十年的光学知识也不算扯。
很自豪。
但很心痛。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