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远征摄影[转贴]
远征摄影最常见的原因是要到南半球拍摄北半球不易拍到的天体,如大小麦哲伦星云以及南方银河等;或是拍摄居住地见不到的特殊天象,如日全食。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本地观测条件的恶化,譬如日益严重的光害,迫使我们得寻找条件更佳的地点,拍摄一些平日不容易拍到的暗淡天体。本文内容针对星野摄影的远征观测,但一部份也可以套用到其它型态的远征观测上。地点
对住在东亚的我们来说,最合理的远征摄影地点当然是地理经度相近的地方,如澳洲、纽西兰、夏威夷等。事实上,这几个地方都经常有日本同好前往,台湾的同好也有增加的趋势。澳洲方面,东部的Siding Spring天文台附近以及西部的博斯(Perth)附近是常见的地点,中部的艾尔斯岩(Ayers Rock)附近也是可能性之一;纽西兰最常见的拍摄地是狄卡波湖(Tekapo Lake);夏威夷常见的拍摄地是大岛(Big Island,又称夏威夷岛,Hawaii Island)上的Mauna Kea,以及猫尾岛(Maui Island)上的Haleakala。以上地点除了博斯及狄波卡湖以外,都有世界级的大天文台进驻,观测条件不成问题。只是,天文台四周往往禁止一般人驻留,只能在邻近处寻找空旷地点拍摄。详细的合适地点可以上网寻找当地的天文同好并请求给予建议,说不定还可以借到小型的私人天文台。
离台湾较远的地点中,南非、智利、卡纳利群岛(Canary Islands)、那米比亚等地都有来自欧美天文同好出没。
交通
前往台湾以外的国家当然是搭乘飞机,除了世界杯足赛前决不要搭乘华航,其它应该没有需要我提醒的。当地交通则是靠租车,国际机场内都会有租车中心,许多公司都有在线预约系统,规划行程时即可比价并预约。有些拍摄地需要四轮传动车才可到达,事前规划拍摄地点时也要打听清楚。机票与租车都要及早预订,以免遇旅游旺季没车可用或没有机位的窘况。出发前需到监理站申请国际驾照,并记得与台湾驾照一起带出国,国际驾照只是台湾驾照的官方翻译文件,需与台湾驾照并用才会有正式效力。
仪器的打包与运送
摄影器材的运送首重安全,专业作法是以供大型摄影器材用的旅行箱盛装,这些旅行箱常具有密闭与防水功能,内部也有厚实的泡棉可填充在仪器之间,对长途运输相当有利。克难的作法则是使用纸箱,纸箱宜选用坚实者,内部也要充份填充,以免仪器撞坏,纸箱则使用胶带及童军绳等密封,避免运输过程中器材散出,胶带与绳子都要带一捆在身上,供随时开箱与封箱用。
器材的运送方式有很多种可能,譬如事先用快递寄到目的地的某个地址(如果有熟人住在当地的话)。这种方式最适合体积小、重量大、又不怕摔的器材,如重锤、云台杆、赤道仪三脚等等。最简单直接的器材运送方式是在机场划位时将器材与行李托运,登上同一班飞机。美澳等国际线一般允许每人两件托运行李,每件限重约30公斤上下(细节视各航空公司而定),多出的件数要收超件费,事前一定要向航空公司询问关于托运行李的详细规定及超件费用,以免到了机场行李才被拒收就头大了。以天文摄影来说,如果携带不算小的天文望远镜及赤道仪,超件几乎是必然的,如果真的超件,那就乖乖付$$吧,并不会比快递还贵。仪器打包时要小心测重,切勿超过单件30公斤的上限,此一上限规定是为了保护搬运工人,我们要替他们多想想。此外,若在目的地国需要转乘国内线班机,也要先查询国内线的行李重量规定。
装运器材的行李箱记得贴满易碎物贴纸(不管箱子多贵多漂亮),托运时可询问有无易碎物托运的特别服务,有些很棒的航空公司会分离处理易碎物,没有的话就只能自求多福,打包时多用点填充物。最怕摔的仪器如果够小,譬如小型折射镜、大型相机镜头、相机等,可以当作一件随身行李,自己提进客舱,其它随身物品则塞在小背包里,记得先查询随身行李的尺寸及件数限制。
出发当天要比一般旅行更早到机场,在到柜台划位并托运行李前,可先去海关服务窗口,海关有提供小贴纸让你贴在器材上,证明这是跟着你自己带出去的私人物品,避免回来时(或者在第二国出关时)被打税,如果不希望被课税,那就乖乖在每个看起来有点贵的器材上贴贴纸吧,事后当成记念也不错,不要怕丑。因为有这一步,器材打包完成后先不要封死,贴纸贴完再当场封,这是为什么要随身带一捆胶带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如果去的是美国,在离境美国时托运行李依规定是不能封死的,以便安检人员在你不在场的时候可以打开,器材打包时要考虑这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底片的运送。在911之后,有些国家(好吧,我说的是美国,其盟邦则视其对美忠诚度而定)大幅提高行李检查的X光剂量,尤其是托运行李,所以不论任何底片,不论有无X光妨护袋,不论你是不是去美国,都决不要放在托运行李中。最安全的处理方式是将所有底片放在透明塑料袋中并随身带着,在过金属探测器时将底片交给安检人员做目检,并告诉他们这是天文摄影用底片,不宜过X光。如果不想跟安检人员啰嗦,因为检查随身行李的X光剂量不是那么高,可以将底片放入X光防护袋(摄影器材行有卖)再放进随身行李箱中让它过X光。这么做虽不是绝对安全,但还没听说有人出问题过。
摄影计划
远征摄影的拍摄目标当然要是在台湾拍不到、或至少不容易拍到的。譬如,要是好不容易去一趟澳洲,结果却是去在拍金牛座,那就很猪头了。而魔女头星云虽然在台湾与夏威夷都拍得到,但因为夏威夷的条件较适于暗天体的拍摄,在夏威夷拍是很合理的。
最好在出发前两个月就能开始计划拍摄内容,尤其是去南半球面对不熟悉的星空时,事前多看杂志照片、多跑星图软件是相当重要的。最低限度的准备是,开张清单,依优先级详列每个你想拍摄的天体,再在天体后方注记想要使用的器材、该天体在拍摄当日当地的出没(仰角30度)时间及可用的时间间隔,如此对每晚的行程以及可能的拍摄天体有个概念。望远镜架好了才在想要拍哪个天体,就算在台湾也是很糟糕的,何况是时间保贵的远征摄影?更理想的准备方式包括:
1. 用星图软件画出并印出每个天体,配合杂志照片,在星图上框出望远镜视野进行预先构图。
2. 依天体出没顺序,排定每一晚可能的行程,优先性高的天体要先拍,并可能需要多拍几次以免有失(除非你对你的拍摄成功率非常有自信),这样的行程表在每晚的实际拍摄后可供检讨进度,并对下一晚的进度做动态调整。
3. 订定坏天气备案。如果遇上很坏的天气,依天体优先级排的进度表便可往后顺延,若遇到不好不坏的天气(譬如偶有薄云),便可拍较亮、难度低、而台湾依旧拍不到的天体,这样的天体有哪些得事先查好。
远征观测的摄影计划与一般摄影计划不同,应该尽可能保守,所谓的保守包括:
1. 重要的天体要以略微不同的方法(譬如不太一样的曝光时间、不同的底片)多拍一两张。
2. 拍摄方式尽可能简单直接并且是过去成功率最高的方式。
3. 每晚进度不要订太紧,在不浪费时间的前提下尽可能让自己从容,这种从容包括心态的从容,所以在事前订定拍摄计划时就要列入。
4. 不要同时操作太多台的相机甚至多台赤道仪,赤道仪与相机都要有主从之分,必要时要用全部的心力照顾其中一台,保证主炮一定要轰到目标,其它的附属器材是随缘,有拍到当赚到。而什么样的目标是非成功不可而要留给主炮来轰,事前的计划中也要想清楚。
5. 尽量以相同的仪器组态来拍摄不同的天体,至少在同一晚之内要如此。频繁更动仪器组态(譬如换镜头、换主镜、换相机、延焦或减焦)除了要多花时间调整(譬如对焦、平衡),出错的可能性也会大增。
6. 第一晚因为舟车劳顿及时差等因素,可能无法全心投入拍摄,计划时第一晚应以练兵方式进行,重头戏安排在第二与第三晚,第四第五晚因为身心疲劳,安排的摄影难度也该逐夜降低。当然,这些都视天气而定。
最后一项准备工作是最不希望派上用场的,那就是器材故障备案。如果中型相机故障,你能不能找到足量的天体换用135相机来拍完每一晚?如果底片机故障,你能不能找到适合数字机或CCD的天体?如果赤道仪故障……
仪器准备
准备的仪器当然与上述的摄影计划息息相关,与上一节所提相同的,尽量以最少的且成功率最高的仪器,完成最多的工作。少量一来可以降低行李重量,一来也减少不同仪器切换时出错的可能,远征摄影最重要的是确保每张照片都成功,让短短几晚的拍摄能有最大产量,并不是去做火力展示的。此外,仪器一定只带平日就已能熟练使用的,远征摄影的宝贵夜间时间并不是让你学习新器材的使用的,这种事在台湾就该搞定。
远征摄影最怕的除了坏天气以外就是仪器故障,所以关键及可能出问题的器材要有可互换性,相机至少要带两台,不同焦段的镜头可以多点,底片宁可多带不要少带,就算有自动导星也一定要带目视导星器材备用,可能的话,赤道仪控制器也最好借一个同型的带着备用。小工具箱一定要有,内装基本维修工具,千万不要只带六角钣手,就算通常你只用得到六角钣手,备用螺丝多带几个。最好可以带小型焊枪、焊锡、以及小型三用电表。
有些笨重及非精密仪器可以制作简易版的带出国,行程结束后就在当地抛弃以降低回程行李的重量,譬如赤道仪木脚以及重锤,当然,事先要衡量这些物品的制作成本及行李超件或超重费。如果器材耗电量大(譬如使用CCD,除雾线)且拍摄地没有现成电源,便要考虑带、或在当地买大型可充式蓄电池,在当地买可以省掉去程的行李重,带回台湾用不着的话当二手货卖人也行。
如果去的是南半球,出发前记得详细研究赤道仪使用手册,看看在南半球该怎么对极轴,最好印一份南极点四周的详细星图以供不时之需。在南半球对极轴没有想象中难,对不熟悉南半球星空的我们来说,南极点附近没有亮星是唯一的潜在挑战。
食衣住
规划拍摄地时就该考虑到补给难易,最好是附近有城镇可经常购买消耗品(电池、水)及进食,预算许可的话,白天就住旅馆、吃好一点,这对体力的维持甚有助益,强过在车上睡睡袋、吃干粮。出国固然难得,白天最好还是不要乱玩,乖乖睡觉保持体力,真要观光不妨在拍摄结束后,月龄变大而无法拍照时再安排一两天好好玩。要多利用机上时间调整时差,最好能一下机就处于精神饱满状态。出发前也应查询拍摄地天气,以便准备适量的夜间衣物。事先要找好当地的天气预报网站,如果旅途中能上网,便可随时了解天气动态,调整拍摄计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