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彗木大冲撞20周年
本帖最后由 suhuasky 于 2014-7-16 17:26 编辑1994年,千千万万的人亲眼目睹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次宇宙事件,那就是“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以下简称SL9)与太阳系中的最大行星——木星相撞。
1994年7月17日4时15分到22日8时12分的5天多时间内,SL9的20多块碎片接二连三地撞向木星,这相当于在130多个小时中,在木星上空不间断地爆炸了20亿颗原子弹,释放出了约40万亿吨“TNT”烈性炸药爆炸时的能量。
彗星为什么会撞上木星呢?
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和计算发现,SL9闯进我们太阳系已有相当长的时间。它在飞向太阳系内层的途中,于1992年7月8日到达离木星中心只有11万千米左右,对于半径达7万千米的木星来说,这是个很近的距离。木星的强大引力毫不客气地把离得如此近的SL9给瓦解了。待到1993年3月苏梅克夫妇和利维先生发现SL9时,它至少已经分裂成21块碎片,这些碎片排成一列,全长超过16万千米。有人形容它是“一列奔驰在太阳系空间的长长的列车”,又被称作“宇宙中的长项链”。
木星不仅“碾”碎了彗星,也改变了它的轨道。就在SL9被发现之后不久,天文学家们作出了准确的预报,不仅预报了它撞向木星将是不可避免的,也告诉了我们撞击的时间和撞在木星上的位置等。撞击事件准时发生了,当时,由21块碎片组成的“宇宙列车”已长达500万千米以上,其中半数以上的碎块的直径都超过了2千米。最大的碎块的直径大约是35千米,它是第一个撞上木星的。撞击产生出来的能量相当于20兆亿吨“TNT”当量,瞬间温度在3万摄氏度以上,也许达到了5万摄氏度,撞击处的直径相当于地球直径的80%,撞击处周围的黑斑更比地球大得多。这一切说明木星受到了重重的一击。木星上空竟有3个月还弥漫着这次撞击所发出的尘埃。
当时,全世界都在关注这项千年难遇的天象奇观,正在太空中运行的空间望远镜和“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等,也都投入了观测,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其实对于这个大块头行星来说,小天体撞击并不罕见,2009年,2010年,2012年都有撞击事件,而且都是被业余天文爱好者监控到撞击实况,之后也产生了和1994年类似的黑色痕迹:
2009年木星撞击事件
此次撞击事件是由澳大利亚天文爱好者安东尼·韦斯利(Anthony Wesley)在2009年7月19日协调世界时13:30(大约刚好在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后15年)发现的。他在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穆任百特曼村郊外的家中后院天文台使用和14.5英寸(36.8厘米)口径的反射望远镜连接的低光度摄像机对木星进行拍摄后叠加图片时发现这次事件。 他回忆说:
我第一次见到它时位于木星的边缘,只是一个模糊的暗斑,当时认为只是一个普通的木星极暴。但是,随着木星自转,斑点逐渐对向地球,观察条件变好,我突然间发现,这不只是是一个暗斑,在不同图片的通道都是黑色的,这意味着它是一个真正黑斑。
韦斯利立即发送邮件给全世界的爱好者和天文机构报告这次发现,其中包括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的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
保罗·卡拉斯等人证实了这次撞击事件。他们在夏威夷凯克天文台拥有观测时间,本来计划用来观测北落师门b,在收到消息后,他们立即挤出一定的时间观测这次木星撞击。凯克天文台和NASA红外望远镜的红外观测显示在撞击位置出现一个亮斑,提示这次撞击加热了木星南极附近西经305°,南纬57°处约1.9亿平方公里的低层大气。
这个令人瞩目的斑痕表明它和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事件时的发现相似,由高海拔的气雾组成。 格伦·奥顿和他的团队利用近红外和红外观测在木星的上层大气探测到明亮的上涌粒子,而使用中红外波长观测,发现可能的额外氨气排放。
这次在木星的撞击事件,其爆炸的威力是1908年6月疑似彗星或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西伯利亚通古斯大爆炸的数千倍以上。(这比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威力强大一百万倍以上)
天文学家使用凯克天文台和哈勃太空望远镜在STS-125任务安装的第三代广域照相机对这次撞击事件进行进一步观测。
撞击物:
这次撞击木星的对象在韦斯利发现撞击事件前并没有被发现。不过,在200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预测大约每90至500年木星就会遭遇一次直径大于1.5公里的彗星撞击,而在1997年的调查认为,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可能在1690年已经发现并记录过木星撞击事件。
根据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体的大小计算,此次撞击物的直径可能小于1千米。如果在撞击位置探测到水的存在则提示撞击物是彗星,相反则可能是小行星或非常小的卫星。 起初,这次撞击事件的撞击物被认为更可能是一颗彗星,因为彗星更容易拥有行星穿越轨道。在木星的位置上(距离太阳5.2天文单位),很多彗星由于离太阳距离远,性质不够活跃,很难被发现。但在这个位置上,1千米级别的小型小行星同样也是很难被发现,最近奥顿等人和哈默尔等人的研究强烈提示这次撞击物是一颗小行星,因为这次撞击仅留下一个撞击点,而且撞击并没有减少木星磁层辐射出的十米波辐射,或产生高空二氧化硅尘埃碎片,这和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事件很不相同。2012年,科学家确信这次撞击是由一颗直径为200-500米的小行星引起的。
可视性
假设这次撞击物是一颗直径约1千米的不活跃彗星或小行星,它的视星等将不会亮于25等。 而木星的亮度是25等天体亮度的1300亿倍。 大部分小行星巡天探测项目使用广角视场,不能观测到视星等暗于22等(比25等亮16倍)的天体。即使是探测环绕木星公转的10千米以下的木星卫星也是非常困难的,需要世界上最好的望远镜才能做到。直到1999年木卫十七的发现,天文学家才能发现一些木星的小型卫星.
2010年木星撞击事件
2010年木星撞击事件是2010年6月在木星发生的大陨石撞击事件,撞击物可能是直径约8–13米的小行星、
此次撞击事件的过程是由澳大利亚天文爱好者安东尼·韦斯利(Anthony Wesley)在2010年6月3日发现并第一个报告。菲律宾天文爱好者克里斯托弗·郭(Christopher Go)拍摄的视频也同时记录这次事件。
这次撞击事件的观测持续约2秒,位于木星大气层的南赤道带区,距离中央子午线约50度。。撞击物的直径约为8–13米,质量为500-2000千吨。 木星每年都会被这种级别的天体撞击数次。2010年8月20日,发现另一次新的木星撞击事件,而在8月23日,又有两个天文爱好者观测到撞击事件。
2012年木星撞击事件
霍尔拍摄的录像截屏,可以清晰的看到木星左侧出现了一次明显的闪光,这可能是一次撞击事件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昨天开始,天文学家们的目光都被木星上突然出现的一道闪光吸引住了,因为这一闪光可能意味着这颗太阳系的巨无霸再次遭受了一次撞击事件。
今天开始,有关此次撞击事件的报道开始陆续出现,对这一事件的描述和2009年以及2010年时的撞击目击报告有相似之处。当时的验证做法是立即展开对木星云层顶部的监视,寻找由于撞击而留下的“疤痕”。一旦找到这样的“疤痕”,这将是一颗小行星或彗星在木星巨大的引力拖拽下撞击了这颗巨型气态行星的确凿证据。木星承受的这些撞击事实上可能保护了我们免于遭受同样的浩劫。
乔治·霍尔(George Hall)是一位来自达拉斯的业余天文学家,他在昨晚(当地时间是清晨)拍摄了木星的录像,在这段录像上恰巧记录下了闪光发生时的情景。他说:“这似乎是让我们了解木星遭受撞击的频度。”
有趣的是,霍尔本人当时并没有注意到撞击的发生。在清晨的时候,他搬出了自己的12英寸(约合30.48厘米)米德施密特-卡塞格林望远镜加装Point Grey Flea3摄像头进行拍摄。当时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想拍摄一些照片用作木星合成图像的制作。他说:“在大约6点钟时,木星的位置正好非常理想,那时候它正好位于正头顶上方。”
而他所不知道的是,与此同时,另一位天文爱好者,来自美国俄勒冈州的业余天文学家丹·彼得森(Dan Petersen)通过自己的望远镜看到了木星上突现的闪光。彼得森没有能来得及拍下这道闪光,因为它只持续了几秒钟便消失不见,不过他赶紧将自己看到的情况报告给了其它天文学家。他写了一份电子邮件给菲律宾业余天文学家克里斯托弗·郭(Christopher Go),在邮件中他写道:“刚才清晨的时候我进行了观测,当我忙着进行摄像头调整和对焦的时候,我可能错过了(一次闪光事件)。”
收到邮件后,克里斯托弗赶紧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月球和行星观测者协会的木星论坛。这一消息发布之后立即在论坛上激起一阵喧哗。霍尔也在这个论坛上,他看到了这条消息并赶紧回去电脑上查看自己清晨拍摄的录像。霍尔说:“我原本不会想到要去看这段录像的,我之所以去查看,就是因为看到了彼得森的报告。”查看的结果显示,霍尔录像上记录的时间和彼得森报告目击闪光事件的时间一致:美国东部时间清晨7:35,格林尼治标准时11:35(也即北京时间9月10日晚19:35)。霍尔报告了他的发现,受到天文爱好者们的一片称赞。
“今日宇宙”网站的南希·阿特金森(Nancy Atkinson)引述天文爱好者们的说法,称在美国东部时间周二(11日)1:00左右(约合北京时间11日下午13:00),木星受到撞击的那一侧会再次转过来进入地球的视野。
木星上发生的撞击事件一直是天文学家,业余爱好者以及其它专业研究人员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因为这些事件构成了太阳系桌球游戏的一部分,他们参与塑造了我们今天的太阳系。在某些情况下,这些闯入者在对木星高层大气造成任何可察觉的影响之前便已经被毁灭殆尽。如果这个闯入者质量更大一些,它们就会破碎并在木星的大气中留下暗色的痕迹。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发生在1994年的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事件是对此最清晰的记忆。
在行星科学之外,还有一项可能让很多人都没有想过的问题:天文学家认为木星的巨大引力扮演着保护我们地球的天然屏障,帮助阻挡并清除了那些接近地球的危险小天体。一部分科学家认为,如果没有木星的屏障作用,地球上生命的生存机会将要大打折扣。
那么造成昨晚这次木星闪光的撞击体究竟有多大?目前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但是天文学家们正在对此进行分析,或许很快就会有新的进展。不过作为发现者之一,在接下来几天霍尔可能没法继续早起观测木星了,这两天他缺了太多觉了。他说:“我已经快70岁了。每天4:30~5点多就要起床实在太累了。”
好文!!! 最前面几段好像是很久以前看过的书上的原话。 这个必须纪念,小时候为数不多关于天文的几个深刻记忆 那年我16岁,20年前的今天我在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和当时的首席科学家胡景耀教授还有如今如今的院士武向平及姜晓军一起,可惜北京阴天。 那年我13岁,天天关注新闻有关进展 不错的资料。楼主辛苦了! 那时我还没有出生,十年前可能才知道这个事件。 是要纪念一下。这样的天文大事件在人的一生中经历的不会多。
但印象中1994年当时我对这一事件应该关注不多,对“彗木相撞”的更多了解是在注册了牧夫天文论坛之后。 精彩、精彩,经典事件!
建议加精! 非常好,lz辛苦了,这样的大事件不能忘了 94年有幸在撞击之后用镜子目视看到了最大的那个黑斑。 记忆犹新,值得纪念。 我是1999年出生的 那年我13岁,在电视上看到的,后来还在一些科学杂志上看了回顾
赞,对这个苏梅克 列维9号彗星记忆深刻。 我在想,有一些结实一点的小天体,撞击木星的纬度比较高,比如很靠近极区,会不会发生一穿两洞的现象?
从木星的一边进入,然后继续在木星的气体里面飞行、穿越,最后从木星的另一面飞出去。
要是能观测到这种现象,那就能让科学家们更深入地了解木星的内部。 这帖子不收藏都对不起楼主 更对不起版主 记得当年有一次机会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台里专门有间播放室放慧木撞击的各种视频资料。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