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D冷冻盒初探
本帖最后由 椰风123 于 2014-7-17 21:35 编辑看过Ignacio大师用6D拍的Omega星团之后极其不淡定了,单反相机居然还可以达到这个效果!之前看过国内最好的Omega星团是潘少在云南红土地花了4个小时,用FSQ106和Sbig STL-11000M相机拍的, 而大师6D一个小时的曝光,居然甩开潘少好几条长安街。显然环境是重要因素,但我还是被大师给震住了,更加坚定了要给6D加冷冻盒的决心,而且决定改弦易张抛弃铝盒方案,抄袭大师电线塑料盒方案。
大师Omega星团:http://www.pampaskies.com/gallery3/Deep-Space-Objects/OmegaCent_drizzle大师6D冷冻盒:http://www.pampaskies.com/gallery3/Equipment/Cooler_6D_small潘少Omega星团:http://www.astronomy.com.cn/bbs/thread-108297-1-1.html
昨晚折腾了半天,终于有了个初步的结果,基本满意。设计目标是CMOS温度比环境温度低10度左右,比不加冷冻盒CMOS温度地15度左右,暗电流减到原来的1/5左右。这样在最炎热的夏天晚上,CMOS温度也能保持在20度左右,使暗电流对画质的影响,低过天光背景,变成一个非主要因素。(温度再低当然更好,但是意义是越来越小,而付出的努力却好多很多很多。30度减到20的意义,比20度减到10度的意义要大很多很多。)
图一:温度记录。晚上12点左右组装完毕,就让相机自己通宵拍暗场了,到4点钟左右制冷器和相机电池基本同时没电了,本图是CMOS温度记录。当时环境温度大约在30-32度。因为一开机就扔进冷冻盒,所以CMOS温度最高也没有升到很高,依我以前经验,如果没有冷冻盒,要升到38度左右。
图二:暗场对比。在同样曝光时间和ISO下,不同温度的暗场对比。放大100%。可以明显看出暗场的变化。也印证了之前的目标:温度到20度左右,暗电流的影响就已经很小了。
最后来几张冷冻盒的图。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比如减重,量了一下,盒子重0.8kg,相机重0.8kg, 总重大约1.6kg。比如进一步降温。比如耗电量还是很大。
这东西多少钱啊
给个链接呗
又重了很多了吧。。 焦距和口径摆着呢 这个设计是··是不是将6D包在里面,对6D整个机身进行冷冻呢? 小丫闯星空 发表于 2014-7-17 14:17
这个设计是··是不是将6D包在里面,对6D整个机身进行冷冻呢?
是的,所以不破坏相机,日常可以拿出来用 小白兔 发表于 2014-7-17 14:07
焦距和口径摆着呢
本来就拿苹果去和橙对比。焦距,口径,曝光时间,环境,后期,成像终端都不一样。只是想说明,6d用好了可以出很好的片子。 xwyg 发表于 2014-7-17 14:05
又重了很多了吧。。
很重,很耗电,冷却速度很慢。
只是一个初步效果,还要改改才能实用好用。 温度在最后的40分钟内为什么会上升速度加快了?? 直接把6D改冷冻不是更好吗? 既然单反能这样包,那么如果把摄影用ccd也包个冷冻盒岂不更好? 椰风123 发表于 2014-7-17 15:02
本来就拿苹果去和橙对比。焦距,口径,曝光时间,环境,后期,成像终端都不一样。只是想说明,6d用好了可 ...
6d非常不错,已经改两个了,目前最优秀的用于天文的相机了 jrzjw 发表于 2014-7-17 15:08
直接把6D改冷冻不是更好吗?
这是穷人方案,壕们请直接上q11,11000。
改冷冻有两点:
1. 咨询过deepfield,6d无法改冷冻。
2. 把新买的6d改冷冻,我老婆不会饶恕我的。 vwuvwu 发表于 2014-7-17 15:05
温度在最后的40分钟内为什么会上升速度加快了??
没电了。 小白兔 发表于 2014-7-17 15:24
6d非常不错,已经改两个了,目前最优秀的用于天文的相机了
北京的去坝上哪怕夏天温度都才十来度已经很低了,不需要考虑制冷。坑爹的广东夏天野外都能接近30度,不能不想想办法。 没有改机么?改机才能提高效率啊 没有做不到 只有想不到 不错啊 我也搞了,降低25°,泡沫盒子,相机外壳全肢解,全裸奔{:5_296:}
椰风123 发表于 2014-7-17 15:26
这是穷人方案,壕们请直接上q11,11000。
改冷冻有两点:
那你买Q11就可以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