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loo 发表于 2014-8-20 21:14

业余天文爱好者的观测器材之路(一)

本帖最后由 msloo 于 2014-8-20 21:17 编辑

第一次写新手指导文章,目的不在于显示我懂什么,其实我是略新新新点的新手{:2_185:}只是杭州天协成立了,要给新手们提供一些合适的参考资料,网上东西太分散,我就自己花点时间整理一下,发挥器材党的特长,来聊一聊器材之路,以作为器材党的阶段小结。

从双筒镜到远程台,这个故事真实发生在我身上,而且只用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并不是我烧的不轻,而是机缘巧合,碰到一个比较好的条件。

本文从新手入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一些浅显的器材知识,大部分为白话,没有什么理论的东西,也没有什么高深的见解,各位大师看了请勿见笑。

感谢杭州天协筹备组,及杭州天文群的兄弟姐妹们,另外感谢linkage、宇文、醉星、小将、棒子骨、虫子、CCCP、火星、咸鱼等几位不在天协的大师指导。

不罗嗦啦,一共十五章,2W字,先发其中的几章,与大家共飨。


从双筒镜到远程台——业余天文爱好者的观测器材之路
(器材党的阶段小结)

前言
除了纯理论爱好者、天体物理爱好者之外,绝大多数的天文爱好者都如同古希腊的先贤一般,经常抬头仰望星空。自从伽利略1609年发明第一台天文望远镜以来,望远镜从此占据了天文爱好者心中重要的地位,对于很多入门者或者门外汉来说,单筒望远镜几乎等同于天文。因此,爱好者的起步,往往是从一台望远镜开始。本文主要面对起步阶段的新手,让新手看看自己在现阶段能做到什么,今后打怪练级要走什么路线,对于理论类知识介绍的比较少,基本倾向于实务,白话居多,希望能够给新手带来帮助,老鸟看了拍砖我乐意接受:)
序章天文爱好者的器材发展
                              
以上罗列了天文爱好者的基本门类,并和器材选择作了简单的关联。
以下按器材的分类做大致介绍和指引,如果是纯目视党,可以参考目视器材,如果是纯摄影党,可以参考摄影器材,如果是目视+摄影的,可以两者结合,以此类推。本文推荐(注意不是罗列到的)的器材坑爹的比较少,大部分经过同好及作者本人的验证。
第一章双筒望远镜
双筒望远镜是天文器材中观测角度较广、价格比较低廉、无需器材操作基础、使用方法简单可靠的一类器材,因此成为老鸟推荐新手的入门首选。双筒望远镜适合观看的目标有:星云、星团、银河、星座(低倍广角望远镜)等。
通常,适用于天文的望远镜应具有如下特征:口径40-50,放大倍数不超过10倍,倍率固定,具有多层镀膜,镀膜颜色通常为绿膜、蓝膜或紫膜,常见的红膜望远镜并不适合天文观测。
一、手持式望远镜:
推荐画王、裕众徒步系列双筒望远镜,规格有7X50、10X50、8X45、8X42等等。
下图:裕众徒步10X50N双筒望远镜

二、大型双筒望远镜(简称大双、大双筒):
大型望远镜往往口径大于70毫米,放大倍率大于10倍,重量起码有1-2公斤或以上,常见的规格有20X80、15X70、25X100、40X100等等,大型双筒望远镜的口径和集光力远远大于手持望远镜,可以看到更清晰、更暗弱的天体,但是由此带来了不便就是没法手持观看,需要配合三脚架来进行观测。
下图:25X100大型双筒望远镜

三、双筒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1、寻找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在城市中,应以看到北极星为宜,再就是要认准天空中的路标——夏季可以看到头顶附近的夏季大三角;冬季可以在天顶偏南方向找到亮星极多的猎户座,另外,大部分季节可以借助北斗七星来开始天空的观测旅程,从认识的星座开始。有条件的观测者可以寻找更好的观测地,例如可以看见4、5等星的郊外,甚至开车去有一定海拔的、可以目视到银河的地方。我们还要牢记一点:天文观测,安全第一,由于是夜晚+人流量比较少的地区,应注意人身财产安全。
2、配合合适的星图。最直观、最易得的星图,就是借助手机或PAD上的星图软件,例如stellarium在PC、IOS、安卓系统均有下载,IOS上的starchat、安卓系统上的mobile observatory、谷歌星空地图等,利用星图软件跟你所在的时间地点相匹配,做好准备工作。
3、观测目标。按图索骥地认识星空,将星图与天上的星座相匹配,此时你就会发现天空如有了地图一般,延绵连续,星星的排布也有了规律。使用双筒望远镜,首先要对准天空中较亮的恒星、行星或月亮(如有),完成对焦过程。
下图:双筒望远镜的结构(保罗式)

下图:双筒望远镜的结构(屋脊式)

下图:双筒望远镜的光学原理

看了上面几个图,除了明白双筒望远镜常见的类型之外,也明白了双筒望远镜的对焦机构往往位于中轴附近,调焦的顺序是:先双眼睁开,对准目标亮星,调节焦距,直到星点变为最小。如果双眼视力不一致,有可能调节不到双眼同时看到针尖一般的小星点,此时应注意:先闭上右眼,左眼看左镜筒,调整到合焦;然后闭左眼,右眼看右镜筒,调节右目镜补偿旋钮(见图),调整到合焦。这样就完成了对焦与视力补偿的过程,再睁开双眼,双眼成像均合焦,望远镜也到了一个最佳的观测状态。
完成对焦以后,就正式进入观测项目。通常,使用10倍左右的双筒望远镜,在城市中可以观看到金星相位、土星(视力好的人可以看出土星是一个橄榄状的扁的星体)、月球环形山(6倍以上可见)、M45昴星团、M42猎户座大星云;如果到了环境较好的郊区,可以观测疏散星团M6、M7、M44、英仙座双星团等漂亮的星团,可以分解出璀璨的星点。到了环境更好的地方,如果目视就隐约能看见银河,这才是双筒大显身手的时候。银心(人马、天蝎座)附近有大量的星团、星云,双筒还可以看到银河中尘埃的明暗变化,简直是视觉盛宴一般的享受。此时可以观测球状星团,可以看见M13、M2、M4等常见目标,M8、M16、M17、M20等银河中的星云。
寻找深空目标的方法:在星图中开启M天体选项,就会显示梅西叶星表中的深空星体,对照星图上的星座和亮星,确认目标的大致位置,有时候需要用到星桥法。星桥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已知的亮星之间连线搭桥,来寻找一些肉眼看不到的目标。
最著名的星桥法要数找北极星,北斗七星勺口的两颗星,延长5倍距离,就可以看见北极星。
下图:星桥法找北极星

找深空目标也比较类似,星图中选取能看见的亮星,根据相对位置,采用连线、延长线、直角连线、中点、垂线等几何方法,帮助快速寻星。
另一种深空观测方法就是巡天。可以由一个目标开始,上下左右地移动望远镜,一个天区一个天区地搜寻天体,移动时应牢记移动的方位和距离,以便判断所找到的星体与初始坐标或附近亮星之间的相对位置,找到了星体后与星图作比较,来确定你看到的是哪一个目标。
四、使用双筒观天的阶段:
入门阶段:熟悉双筒的使用,认识1-2个当季的星座,认识10颗左右的亮星,认识火星、水星、金星、土星、木星等行星;
进阶阶段:熟悉30个左右的星座,认知主要星座的亮星,观测数十个深空星体,逐步不依赖于星图;
高手阶段:观测大部分梅西叶天体,和部分NGC、IC、SH天体,可以独立找到彗星等暗弱目标,基本不需要星图,对巡天有一定心得。
下图:部分梅西耶天体(摄影图片,实际目视比较暗淡且没色彩,表失望)

五、大双筒的优势:
大双筒的口径大、倍率高,有效倍率、分辨率、极限星等、集光力等指标均优于手持双筒,而且部分大双筒具有天顶镜的结构(天顶镜是让光路折射45或90度的棱镜或反射镜结构),更方便观测角度比较高的天顶附近(小双筒看天顶,专治颈椎病),观看深空天体的效果尤其明显。
下图:APM/裕众100ED大双筒(45度)


msloo 发表于 2014-8-20 21:14

本帖最后由 msloo 于 2014-8-20 21:17 编辑

第二章经纬仪一、经纬仪简介之所以把经纬仪单独列一章,主要是为了与赤道仪加以区别。对于仅目视的爱好者来说,经纬仪在目视方面比赤道仪更加方便,其对应关系为:手动经纬仪比手动赤道仪简单方便,自动寻星(GOTO)经纬仪比自动寻星赤道仪方便。经纬仪操作简单,就是两个维度:水平的旋转和上下的俯仰,无需对极轴,只要放平就可以了。但是,经纬仪相对于赤道仪,比较不适合深空摄影,会出现场旋的现象。所谓场旋,其原理就是赤道仪的赤经轴与天极轴平行,围绕赤道坐标系进行跟踪,而经纬仪是围绕地平坐标系进行跟踪,与赤道坐标系存在夹角,因此经纬仪拍的第一张照片和第二张照片之间存在一定的旋转角度,如果按照深空处理技法叠加起来,则会出现重影、变形等场旋现象。此外,长时间的行星摄影,使用经纬仪也会出现场旋,只不过影响比较小,因此经纬仪还是支持行星摄影的。(道布森DOB系统的原理跟经纬仪类似)下图:地平坐标系与赤道坐标系的夹角                              二、常见经纬仪介绍常见的经纬仪有:AIM经纬仪(手动),由LXY制造,是一种简单的依靠静摩擦力固定的经纬仪,该经纬仪做工精良、尺寸小巧,适合搭载150mm口径以内的牛反或100口径以内的折射望远镜,操作方式与相机云台比较类似。AIM经纬仪没有微动,接驳普通相机三脚架,是便携的首选。下图:AIM经纬仪 晶华Z2经纬仪、天狼TJ2(手动),在LXY经纬仪的功能上多了微动调节,可以对星体进行微调跟踪,在高倍观察时尤为有效,可以降低望远镜的抖动,便于跟踪目标,匹配的1.5寸钢制三脚架稳定性更高,可以承载更大的镜子。下图:天狼TJ2经纬仪 裕众SKYTEE经纬仪(手动),一个比较奇特的经纬仪,可以搭载两台望远镜进行观看,或者在单侧搭载重型望远镜的同时,用另一侧保持平衡。开信ADVANCED GOTO、艾顿MINI TOWER等经纬仪,为计算机化GOTO经纬仪,可以通过控制手柄自动寻星、追星。下图:开信GOTO经纬仪 星特朗SE系列经纬仪,经典的单叉臂经纬仪,具有GOTO功能,但是这个经纬仪适合镜身比较粗短的施卡、马卡镜,使用折射镜或者牛反的同好别买这个,看天顶不方便。米德单叉臂经纬仪与这个类似。(8SE的便携极限可以使用一个登山包一个人携带)下图:星特朗SE经纬仪 星特朗CPC系列经纬仪,主要是星特朗施卡镜的标配,单独买不到,承载力很强,但是底盘沉重,搬动极为不便,该经纬仪可以搭载一个斜劈组件WEDGE,变身为赤道仪。三、经纬仪的使用方法手动经纬仪的使用:将望远镜的鸠尾板安装到经纬仪的鸠尾槽,大致让望远镜的重心落在鸠尾槽的位置,以免出现镜子固定不稳的情况。调整三脚架,使经纬仪尽量保持水平,然后调整经纬仪的松紧度,开始寻星观测即可。GOTO经纬仪的使用:首先调好水平、安装好镜子,打开手柄,一般会让你输入你所在的时间地点,经度纬度,设置好以后开始做三星校准,系统会让你选择当前天空中的亮星,选择其中一颗,经纬仪就会转动指向该星体,使用手柄的方向键调整,直到该星体位于目镜视野的中央,按下确认键,如此这般,把另外两颗星的校准也搞定,这样经纬仪的初始设置就完成了,接下来就是GOTO,选择GOTO目标,望远镜就会自动找到该星并同时开始跟踪,流程完毕,开始你的星空旅程吧。(此状态下可以进行太阳、月亮、行星的跟踪拍摄)

msloo 发表于 2014-8-20 21:19

本帖最后由 msloo 于 2014-8-22 13:18 编辑

第三章德式赤道仪一、德式赤道仪简介赤道仪部分,仅介绍德式赤道仪,包括德式赤道仪的变种——艾顿ZEQ25、CEM60赤道仪。另外的叉式、轭式等赤道仪,普通爱好者很难搞到,因此不予介绍。德式赤道仪,是为了克服经纬仪的缺点而设计出来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克服地球自转对观星的影响。地球自转的影响,想必很多地方介绍过了,简而言之,如果地球不自转,太阳和月亮就没有东升西落,但是地球自转了,星星在固定不变的望远镜里边也会移动,所以设计了赤道仪,跟踪星星的移动,这样目标就稳稳地在视野当中了。刚才在经纬仪的介绍中,提到的手动经纬仪,就需要微调来跟踪,赤道仪也需要跟踪,不过赤道仪的极轴跟地球极轴是平行的,因此,主要旋转赤经轴就可以实现跟踪,而不需要像经纬仪要频繁的调整水平垂直两个方向。德式赤道仪最显著的特征是望远镜位于极轴的一侧,另一侧需要重锤来保持与主镜的平衡。详细结构见下图:下图:德式赤道仪的结构                              二、赤道仪的初始位置由图可见,德式赤道仪的初始位置是重锤杆向下垂直地面,望远镜指向北天极(约等于北极星),保持三脚架水平,三脚架接头上(装上赤道仪本体前)有一颗凸出的螺丝对准北方,调节纬度调整螺杆,和方位角调整螺丝,在极轴镜中看见北极星,再按照极轴镜中的提示,将北极星放到正确(赤道仪说明书会给)的位置。三、简单的对极轴方法有人要问了,要是我看不到北极星呢?或者我在南阳台拍摄呢?答案有的,可以使用漂移法。漂移法分两步,极轴方位角(水平方向的放置)的调整和高度角(俯仰)调整:首先把赤道仪调整好水平,放置好初始位置,在主镜上装一个有十字丝的目镜,注意,打开赤道仪的跟踪功能。方位角调整:操作赤道仪,把主镜对准一颗天顶附近,或者正南方高度比较高的亮星,放在目镜十字丝中间:若星点出现南移,说明极轴偏东。(赤道仪方位角调整处)水平西移修正;若星点出现北移,说明极轴偏西。水平东移修正直到星点不发生偏移。 调整完方位角以后可以调整高度角,选一颗东方或者西方的亮星,放在十字丝中间:如星点出现北移,说明仰角过高。(纬度调整处)降低仰角修正;如星点出现南移,说明仰角过低。增加仰角修正。又有人说了,阳台视野狭小,东西方看不到星,怎么办?那就做1/2漂移法。先把赤道仪移动到北阳台(或者北面的楼道、窗口),利用北极星对好高度角,然后把赤道仪搬回南阳台,用南阳台的某颗亮星漂移,完成方位角的调整(无需再次调整高度角)。学不会漂移法怎么办?办法:星特朗AVX、CGEM级别以上的赤道仪拥有ALLSTAR功能,可以帮助对极轴,在阳台也可以做到;艾顿赤道仪也有类似的功能,可以无需极轴镜来获得精确的极轴位置。四、常见赤道仪介绍国内普通爱好者常用的赤道仪,基本都为德式,按品牌可以这么划分:信达,级别从低到高有EQ3-D(小黑的标配,对极轴不方便,钢脚比铝脚稳固)、EQ3-W(比EQ3-D多极轴镜)、EQ3-PRO(比EQ3-W多了电跟、GOTO手柄、导星)、HEQ5跟踪版(比HEQ5PRO少了GOTO和导星)、HEQ5PRO(信达著名赤道仪,该品牌严格深空摄影的最低要求,同级别最重)、NEQ6(精度不错,载重比HEQ5PRO高,适合做8-10寸牛反的底盘)、AZEQ6(NEQ6的升级,可以调整为经纬仪模式,有同时架设两架望远镜的能力)、EQ8(重型)。信达的优势:保有量大,比较稳定,经过了时间的考验,但是极轴镜等功能比较落后。星特朗,EQ1(80EQ的标配,晃)、CG4(同EQ3-W)、CG5(类似HEQ5,但精度稍差)、AVX(CG5的升级改版,具有独特ALLSTAR功能,该品牌严格深空摄影的最低要求)、CGEM(ALLSTAR,略强于NEQ6)、CGEM-DX(ALLSTAR,比CGEM提高载重)、CGE-PRO(ALLSTAR,重型)。星特朗的优势:专利的ALLSTAR功能,精度不输信达,但是比信达略贵。艾顿,SMARTEQ(便携的小型赤道仪)、ZEQ25(与传统德式赤道仪有所区别,该品牌严格深空摄影的最低要求,同级别最轻便)、IEQ30(德式赤道仪,艾顿的型号30就代表载重30磅)、IEQ45(PRO)(载重45磅)、CEM60(与传统德式赤道仪有所区别,中央平衡设计,具有码盘可以在意外断电后也不用归零)艾顿的优势:后起之秀,对极轴方式简单方便,轻自重、高载重,但是毕竟是新的东西,需要磨合。以上三大品牌是价格、做工、精度都不错的品牌,优先推荐。其他米德(代表作lxd75)、晶华(代表作je160je175)、博冠、开信、智通等品牌,保有量比较小。另外有威信、高桥、ASA、LOSMANDY、派拉蒙等国外高端赤道仪,属于土豪级别,这类器材的拥有者基本不是新手,不予介绍。五、赤道仪的使用步骤(以艾顿ZEQ25为例)这里简单地将赤道仪的使用过程过一遍,加深读者的记忆,以ZEQ25为例,其他型号的赤道仪有区别,但大同小异。1、三脚架水平放置,突起处对准北方2、赤道仪本体、重锤安装到位,高度角与所在地的纬度对应3、安装好主镜、寻星镜,调整好主镜与寻星镜(或指星笔)的同轴(两者指向同一颗星)(如果摄影,则要加上导星镜、相机、转接环、快门线、导星线等所有设备,在这里就要安装到位)4、松开赤经轴,调整平衡(重锤上下移动,做到两边像天平一般平衡),锁定赤经轴5、松开赤纬轴,调整平衡(主镜前后移动),锁定赤纬轴,调平衡完成6、接通电源,设定好所在地经纬度、时区(如果手柄提示GPSOK,系统会自动获取,通电的步骤也可以提前)7、根据手柄中的极轴星位置提示,对准北极星观看极轴镜,将北极星放置到对应的位置,对极轴完成8、进行一星校准或三星校准(我通常做一星,够用),当校准星位于望远镜视野中心,别忘记按ENTER键确认一下,校准完了GOTO就会变得准确9、GOTO到目标,观测(如果是摄影,那么先导星,导星曲线稳定了开始拍摄)六、常见的一些问题中天(深空摄影时用):中天是德式赤道仪具有的一种现象,简单的来说,当望远镜指向不在中天位置(正南/北方这一条赤经轴线)时,通常是主镜高于赤道仪,例如看东方目标,主镜比较高且指向东方,重锤比较低,随着跟踪渐渐到了中天位置,主镜跟重锤一样高,过了中天,则重锤在上、主镜在下了。一旦过了中天,德式赤道仪的继续跟踪精度会下降,因此过了中天以后要重新指向目标一遍,翻转到另一边还是主镜高、重锤低的状态(有GOTO的赤道仪可以重新GOTO或者中天自动翻转)打腿:由于德式赤道仪的结构所限,在某些角度由于主镜镜身比较长,会磕碰到赤道仪的三脚架,甚至卡顿、停止,严重时还会烧坏赤道仪的电机。虽然大多数赤道仪在打腿时候会强行停止,但打腿不但使得观测停止,还对赤道仪多少有点损伤,因此要尽量避免打腿。避免方法:尽量不过中天继续跟踪,或将三脚架更换为立柱(立柱占空间小,不容易打腿)下图:上海WFT制作的斧头帮立柱 平衡问题:平衡没有做好,容易影响赤道仪精度,严重不平衡的时候赤道仪转不动,甚至损害电机、磨损齿轮,因此平衡问题至关重要,艾顿的平衡尤其敏感,信达/星特朗的没那么敏感,但不代表不重要。重锤不够:主镜太重,原装重锤不够的时候可以增加重锤,或者买一根配套的延长杆。延长杆是最佳选择,延长了力臂达到平衡,又很少增加整套系统的重量。仰角、方位角调整:多数赤道仪仰角、方位角调整的螺丝是两颗相对的螺丝,只有一颗拧松、一颗拧紧这样才能调整,如果碰到拧不动,需要提前把对面的螺丝松开“让位置”。本地就有同好碰到强拧灰飞烟灭的悲剧结果,拧断螺丝而返厂。
第二部分传送门:http://www.astronomy.com.cn/bbs/thread-297997-1-1.html

Ovs 发表于 2014-8-20 21:29

顶起!!!强力顶起!!! 太给力了

haoxing168 发表于 2014-8-20 21:29

精华帖子啊。顶了

chichuiyi 发表于 2014-8-20 21:30

沙发啊

leoyk98 发表于 2014-8-20 21:36

顶 这个必须顶

positron 发表于 2014-8-20 21:36

本帖最后由 positron 于 2014-8-20 21:38 编辑

凯撒兄太高效了,几天下来2W字出来了。我的8000字(天文爱好者入门与提高)写了一周,成了酱油贴……

linkage 发表于 2014-8-20 21:41

赞,码字辛苦了。。。。。。

牧夫最后一个大佬 发表于 2014-8-20 21:41

通俗易懂!很不错的帖子!很辛苦啊!顶一个!

大眼小蛙 发表于 2014-8-20 21:50

简直是集大成者,强顶~!

成大 发表于 2014-8-20 21:51

这个绝对精华了

星空86y 发表于 2014-8-20 21:56

好文章!!!

星宁PSO 发表于 2014-8-20 21:57

msloo强大

YJ楚楚 发表于 2014-8-20 22:01

点赞点赞!!msloo忒给力了!期待其它章节。。。。。。

深海之巅 发表于 2014-8-20 22:02

对于我这样的新手真是受益匪浅阿!

tengyusz 发表于 2014-8-20 22:03

强力顶啊,好贴,写的太好了,很全面。

zryzxy 发表于 2014-8-20 22:03

好帖

52李伟 发表于 2014-8-20 22:23

写的很好,很有指导意义,期待下面的篇章!!

crazygame12345 发表于 2014-8-20 22:23

新手学习了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业余天文爱好者的观测器材之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