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loo 发表于 2014-8-24 07:49

业余天文爱好者的观测器材之路(四)

观测器材之路的帖子在本期迎来了完结篇,作为我自己的一个阶段性小结而存在。看了这些资料,天文新手可以根据目前自己的环境、经济实力、认知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器材,并了解有其他那些器材可以作为选择余地。

对自己没有深入了解、没有确定会坚持玩多少年的爱好,大部分人是理性的,没有选择一步到位,这点我非常理解,在我多年以后要重新入门的时候,我也看了很多资料,当时觉得马卡好,星特朗6SE好,80ED好,每个都看着顺眼蠢蠢欲动,却根本没有了解这些主镜到底是做什么的,是看什么目标的,需要怎么样的赤道仪配合才可以达到效果(尤其是赤道仪,我一直有点舍不得花钱,这么贵买来还不是看星星的主要部件,但后来发现我错了,有了一个好的赤道仪,即便你没有望远镜,随便放个单反上去也能拍星空,配合主镜来使用,稳定的赤道仪就更关键了)。

另外一点,大家也许都觉得既然我望远镜都买了,为什么观看效果不好。除了一些器材调校的因素,每个目标都有适合观看的时间地点。例如木星在木星季节,尤其是冲日的时候,最为壮观,比非木星季节的效果要好的多,另外视宁度影响的区别也是天上地下。深空天体则挑剔环境,抱怨80EQ不好的,往往还没出门到能够目视银河的地方去一趟,如果你去过了,找一个老鸟指点你看梅西耶天体,回来以后你再也不会说80EQ坑了,80EQ尚且如此,一些更高级的望远镜的潜力则更大。


第十一章深空摄影(远郊深空)
远郊深空,是深空摄影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由于城市日渐增长的光害和雾霾,已经很难适用常规的拍摄方式,因此,城市远郊深空拍摄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远郊深空,最好要找有电力、食宿补给、交通便利、光害比较小、比较安全的地方,海拔高度要尽量高一点。例如杭州附近的天荒坪,是个远郊深空的好地方,山顶附近800米左右的高度,光害情况相对较小,受雾霾影响小,有农家乐可以住宿、吃饭、补给,农家乐顶上有一百多平米的平顶并且造了一米多高的挡风围墙,成为了江浙沪深空玩家常去的地方。
出发前的准备:看好来回的路线、拍摄的地点和环境,选择交通方式和拍摄的时间计划,看好当天和第二天的天气预报、卫星云图,最好是多个气象预报来源以防不测。看好星图确认当晚要看、要拍的目标并列好清单,笔记本电脑中装好各种驱动和拍摄必备软件,需要的教程之类的文档,当然,可以带MM或者跟随高手同行,再好不过:)
此外,深空摄影跟月相也有重大关联,满月、凸月会造成较大的光害,降低深空目标反差,最好选择农历月底月初的时间窗口拍摄,或者避开上弦月、下弦月中天的时间。
下图:月相变化
                              
远郊深空的器材准备清单:
远郊深空出门前一定要列好清单,装箱时候一一核对,防止忘带,深空摄影是一整套系统的组合,缺一不可。
主摄影器材:主镜、赤道仪、相机(电池充足,照片格式设定为RAW,参数设置好)、导星镜、导星摄像头、笔记本(拍摄、导星用)
辅助器材:接环、延长桶、指星笔(做赤道仪校准)、寻星镜(做赤道仪校准)、发热除雾带(山上容易起雾,镜头结露的话,拍摄就无法进行,南方地区非常重要!)、排插(最好带两个孔的插头,另一端插口尽量多)、线材(线材比较多,不要忘记功亏一篑)、滤镜、快门线、电源线、电池(蓄电池、锂电池、电瓶,没有市电的地方要带足)、红光手电、光轴校准设备(牛反等用)、鱼骨板等。
其他准备:驱蚊药品、饮食饮水、足够的衣服(高山夜晚寒冷)、充满电的手机(并通知家人你所去的地点,最好找个同去的伙伴作为紧急联系人),其他后勤保障设施等。
下图:典型的深空设备,主镜+导星+赤道仪+笔记本+相机

拍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拍摄过程中,如果旁边有别的同好在拍摄或观测,勿使用指星笔,勿大声喧哗,勿在器材附近来回走动(震动影响拍片),注意勿踩到器材、电线,勿滥用手电(灯光对人眼和拍摄照片造成影响),勿遮挡望远镜。拍摄过程中,还应定期检查导星情况、镜头结露情况、笔记本运行情况、赤道仪中天情况。拍摄接近尾声,勿忘拍摄好暗场,勿忘收拾设备,勿留下垃圾。

msloo 发表于 2014-8-24 07:49

本帖最后由 msloo 于 2014-8-24 07:51 编辑

第十二章深空摄影(城市深空)城市深空是很多人的梦想,在阳台、楼顶、空旷地拍摄深空多么惬意。但是普通城市的光害就已经令人抓狂,城市深空到底出路在何方?可以使用光害滤镜,最好搭配改机单反使用,拍摄效果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可以使用黑白冷冻CCD+窄带,此招对付光害比较有效,单张曝光时间甚至可以达到10-20分钟。另外,城市深空最好选取较好的天气(例如我就只在可以肉眼看到北极星的天气下拍摄),一来不至于失望,二来拍摄出的效果也会比较好,天气不好的时候,勉强看见几颗星星,那种天气还是目视或者拍摄行星为妙。城市深空的另一作用就是可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城市里的爱好者到远郊拍摄的机会,由于时间天气等原因,一年下来也不是很多,因此在家中就可以把深空拍摄的基本技巧、后期处理、器材使用等先熟悉起来,这样远郊深空就得心应手了,不管出片结果如何,技能水平有了提高,也是一种进步。图:爱好者why在上海市中心拍摄的猎户座星云                              

msloo 发表于 2014-8-24 07:49

本帖最后由 msloo 于 2014-8-24 07:51 编辑

第十三章深空摄影(远程深空)远程深空,普通爱好者的终极梦想,拥有自己的远程天文台。天文环境日渐恶化的今天,有此想法并付诸实践的同好也越来越多。我目前也走到了这一阶段的大门口,向着没有雾霾、很少光害的未来进发。远程台的建设难度比较大,除了优良的选址、充足的资金、到位的技术、可靠的设计之外,远程台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主要涉及的难点有:基建,要考虑通车、通电、通网。建台,要考虑防水、防雷、防火、防盗、防尘、防潮、防断电,以“维稳”为要务。远程台的建设考虑应尽量周详,包括远程开关屋顶、云量监控、远程控制计算机、远程控制赤道仪拍摄、远程控制通断电,远程实现校准、拍摄、导星等等,更要考虑应急预案,以及做好奔赴现场进行维修的准备。目前主流的方式是彩钢平移屋顶,远程桌面控制,用继电器和平移门电机、齿条传动滑轨实现屋顶的开合,用ASCOM连接天文设备进行远程控制拍摄,用远程唤醒来实现通电等,方案日趋成熟。远程台的建设,国内的高兴老师、若岩天文台等先驱已经付诸实践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越来越多的个人天文台出现,今后将走向更加成熟的阶段。下图:若岩远程天文台                              本章只是留了个伏笔,未完待续:)

msloo 发表于 2014-8-24 07:49

本帖最后由 msloo 于 2014-8-24 08:01 编辑

第十四章器材路线规划最后,对于普通爱好者,进行一个器材路线规划的小结,仅仅代表我个人体会,爱好者大可以不按部就班,直接跳到高阶也未尝不可。(仅提供给实用主义者,器材发烧友和折腾党可能不太合适)一、目视党入门爱好者可以买一个8X45、10X50之类的保罗望远镜作为入门镜,画王系列、裕众徒步系列、MS系列都不错,如果希望便携,可以选择8X42及以上规格的屋脊镜。天文爱好者几乎人人都有一个双筒镜,除了观天,还可以旅游观景,即使看天文的时间比较少也不浪费,一个小双筒就可以大大拓展我们的视野。双筒的升级路线主要看个人爱好及经济实力,大双筒需要上稳固的脚架,观看的目标偏向于深空,最好选择带有45度天顶(兼顾观景)或90度天顶(专看星空)的型号,使用比较舒适。单筒入门阶段,可以选用80EQ或80DX(很多人的路线,其实选配经纬仪的80折射镜也不错),主要目的是熟悉望远镜和赤道仪的使用(那个赤道仪很晃,有点坑)实际上80口径的望远镜到了较好的环境里边,可以看很多深空天体,另外进行简单的行星拍摄是可以实现的。比较理想的目视入门镜,可以选择100口径的折射镜(有条件ED更好),配合一台经纬仪(有条件GOTO)。经纬仪可以快速找寻目标,对于熟悉星座、天区、星体具有快速提高的效果。当然,搭配一个好的星图,并且到较好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好环境看一晚上,胜过不好的环境看一个月。入门镜的另外一种选择,可以是马卡、施卡(主要观看行星,兼顾看景),或者牛反(行星、深空为主,但是对新手来说不太容易,另外观景不适合)到了进阶阶段,如果偏爱深空,且有条件到光害小的地方,考虑DOB。例如DOB16寸投资一万多,但可以看很多深空的细节,是视觉的享受,DOB8、10、12等等,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有限资金看深空效果最好的,非DOB莫属。如果偏重行星、去郊外机会少,则可以选择150马卡、C8及以上型号,目视拍摄两不误。二、深空党深空党,首先要具有经济条件。一套比较成熟的深空拍摄器材(有些入门器材也可以玩玩深空,例如小黑+EQ3D)起步资金需要一万左右,甚至还略高一些,即使全套二手器材下来,不含相机也得将近一万。如果暂时没有经济条件的,还是等待合适的机会比较好。观测条件。深空设备一套下来,基本上重量在15公斤以上,甚至达到50、100公斤,家里没有电梯的同好,一定要深思熟虑,选择比较轻便的赤道仪和主镜(规划器材搭配,尽量一个人搬1-2次可以完成,否则极不方便),切莫好大喜功。另外居住在光害地区、没有车出门不方便的、需要搭车或者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也需要选择一套便携设备。没办法方便移动的设备,只有在楼顶使用,部分同好因此器材积灰,甚至放弃深空念头,足以借鉴。另一个观测条件就是,附近找一个适合拍摄的地点,最好找到比较熟悉深空摄影的同好帮助,会比自己在环境不佳的地方独自琢磨进步快的多。赤道仪选择。对于深空摄影者,最佳的入门器材就是一台比较好的赤道仪,个人建议HEQ5、AVX、ZEQ25三台中选择一台,当然晶华、威信、米德等同档次赤道仪,或者国外的高档产品也可以。赤道仪的精度和易用程度直接关系着深空的成败,一些不好用的赤道仪在浪费时间精力的同时,对于使用者的习惯培养和水平提高也不是好事。主镜选择。如果一开始就决定了要入深空的坑,最好是不要折腾太多低端主镜。另外,考虑主镜对拍摄终端的画幅支持,以及自己感兴趣的目标焦段(例如喜欢星系的,主镜焦距最好有至少1000mm,喜欢拍摄星云等大面积目标的,主镜焦距300-800)。折射镜建议一开始就上APO,买之前多看看该APO的作品,以及听取评价和建议(不要玩普消、普通ED镜)。反射镜比较廉价,小黑或者小小黑摄影版可以起步,最好还需要配上相应的MPCC,以修正彗差。马卡施卡拍摄深空,一般人我不建议,很难搞。另外有一条路,如果本来就爱好摄影,手头有200mm以上的中长焦镜头(最好是大光圈、定焦头),可以先不要买主镜,这类镜头色差控制优异、曝光需求时间短,足以度过入门到进阶这个阶段,且对相机的支持比较好。其他设备。导星可选择主流的50口径双螺旋调焦导星镜+QHY5或ASI导星摄像头,没什么问题;相机手头有单反先用起来,有条件的可以改机,有一定单反拍摄基础后上CCD(第一台CCD建议黑白,黑白可以拍窄带,可以做彩色做不到的事情,彩色CCD如果环境够好,也可以选择,相对廉价)。三、星野党星野党,可以有星野赤道仪,也可以没有。没有星野赤道仪的,如果有广角镜头,也可以进行几十秒的短曝光叠加,脱线问题也不明显。但是星野党也并不如想象中的省钱省力,因为寻找一个好的环境、好的地景,还是要花时间精力的,一些星野高手本身就是摄影师。星野赤道仪的另一种作用,可以作为便携深空的替补,例如用200-300mm的镜头,配合一个载重比较大的星野赤道仪去追逐彗星、追逐日月食,进行机动作战。后记第一次写新手指导文章,水平有限,希望对新手能有些许帮助,观点难免偏颇,仅为个人体会。本文中引用的图片和文字有部分来源于网络,尊重原作者的版权。作者对本文拥有解释权。msloo2014-8-20
下面是附件:PDF版本,整理到一块方便阅读。3天时间写完2W字,感觉还远远不够,很多地方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因此还不能全面的解答问题,以后有兴致了,我会加强学习,增添内容,争取出第二版。

星宁PSO 发表于 2014-8-24 08:07

好帖子,学习了

chichuiyi 发表于 2014-8-24 08:12

顶,期待第二期

landy 发表于 2014-8-24 08:17

幸运~星云 发表于 2014-8-24 08:46

顶,学习很多,加精

52李伟 发表于 2014-8-24 09:25

我刚买器材的时候对赤道仪就LZ文中说的想法,还好我痛下心没折腾

路人丙 发表于 2014-8-24 09:56

收藏 慢慢学习

lynn29 发表于 2014-8-24 10:01

这篇心得很棒。爱好者看完之后能受益匪浅。

lydlzj 发表于 2014-8-24 11:40

学习了,资料很好,楼主辛苦了

森林守夜人 发表于 2014-8-24 12:46

能用70-200的变焦镜头拍深空吗

msloo 发表于 2014-8-24 13:09

森林守夜人 发表于 2014-8-24 12:46
能用70-200的变焦镜头拍深空吗

是2.8的光圈吗,可以拍深空,m45昴星团小朋友用小小白就拍的很好

森林守夜人 发表于 2014-8-24 14:39

是f3.6的

CaptainNemo 发表于 2014-8-24 19:39

辛苦了,给入门者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信息!远程台难以想象,怎么通过网络把东西动起来?

ckhzf 发表于 2014-8-24 23:17

受益匪浅!楼主辛苦了

何志义 发表于 2014-8-24 23:54

好好好,还顶,学习了

mingkoukou 发表于 2014-8-25 01:38

我来晚了,无法评分了,回帖致谢!辛苦了。

haoxing168 发表于 2014-8-25 08:34

ckhzf 发表于 2014-8-24 23:17
受益匪浅!楼主辛苦了

看头像。是妹子?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业余天文爱好者的观测器材之路(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