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t
发表于 2014-10-28 10:33
lynn29 发表于 2014-10-28 07:38
那是说这牛反有问题吧
这个就是瞎下结论了。用过信达小黑、以及信达10寸F5和信达10寸F4均拍过目标,亮星不居中时,产生这样的星芒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从成像和解析力来看,不管是拍深空还是行星,这些镜子都没有任何问题。我认为,对于一个标准化生产的大厂来说,镜子的精度就算谈不上有多高。但基本的质量问题还是不会普遍存在的。
St0ne
发表于 2014-10-28 11:12
我认为是消光问题,特别是副镜周边、调焦筒至单反之间的消光,包括调焦筒镜筒内的端面,以及MPCC的消光问题
wljbox
发表于 2014-10-28 12:42
不错,楼主玩得很happy,一下就吃了这么多快餐,效率真高。
52李伟
发表于 2014-10-28 13:01
后期真不错啊!!镜子也不错
Lockdown
发表于 2014-10-28 13:09
星芒是后期的吗?
平凡之路
发表于 2014-10-28 13:40
新手 问一下大神 这些 图片通过中端的天文望远镜 用肉有能看到得到吗?
流星绚尾
发表于 2014-10-28 14:08
很漂亮!
lynn29
发表于 2014-10-28 14:09
tnt 发表于 2014-10-28 10:33
这个就是瞎下结论了。用过信达小黑、以及信达10寸F5和信达10寸F4均拍过目标,亮星不居中时,产生这样的星 ...
呵呵,我是问句,又没下结论。紧张啥
BlackEyeGalaxy
发表于 2014-10-28 14:39
雾霾一般700hpa层面和以下也就是大约海拔3000米以下都可以出现。700hpa层面也就是海拔3000米以上雾霾比较少见。
qyz21new
发表于 2014-10-28 14:57
新手就这水平,厉害!10寸大口径果然给力
badato
发表于 2014-10-28 19:18
开光大吉!
hhbb
发表于 2014-10-28 20:02
效果真不错!
三叶观天
发表于 2014-10-30 09:44
missyong 发表于 2014-10-28 07:08
v5啊,M42才累计10来分钟。就能出这个效果?后期大神呀。我曝光1-2个小时也出不了这样的效果呀 ...
我分析有3个因素:1.海拔高,环境好。2口径大,分辨率提高。3.F4焦比小,曝光时间可短
suhuasky
发表于 2014-10-30 13:09
三叶观天 发表于 2014-10-30 09:44
我分析有3个因素:1.海拔高,环境好。2口径大,分辨率提高。3.F4焦比小,曝光时间可短
...
环境不算太好,后几条可能是优势,另外后期和前期同样重要。
三叶观天
发表于 2014-10-30 15:58
本帖最后由 三叶观天 于 2014-10-30 16:00 编辑
suhuasky 发表于 2014-10-30 13:09
环境不算太好,后几条可能是优势,另外后期和前期同样重要。
相对于低海拔,高海海拔还是有优势的,上周我到一个海拨950米的山上踩点,目视感觉效果比2、3百的好很多了。等到架好设备要开拍样张,云就来了……当然,能驾驭10寸牛摄影,技术肯定得过硬
三点水
发表于 2014-10-31 07:52
高手 太 牛了
九天翔龙
发表于 2014-10-31 15:49
{:5_303:}苏哥哥太强大了,膜拜ing!!!马头为啥那么暗呢???
suhuasky
发表于 2014-10-31 16:59
九天翔龙 发表于 2014-10-31 15:49
苏哥哥太强大了,膜拜ing!!!马头为啥那么暗呢???
累积不够,加起来也就十多分钟,而且都拉线,噪点多,没法暴力拉云气,这是当晚拍得最酱油的目标。
linok42401917
发表于 2014-11-1 01:06
咨询下这牛反ota实际重量是?
suhuasky
发表于 2014-11-1 08:35
三叶观天 发表于 2014-10-28 05:17
海拔500雾霾应该上不来了,可能是雾水或薄云。大牛还是拍一下星团看看能分解多少星点,m31,42,45,码头这些 ...
嗯,其实大部分漂亮的深空都已经被拍烂,包括你所说的球状星团啥的,我也经常这样想过,不过一分为二,每个摄影爱好者都需要从基础练手,也有可比较的例子,比如自己拍的和别人拍的有多大差距,前期和后期有哪些不足,有没有拍出新意,从小圈子到大圈子,乃至国际大师的作品有什么层次的分别。桃子大师,几个行星拍了一二十年,为什么还孜孜不倦?爱好者玩的就是自己动手,自己体验,自己参与,否则所有的业余天文摄影都没意思,因为没有几个人能和哈勃叫板,对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