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Cam-5s不完全测试报告
本帖最后由 椰风123 于 2014-11-18 00:48 编辑几经曲折,终于有机会开光Mini-cam5s(黑白版)。让我们直奔主题,上照片上干货:
暗场比较:Maxim DL打开,两张照片拉升到同样的最大/最小值,Gain=4,曝光30s。27度下想拍摄深空基本是不可能的,冷冻到-7度之后超级大改善,但也没有纯净到可以忽略的地步,夏天在这个温度下使用,还是要扣暗场。冬天如果温度进一步下降也许可以不扣暗场,待验证。
MiniCam5s单张 VS 400D单张400D拍的是彩色的,在EOS Utility转TIFF后在Pixinsight里提取L通道,然后和MiniCam5s的照片简单调整成大概一致的亮度。单张都是5min。先声明,这个比较其实是不公平的:1. 原生黑白的和彩色转黑白比,不科学。2. 温度不一样,minicam 5s -7度,400D 0度3. 滤镜不一样,mincam 5s用了ha滤镜, 400D用了P2滤镜。4. 环境条件不一样,虽然都在深圳自家楼顶,Minicam 5s当天天顶目视极限大约2等。400D当天目视极限大约4等,深圳一年都未必有一次的好天气,隐约可以看到夏季银河。
虽然很不公平,但是要比较不同的器材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还就得这样比:1. 噪声的模式不太一样。400D感觉一坨混沌状的,MiniCam5s就是一个个的点。2. Minicam5s虽然温度更低,但是感觉噪声还多些。估计是因为用了Ha,要拉倒同样的亮度曲线拉升得更猛烈些。3. Minicam5s的解析力多好多,拉开好几个档次。原因请高手帮忙分析。
两张照片没列明的其它设备是一样的:信达200F4牛反,信达二代改正镜,AZEQ6赤道仪
20张叠加效果
设备同上:信达200F4牛反,信达二代改正镜,AZEQ6赤道仪,宇隆1.25寸12nm Ha滤镜,深圳市区自家楼顶(天顶目视极限大约2等)。
挑选了20张,兴冲冲地叠加起来,简单曲线拉升了一下,怎么有奇怪的竖线?自己以前用单反拍的时候从来出现过这个现象,单张也不会这样。上群里咨询了一下,说扣一下暗场就可以了,试了一下,这个方法果然可以有。
没加暗场,叠加后存在竖线:
加入暗场后,竖线消失,效果改善明显。
最后,截个自己以前用400D拍的M27的色,在深圳市区如此光害环境下能达到这个效果,满意收货。
不足及建议:1. FITS头文件信息不够全,只有温度,没有gain值,曝光时间等。时间长了一些设置就忘记了,得靠查FITS信息才知道。2. 希望能改用更大功率的制冷器,或者类似QHY其它产品一样采取双层制冷。因为在南方夏天,目前Minicam5s的CMOS只能达到-5度左右,这个时候暗电流虽然大大减少,但是还是不可忽视,必须做准确的暗场来解决。如果在夏天CMOS也能达到-20度左右,也许暗场就没有必要了。3. 温控的准确性还有待改进。Minicam5s还是需要暗场的,好的温控对亮场和校正帧都很重要。a) 不够稳定,我这台机子上下2度波动幅度。b) 温控最好设计成自己指定功率范围内想要达到的温度,而不是通过设置功率来实现。设置功率要很费劲才能调到自己想要的温度,这对后期做暗场不利。
看来LZ是琢磨透了 {:5_299:}与单反完全不一样了,还以为接上单反就能拍呢! 真不错,顶 平民级的深空设备,即使是在城市,还是可以出许多照片 Minicam5s的解析力多好多,拉开好几个档次。原因请高手帮忙分析。 -------- 滤镜不同所致 time2k 发表于 2014-11-18 10:32
Minicam5s的解析力多好多,拉开好几个档次。原因请高手帮忙分析。 -------- 滤镜不同所致 ...
Ha这么给力呀,还是黑白ccd王道呀 本帖最后由 Deepfield 于 2014-11-18 11:19 编辑
彩色相机的解析力天生不如单色相机的。400D图像中某个像素的值由CMOS相邻4个像素的值通过运算得到,也算是某种插值算法。
单色CCD通过LRGB能得到比单反更多的细节也是这个原因吧。
不过你这图可能滤镜的影响更大。
宇隆-天文滤镜 发表于 2014-11-18 09:10
平民级的深空设备,即使是在城市,还是可以出许多照片
城市窄带不错,宇隆这个1.25寸12nm ha表现很好 很简单的道理,3.75um的解析力要是比不过5的就可以回家吃屎去了 Deepfield 发表于 2014-11-18 11:17
彩色相机的解析力天生不如单色相机的。400D图像中某个像素的值由CMOS相邻4个像素的值通过运算得到,也 ...
向滤镜要解析力,难怪哈勃色那么流行 我的分析啊
1)冷冻Q5L3.75um的像素大小,再加上是黑白的,可以bin1*1出图,解析力就是真实的3.75um/800mm
2)400D5um像素大小,但这个5um是打了折扣的,因为有bayer滤镜。而实际上400D绝大多数情况只能以bin2*2出图(通常说单反没法出原图),解析力其实是10um/800mm;这样相比冷冻Q5就差得远了
3) 为什么Ha滤镜带了以后就直接拉开档次了---原因是400D取的是L通道。如果跟Ha比的话,至少400D应该取R通道才算靠谱。L通道包含了一切的信息,这时候Ha的部分就会被淹没。
4)关于信噪比,同等累计曝光,Ha的背景要暗于RGB的,如果是同一相机,背景越暗则背景的涨落就越低,这样看起来就是信噪比提高了,光害滤镜也好窄带滤镜也好,能提高曝光效率的原因应该也在于此。
5)可是有一种情况例外:单张太短,读出噪音显示的很明显的时候(一会儿上个图)。所以单张保证一定的曝光量没坏处,按我自己的经验,天光的读数应该在1500/65535左右(视CCD而定),读出噪音就可以忽略了。
6)如果你的极轴对的足够准,就算没有暗场也不会有竖线。每一张之间的星点相对画面移动了,而噪点不懂,对齐时按星点对齐,所以噪点就在叠加的时候排成了一条竖线
7) 最后一个问题5um的400D,星点反而粗了。按理3.75um的Q5L会把星点细分的更多,按像素算的星点直径会大。所以这个现象来自于400D的插值(猜色)。有彩色CCD的可以测试一下,同一张片子,猜色之前和猜色之后星点几乎翻了一倍。 本帖最后由 椰风123 于 2014-11-18 14:08 编辑
crazygame12345 发表于 2014-11-18 12:24
我的分析啊
1)冷冻Q5L3.75um的像素大小,再加上是黑白的,可以bin1*1出图,解析力就是真实的3.75um/80 ...
很棒的分析,回应一下。
1)完全同意
2)基本同意。我是觉得茶值算法如果设计的好,应该会比bin2强一些。解析力是x um/800mm。 5<x<10
3)是的,取R通道应该比L通道科学一些。重新做了一下,发现
3.1 R通道的解析力比L通道强些?400D解析力还是输,但是没那么明显了。
3.2 R通道的信噪比比L通道弱些。一坨坨的噪点更明显了。
(左400D R通道,右minicam5 Ha)
4)完全同意
5)完全同意,补充一下,除了读出噪点,暗电流也是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6)我之前也以为竖线是因为噪点引起的,后来发现不是这样的。最简单的例子,曝光0秒的bias强力拉升后,也有竖纹。应该和芯片本身的特性有关。
7)什么软件可以不猜色读raw文件,我拿我的单反照片验证一下。
椰风123 发表于 2014-11-18 13:56
很棒的分析,回应一下。
1)完全同意
插值算法有个bayer drizzle 说是比直接内插好,
然后关于drizzle的情况我也不是很清楚,我一直都是只用线性内插的。。。
彩色冷冻bin1*1倒是没问题,信噪比毕竟是有的。要么求信噪比(直接内插),要么求解析度(drizzle),彩色相机总是鱼和熊掌难以兼得。
单色的问题嘛,则是要耗费与L相同的时间去拍RGB通道...
crazygame12345 发表于 2014-11-18 14:09
插值算法有个bayer drizzle 说是比直接内插好,
然后关于drizzle的情况我也不是很清楚,我一直都是只用 ...
王维豪很推崇Bayer drizzle, 我拿自己一组30张充分dither的片试了一下,效果不好,也不知道哪里搞错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