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碧林天文台--M106螺旋星系
拍摄器材:RC8拍摄CCD:QHY9
导星CCD:QHY5
赤道仪: HEQ5
曝光时间张:L:800秒*24张
平 场: 1张
暗 场:800秒*4张
偏执场:1张
处理软件:PS 'DSS
ccd温度:-40度
图片比例:100%出图
这张照片是用了3个晚上的照片叠加的,上班太忙,没有过多的时间晚上盯着,我和刘辉谁有时间谁就盯着,后来天气就不适合在拍摄了,发帖的今天雨刚停,后期处理也在不断琢磨中。
这个目标很是暗淡,尤其是外围的悬臂,长时间曝光还是很暗淡的,目前这套器材的载重量已经达到HEQ5的极限了,导星镜在处理R8-1600mm焦距下导星也是非常
费劲,这里建议圈内的爱好者在选择RC8时赤道仪要在HEQ5级别之上,才能有好的跟踪及导星精度。
第一张图是叠加后原始大小图片,第二张图是放大100%后的截图。
对,HEQ5Pro 支持不了RC8,建议尽早换掉。 赞! 总是感觉星点很粗大。。。 本帖最后由 skyczheng 于 2015-4-19 12:36 编辑
现在用的是萝卜自动调焦,星点的FWHM值在6-7之间,加上环境影响大气抖动,赤道仪跟踪精度! tiantian99 发表于 2015-4-19 11:38
对,HEQ5Pro 支持不了RC8,建议尽早换掉。
计划是换信达的EQ8!
楼主提醒要点记下,还是第一张看着更舒服,本身星系的物质在不断吹散暗淡也是正常。
但一想到明亮中心是超大质量黑洞就喝激动啊! 真是不错的大片啊,我想楼主应该还会拍R、G、B通道的M106,期待! 比之前的有进步。LZ弄了个HEQ5,真是浪费了大把时间精力,好在有了台后续升级也方便,换个赤道仪就成了 对于Rc8这款机镜子喜欢的人多,恨它的人也多,恨者在于很难操控于它,喜欢在于它的细节! 这heq5也算是出实实在在的工作了几年,用的次数都记不住了,从2011年从他人手中购到,一直勤恳的工作! RC8玩深空,HEQ5迟早得换掉,至少AZ-EQ-6级别的 msloo 发表于 2015-4-19 15:38
比之前的有进步。LZ弄了个HEQ5,真是浪费了大把时间精力,好在有了台后续升级也方便,换个赤道仪就成了 ...
没有浪费我任何时间,天文摄影只是业余时间分配给他的一部分,至于器材的提升钱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会后多少时间来与它支配,天文台也不是我个人的,我们现在在积极的与相关部门建立天文台观测联盟,目前的机制还不适合换器材,天文台的面积与高度都是在最初规划下建设的,40cmRc镜加高精度赤道仪也是计划下的一部分! 从2014年7月份建台至今已快一年,从屋顶开启结构,远程智能电源管理,远程电脑开关机,赤道仪归位,GOTO,UPS智能远程管理,天文台的建设谈不上自主开发,只是将各个设备综合在一起,现在各个设备运行正常,GOTO非常准确,Q9也经历了-15度长时间正常使用,监控设备及雨量感应器方便及时查看! 楼主这是让我决定了HEQ5+RC6的决心呀,去年就在想以后要搞个HEQ5(考虑体力),然后就纠结上面要配什么才合适呢,一直就纠结到底是RC6还是RC8,明显8的面积达到了6的1.7倍,口径优势明显,可是看重量,RC8差不多快到HEQ5的极限了。搜了帖子看HEQ5到底是配6还是8合适,却没有几篇提到这个问题的。谢谢楼主在这给出明确答案! 楼主这是让我决定了HEQ5+RC6的决心呀,去年就在想以后要搞个HEQ5(考虑体力),然后就纠结上面要配什么才合适呢,一直就纠结到底是RC6还是RC8,明显8的面积达到了6的1.7倍,口径优势明显,可是看重量,RC8差不多快到HEQ5的极限了。搜了帖子看HEQ5到底是配6还是8合适,却没有几篇提到这个问题的。谢谢楼主在这给出明确答案! 挺好的,关于Q9平场的拍摄和萝卜的使用以后还要请教你。希望能不吝赐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