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为什么所有的消费级数码相机只用CCD,而不用CMOS
我关注了佳能、尼康、美能达三大品牌的数码相机。在单反数码相机系列里,部分型号使用的是CMOS,而在消费级数码相机系列里,从1万元左右的高端消费级数码相机,到1千元左右的低端消费级数码相机,无一例外的采用CCD。难道是CMOS发展的不成熟?请行家指点。 CMOS的没有CCD的好,现在的单反也不用CMOS的了。用CMOS的是很旧的。COMS比CCD的优点有:1、成品率高,可以做成面积大的元件。2、不会出现CCD的噪点。3、功耗低
缺点有:1、灵敏度太低;2、成像质量不高。
所以现在单反不用CMOS也不用CCD
以上是个人的见解。 CMOS的没有CCD的好,现在的单反也不用CMOS的了。用CMOS的是很旧的。
COMS比CCD的优点有:1、成品率高,可以做成面积大的元件。2、不会出现CCD的噪点。3、功耗低
缺点有:1、灵敏度太低;2、成像质量不高。
所以现在单反不用CMOS也不用CCD
以上是个人的见解。
错误!!!谁说单反不用cmos了,不清楚就不要瞎说!!!
佳能最新的EOS 1Ds Mark II就是采用的1670万有效像素的全幅CMOS感光元件,面积为36x24mm;
EOS-1D Mark II采用具有820万有效像素CMOS图像感应器,面积为28.7x19.1mm)
Canon EOS 20D采用820万像素的CMOS,面积为22.5mm x 15.mm
佳能EOS 10D,300d采用630万像素CMOS
这些都是当今单反数码的主流产品,全都是采用佳能自己研发的cmos。怎么能说用cmos的都是很旧的。并且在深空摄影方面,佳能的高iso噪点控制是很好的。 CMOS的没有CCD的好,现在的单反也不用
以上是个人的见解。
错误!!!谁说单反不用cmos了,不清楚就不要瞎说!!!
朋友,说话别那么冲嘛,大家是在讨论我想你一定是有点激动了。大家都是朋友说话客气点,好吗? ^^ :shock: 佳能现在的数码单反都是CMOS的,适马的SD9/SD10的X3也是基于CMOS技术的……
不过消费级的CMOS芯片现在质量还比不上CCD,所以消费级数码用得少! CMOS是数码单反相机发展的趋势,包括柯达的数码相机(在专业单反数码中,柯达的分量并不比佳能尼康轻),尼康的数码相机还有富士的,都开始采用CMOS,在11月份的迪派影像世界数码版中有详细的介绍!
CMOS耗电低,成本低(技术成熟,特别是高象素上,CCD要突破高象素并不容易)
消费级的如果采用这类CMOS的话,相对成本会比CCD高,但是在单反中,成本好得多…… CMOS的没有CCD的好,现在的单反也不用
以上是个人的见解。
错误!!!谁说单反不用cmos了,不清楚就不要瞎说!!!
朋友,说话别那么冲嘛,大家是在讨论我想你一定是有点激动了。大家都是朋友说话客气点,好吗? ^^
哦,对不起!我是有点激动了,向大家道歉!!! :cry: :oops: 噢,有点明白了。不过根据“不过消费级的CMOS芯片现在质量还比不上CCD,所以消费级数码用得少!”和“消费级的如果采用这类CMOS的话,相对成本会比CCD高,但是在单反中,成本好得多……”两句话来看,是否消费级就意味着芯片小面积、低像素呢?佳能的powershot pro1旗舰消费级数码DC也采用CCD,可它的像素高于EOS300D啊。况且这类相机采用优质镜头。这怎么解释呢? 首先了解一下CMOS技术和CCD技术的区别。
CCD是电荷耦合器件,特点在于电荷可以在CCD中进行转移,因此在读出数据的时候,所有象素上的电荷均可逐次转移出来,最后通过一个放大器进行放大。
CMOS不能这样转移,因此每一个象素上都得带有一个放大器,放大器会占用一定的有效面积,使得有效感光象素面积更小。
对于小尺寸CMOS,由于这种放大器占用相对面积比大尺寸CMOS大得多,因此造成有效感光面积小,灵敏度低,量子效应引起的离散噪音大,而大尺寸CMOS相对来说,放大器占用的影响比较小。
由于放大器的制造不可能完全一致,而CMOS每一个象素都使用一个放大器,因此造成了象素的一致性差,造成固定pattern的噪音,而CCD只使用一个放大器,没有由放大器的不一直性造成的噪音问题。
这种不一致性在小尺寸CMOS中表现得更为显著,因为小CMOS的象素有效面积小,输出信号强度低,需要放大的系数大,因此,放大器的影响更为显著。
当然,还有诸多的因素造成小尺寸CMOS质量与小尺寸的CCD有较大差距。 呵呵,长见识啊。
以后CMOS肯定是发展的趋势,高端的CMOS质量很好,只不过现在成本很高,未能普及而已。 首先了解一下CMOS技术和CCD技术的区别。
CCD是电荷耦合器件,特点在于电荷可以在CCD中进行转移,因此在读出数据的时候,所有象素上的电荷均可逐次转移出来,最后通过一个放大器进行放大。
CMOS不能这样转移,因此每一个象素上都得带有一个放大器,放大器会占用一定的有效面积,使得有效感光象素面积更小。
对于小尺寸CMOS,由于这种放大器占用相对面积比大尺寸CMOS大得多,因此造成有效感光面积小,灵敏度低,量子效应引起的离散噪音大,而大尺寸CMOS相对来说,放大器占用的影响比较小。
由于放大器的制造不可能完全一致,而CMOS每一个象素都使用一个放大器,因此造成了象素的一致性差,造成固定pattern的噪音,而CCD只使用一个放大器,没有由放大器的不一直性造成的噪音问题。
这种不一致性在小尺寸CMOS中表现得更为显著,因为小CMOS的象素有效面积小,输出信号强度低,需要放大的系数大,因此,放大器的影响更为显著。
当然,还有诸多的因素造成小尺寸CMOS质量与小尺寸的CCD有较大差距。
高端的CMOS前面都配有微透镜板, 光效率一点都不比CCD差. 地端的CMOS就没这东东了, 光效率低, 一般只能用在WebCam上(ToUcam除外) 不管高端低端,这成本对大望远镜而言不算啥。量子效率最要紧。
看大望远镜上无一例外是CCD,这就说明问题。
CMOS代表高端,那是相机商的无耻之言而已。 看糊涂了 :mrgreen: 大家继续友好的讨论,我搬个板凳一边看着 :P hehe!信息闭塞了。当时没有仔细查,凭自己的记忆就有点理所当然了。感谢jrzjw朋友的指正。我能理解jrzjw朋友对真理的维护(我也是这样的人),也希望jrzjw朋友不要为自己的语气太过意不去,人正常的表现嘛。
好在后面还加个句“个人见解”不然就误人太深了。(其实现在就已经是误人了,羞愧呀)
qhyphoto博士在这方面研究得很深,他讲的应该很清楚了。其实这两种技术都有改进提高的余地,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成本。 不管高端低端,这成本对大望远镜而言不算啥。量子效率最要紧。
看大望远镜上无一例外是CCD,这就说明问题。
CMOS代表高端,那是相机商的无耻之言而已。
误会了, 我说的低端高端是指摄影DC, 并非天文专业科研用途(这方面, 目的不在于色彩, 而在于信号的绝对强度记录的准确).
在民用摄影方面, CMOS的低功耗(还有得益于计算机芯片技术的低成本)是CCD比不了的, 而现在的技术已经使CMOS的其它方面和CCD区别不是很大了, 所以CMOS应该是未来民用摄影DC的趋势. 还是qhyphoto说的更专业. 最近Nikon要出的最新的D2X, 也是采用CMOS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