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洛纳斯”争辉太空
俄罗斯GLONASS定位导航系统示意图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41125/xw/tx2/200411250036_274189.jpg
俄罗斯航天焕发新活力
“格洛纳斯”争辉太空
美欧关于“伽利略”之争几乎吸引了整个世界的关注,然而就在这一片喧嚣之中,昔日的航天大国———俄罗斯,却在无声无息中再度“点火”。
47年前的10月4日是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的日子,最具意义的庆祝莫过于航天发射本身——10月中旬,俄罗斯完成了国际空间站的轮换任务;月底,将新型通信卫星“快车-AMI”送入预定轨道,而且这是“质子”级火箭的第300次发射;11月8日是俄新一代运载火箭“联盟2-1A”升空……依稀之中,我们已然可以看到前苏联鼎盛时期的影子。
“格洛纳斯”重放光彩
在俄这一轮的航天热中,“格洛纳斯”(Glonass)格外醒目。
Glonass是俄罗斯的GPS。开始研制于1970年代,1982年10月首颗卫星入轨。从1993年到2000年,先后有20余颗卫星并网。然而,俄罗斯曾经严重的经济衰退阻碍了系统更新,由于卫星发射间隔太长,老化严重,Glonass一度只剩6颗卫星能够运行。
该系统的危机以及整体退化的航天业,引起俄高层的“不安”和“不满”。此后,俄《2001-2005年俄联邦航天计划》和《2002-2011年“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专项计划》先后出炉。俄安全战略的需要催生了俄航天兵,也使Glonass出现了转机。
2003年12月,由列舍特尼奥夫应用力学科研生产联合公司研制的新一代的11Л号“格洛纳斯-M”卫星让Glonass焕发了新活力。新卫星已在今年10月交付联邦航天局和国防部试用。按计划,2008年以前将完成Glonass的部署。届时,现有的11颗卫星将增至最少18颗。卫星寿命将由现在的平均3年,提高到10年。新系统将可以保障地表和近地空间任何地点、任何数量的军地用户的需求。专家们预测,该系统孕育着数百亿美元的市场盈利空间。
Glonass直接受益方当然是军方。事实上,它的控制权一直在俄军手中。俄军总参谋长日前宣布,在车臣服役的特种兵和空降兵的机动部队已开始装备Glonass接收定位系统。显然,精密定位和导引已成为未来俄军重要的发展目标。
同仍处于起步阶段的“伽利略”系统相比,Glonass早已进入实用阶段,并获得国际承认,所属卫星已经作为国际民航组织的全球导航系统GNSS加以使用。为了不被再次甩开,俄罗斯预计仅明年用于导航系统建设的财政拨款就达36亿卢布。
绝非偶然的“转折”
这一轮的航天高潮,以及俄罗斯航天建设的战略需求从维持生存到突出贡献的转变,并非偶然。
经济原因当然是其中之一。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埃里克·加利莫夫就说过,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和铀储备只够使用到下世纪中叶,因此现在就应着手寻找可替代能源。科学家关注度最高的是氦-3,仅月球表层的储量就达约5亿吨,足够人类使用数千年,而开发成本则是现行原子能发电站的几十分之一。虽然该方案几十年后才可实现,但必须从现在着手工作。美国也正是因为看中了氦-3的潜力,并确认它能够满足美国在新千年的能源需求,所以才提出在月球建立“转运基地”的想法。
至于太空领域政治军事竞争的加剧态势,更迫使俄罗斯“有备无患”。其中的引领者与始作俑者当属美国。有资料称,到2010年,美国公司向太空投资的总额将达5000亿美元。为确保自己在太空的利益与所谓的“行动自由”,为争夺与控制太空这个新世纪的战略制高点,美国正在加紧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太空侦察情报系统的研制与部署。
对于力主融入国际社会并积极推动多极化的俄罗斯而言,发展航天当然是俄合乎逻辑而又切实可行的战略选择。三年前普京就曾指出,如果在航天领域失去几代人取得的成就,那是不可原谅的损失。苏联研制并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诞生了第一位太空人,前苏联和俄罗斯迄今共发射约2900枚运载火箭,将3300多个航天器、99名宇航员送入太空,并每每创下世界之最。普京强调:“航天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们全民族的骄傲。”“没有航天业,俄罗斯不仅不能维护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不能在世界文明中占据主要位置,也不可能保障国家所需要的国防能力。”
重塑俄罗斯航天大国
目前,俄罗斯已将航天视为俄“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优先方向”和“战略重点”。俄罗斯航天已经有了非常详细、宏伟的蓝图。不论是执行中的《2001-2010年俄航天发展计划》,还是年底待批的《2006-2015年俄航天发展计划》以及10月初问世的《2035年前俄航天发展前景的研究报告》,都突出强调航天为国家战略服务,为对外政策服务,坚持军民两用和商用协调发展的
基本方针。显然,俄高层的着眼点在于国际格局和地缘形势的演变,国家发展的需要以及俄航天领域的紧迫感。
随之而来的就是行动。目前,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仍然承担着俄的大部分航天发射任务,俄已将该发射场的租用期延长到2050年。与此同时,尽快完善普列谢茨克发射场,以实现对所有军用航天器发射的独立保障,从而达成国家军用航天的独立性。日前,俄国防部长向总统报告工作时及在后来的新闻发布会上,再次重申了这一意向。俄认为,“安加拉”火箭于2005年底在该发射场投入使用的计划,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届时俄将具备从本土发射各类航天设备的能力。多用途太空火箭发射台的建造及机场改造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之中。
俄航天发展的重心在于保障俄成为主要航天大国地位的关键技术和工艺,从而确保信息行动和俄罗斯对武装力量的指挥。因此,在近10-15年时间里,俄罗斯将主要致力于组建航天兵与兵器集团之间大规模的协作、互补系统,对敌人可能的在空间、从空间和经空间对俄进行的侵略,能够按照统一意图和统一计划共同予以遏制。这将成为未来十年军事技术政策
的优先方向之一。第一步则是将军事航天与导弹空间防御合而为一。
除此之外,俄航天计划还包括研发新的多功能航天器,开展对地球、月球、火星和其他行星的基础空间研究。包括在本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建立信息化与社会发展的全球航天超级系统,与世界上的北部地区国家一道建立高纬度载人空间站等大规模综合项目。围绕2016-2020年间向火星的第一次载人飞行,俄正进行紧张的方案准备与航天器研制.
来源:南方周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