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的背后
8日在北京市内,在写有联想与IBM两公司名的广告牌前打手机的女性(美联社=共同社) 基于中国政府为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支持企业走出国门而制定的“走出去”战略,中国最大的个人电脑厂商“联想集团”收购了美国著名电脑公司IBM的个人电脑业务部门。
据预测,中国今年的贸易总额将超过日本,位列美国、德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但其中,55%的出口额由外资企业创造,在尖端技术产品领域,外资企业的份额更是占了八成。据称,占据中国国内最大个人电脑市场的联想集团,在个人电脑的核心部分必须依存于美国英特尔公司,己公司的附加价值并不高。
获得核心技术
中国政府也认识到国内企业竞争力低下这一问题,在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开发能力就被作为一个重点项目提出。然而,这也需要与时间赛跑,政府中期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翻两翻、挤身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但如果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那么达成这一目标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入选美国《财富》杂志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中国企业仅有石油和电力等十几家,培养制造业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已成为一大重要课题。
“走出去”战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政府意识到,当今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如果中国企业不能积极打入世界市场,那么其竞争力也不可能得到提高。具体地说,就是企业通过海外投资,找准机会收购尖端技术及先进品牌的战略。而这次收购IBM的个人电脑部门就是一个理想方案。
但是,在世界范围内个人电脑不断呈现出低价趋势,正在成为“赚不到钱的产业”。微型计算处理装置(MPU)和硬盘驱动装置等基本部件都在进行“模块(module)化”,而台式电脑等甚至正在变成只要买得到部件,“谁都能从事”的产业。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世界最大个人电脑厂商戴尔以及位列第二的惠普对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态度冷淡。所以,此次的收购对联想而言是否真的“赚到了”,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挽回对策
另一方面,对IBM而言,“现在正是个人电脑业务‘出售的好时机’。”(据该公司相关人员称)个人电脑业已成为一个严峻的产业,在世界市场中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不断扩大,世界第一的交椅几度易主。在降低价格及削减成本方面慢了一拍、已落于竞争企业之后的IBM,在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市场的中国市场中也落于人后,这迫使其不得不考虑挽回的对策。
采用直销方式彻底削减成本而取得巨大成功的美国戴尔公司在亚洲市场也如鱼得水。对于此次收购,戴尔公司董事长颇有信心地表示:“在这一产业中,通过大型合并而取得成功的事例基本可以说史无前例。这次恐怕也不会有所改变。”另外,对于外资企业中最早进入中国的惠普,众多投资方也强烈要求其重新评估个人电脑业务。
据预测日美欧个人电脑市场发展已达极限,因此在中国等新兴市场中能否取得成功将成为成败的关键。美国尖端技术市场调查公司Gartner的调查结果表明:2001年亚太平洋地区(除日本之外)个人电脑销售额,联想集团已取代了惠普跃居首位,在世界市场今年1月—9月的统计中,联想也已升至第9位。
IBM假借从个人电脑业中撤退的机会实现与中国最大尖端技术企业联想集团的战略合作,这可以说是计算机巨人IBM使出苦肉计的挽回对策。(共同社北京、纽约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