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goln 发表于 2004-12-17 20:10

把出瞳大小和光通量之间划上等号不知有何根据?
你可知道望远镜的亮度因数?等于出瞳直径的平方

ljj 发表于 2004-12-17 20:13

我有点理解hygoln星友的算法了,虽然在黑暗状态下人眼瞳孔可以达到7mm,但面对小出瞳镜子时,人眼并不是把出瞳的光线平均分摊到瞳孔的,而是按照出瞳的大小进行“感光”。

ljj 发表于 2004-12-17 20:23

亮度因数不一定可靠,Alan Adler的文章里就提到这一点。

我曾有意识地进行过一系列在10X50和10X70双筒镜间的比较,同样在15X45和15X63型号之间的比较。在这些场合下大口径镜子比小口径镜可收集到二倍的光子,但是,出乎人们的意料,它们的观看效果竟然相差很小。

很多人试图找出一种方法,用公式来比较不同口径和放大倍率的双筒镜的性能。有两种著名的双筒镜性能的指标,一种指标称为清晰度系数,由Roy Bishop提出,加拿大皇家天文学会的Observer’s Handbook每年出版;另一种叫作黄昏性能指数,由蔡司光学公司发表。两种指标对倍率和物镜直径都有相等的权重;于是7x50和14x25的双筒镜将有相同的指数。

经过多年实践,在观测深空目标中比较了不同倍率和物镜尺寸的双筒镜的效果,我发现更准确的天文指数应该是倍率乘以口径的平方根,这一指标给予倍率以更大的权重。



一些双筒观星者包括我在内也有此感受,hygoln星友不妨放下成见,实际仔细测试一回。

hygoln 发表于 2004-12-17 20:30

这是5和7,3和4的关系,加上人眼的自动调节,当然“观看效果竟然相差很小”

hygoln 发表于 2004-12-17 20:57

“hygoln星友不妨放下成见,实际仔细测试一回。”
这不是成见,是道理!
很多东西是不能掺假的

ljj 发表于 2004-12-17 21:58

亮度因数不过是衡量双筒镜观星效果的几种算法中的一种,特别是集中在亮度方面,而且还不一定完全正确——这就是Alan Adler的观点。

事实上,个人认为:无论摄影还是天文,都是实践出真知,拘泥于某种指标或观点而弃实际效果不顾的做法并不可取。

关于此帖,我的所有理由均已陈述,本人无意为争论而争论,在此贴发言到此为止。至于观点是对是错,还请读者自行分辨,或者拿起双筒去看看,究竟7X50值不值得这么神话。

funder 发表于 2004-12-18 08:38

ljj的话是有道理的,倍数和口径同样重要,望远镜不能从物理上放大亮度,正是因为把目标从视面积上放大,才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肉眼无法看到或者看清的天体。并且在主观上获得更亮的印象。
对于天文观测,首先考虑的是口径,手持一般最多到50mm,倍数上,10×比7×威力更大,特别是有轻微光污染的场合。选择7×50的优势是:
稳定度好,易于使用
但观测威力还是10×更厉害一些,7×50一方面会受到光污染的影响,反差不及10×50,另一方面,很多人瞳孔无法散大到7.1mm,另外,人眼的分辨能力随着放大倍数提高线性增加(不考虑抖动和像差),但是随着亮度减弱的降低却远不那么明显。

funder 发表于 2004-12-18 08:41

第一次在牧夫看到这个问题好像是在国产15×70,11×70出来的时候,有同好发现11×70效果不及15×70

hygoln 发表于 2004-12-18 11:16

感觉走进了这么一个怪圈里了
http://www.astron.sh.cn/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4892&show=0

nngs 发表于 2004-12-18 12:12

感觉走进了这么一个怪圈里了
http://www.astron.sh.cn/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4892&show=0

funder 的介绍让我长见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到底有多锐?几款7X/8X/10X望远镜的分辨率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