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全球空间探测精彩纷呈
http://tech.tom.com 2004年12月12日13时45分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栾海 颜亮)2004年,全球空间探测呈现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喜人景象,各种新成果无论对航天技术和其他科学的进步,还是对人类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空间探测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中国空间技术专家庞之浩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2004年空间探测具有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显著特点:
首先,参与空间探测的国家增加,不再局限于美国和俄罗斯。除了欧洲迅速崛起外,中国和印度也在空间探测方面占有了一席之地。欧洲不仅连续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月球探测器和彗星探测器,而且还将发射金星和水星探测器。欧洲航天局在2004年初还宣布了庞大的“曙光”空间探测计划,决心在2030年左右把人送上火星。中国于2004年初正式实施“嫦娥”探月工程。印度则在2004年决定,把原计划于2008年发射的“月球初航”探测器的发射时间提前到2007年或更早。
其次,空间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2004年初登陆火星的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实现了对火星较大范围的移动考察,证明其性能远高于1997年“火星探路者”探测器携带的“旅居者”号火星车。经过13个月的飞行,欧洲“智慧1号”(SMART-1)月球探测器于2004年11月15日进入绕月轨道。这表明,世界第一个联合使用太阳能电池推进系统和月球引力的空间探测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此举对未来航天技术的发展将产生重要作用。历时7年、经过35亿公里的星际旅行后,世界首个土星探测器“卡西尼”号在2004年7月1日成功进入土星轨道,并发回了清晰的图片。
第三,彗星探测成为“新宠”。2004年1月,美国“星尘”号彗星探测器与“怀尔德-2”彗星“擦肩而过”,并在距离彗核很近的地方用氧化硅气溶胶首次获取到彗核物质。现在“星尘”号正在返回地球的途中。这是人类首次把月球以外的地外天体样本送回地球。这些样品可为宇宙形成和地球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欧洲航天局在2004年3月2日也发射了欧洲第一个彗星探测器“罗塞塔”。
第四,国际合作受到重视。以印度的探月计划为例,就已经收到20个国家和机构要求参与计划的申请,美国、以色列、加拿大、德国以及欧洲航天局都递交了申请。申请者希望将科学仪器放置在印度月球探测器上。美国、俄罗斯和欧洲还在积极探讨合作进行载人火星探测的可能性。
庞之浩在展望未来空间探测的发展趋势时认为,冷战结束后,空间探测的科学意义和经济效益等受到更多重视。今后,空间探测计划的时间跨度将越来越大,投资也会继续增加。从目前人类的科学知识、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在可预测的将来,空间探测重点仍将是月球和火星。月球探测的战略目标是建设月球基地,开发和利用月球资源,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另外,本世纪前20年人类将掀起探测火星的新热潮,迈出开展深空探测的关键性步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