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值得提倡的“红客情感”
2005年02月23日07:31 第一财经日报 石树仁对黑客及组织,本没什么好说的,是一件是非清楚、法律规定十分明确的事情。根据我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黑客是破坏互联网安全的违法行为。但有人借着黑客组织——中国红客联盟近日的解散,奋力为黑客评功摆好,高呼“红客的爱国情感应该被理解”,“包含着普通公民心中最朴素、最原始的爱国主义情怀”。
为地地道道的违法行为叫好,真叫我无话可说。黑客之所以自称“爱国”,是因他们攻击的是美国、日本的网站,表达人们对南海撞机等事件的抗议,民间也为此一片叫好。但黑客就是黑客,法律就是法律,为“爱国”违法也是违法,没什么例外。如果一个人爱国,就应当遵守国家法律,从我做起,推进中国法治进程。
网络是20世纪人类的伟大创举,它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缩短了人类时空距离,使人类生存状态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所以维护网络安全是人类共同的需要,是每个有责任感的人、国家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这已成为国际通用准则。中国加入了互联网,就必须遵守规则。
尽管规则可能有弊端、歧视等严重缺陷,但你既然加入时认可了就必须遵守。既然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都是进一步融入国际大家庭,就要遵守国际准则,自觉维护网络安全,不可“逆流而上”。“红客”所为一来未必有多大效果,徒然授人以柄,破坏自己形象;二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从技术层面讲,吃亏的只能是我们,因为人家的黑客“更黑”。
现在不少人思维方式有误区,以为凡高尚伟大的事业,可不必计较手段的高下卑劣,黑客即此思维。这其实是目的和路径的问题。无论什么情况,高尚正确的目的必须用正当合法的路径实现。路径不对,不仅达不到目的,还有可能成为通向地狱的桥梁。
这类事件并非鲜见,如一些司法部门认为,刑讯逼供是为了及早破案,维护法治;教练员采取不人道方法训练运动员,是为国争光;加重学生负担,是为了学生能考上大学;加重农民负担敛钱,是为了搞富民工程;都是在冠冕堂皇的旗帜掩护下,干出许多不高尚的事儿来。退一万步说,采取非法路径,即使达到了所谓的“目的”,这个“目的”或者已经变形扭曲,或者成本高得吓人,得不偿失。非法路径必然达到错误彼岸,一个高尚伟大的事业怎么可能用不光明正大的手段来实现呢? 红客的爱国情感应该被理解
2005年02月22日06:06 中国青年报
号称全国最早最大、世界排名第五的黑客组织“中国红客联盟”近日宣布解散,同时关闭网站。“红客联盟”创始人称:“红客联盟”目前只有3个人在支撑,而且都已过了那个年龄,已经没有当年的那份冲动。(2月18日《中国青年报》)
回顾中国红客的成长史,从1997年印尼发生排华事件,引发中国湖南某邮电局一位青年女工单枪匹马的愤怒的网络攻击开始,中国红客由此进入公众视野,并在近年来先后发动了6次比较有影响的“网络反击战”。尤其是在2001年,我国南海地区发生“中美撞机事件”后,美国一个名为PoizonBOx的黑客组织率先向我国一些网站发起恶意进攻,中美黑客产生了一些小的摩擦。到了“五一”假期期间,许多中国黑客大规模地向美国网站展开进攻,并号称有“8万人”之多。这次的“大战”可以认为是中国红客的“鼎盛”时期。
黑客现象作为一个网络文化课题,人们对它的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反对者甚至认为,黑客在网络世界中进行破坏,正义的动机并不能成为理由。而且攻击网站、修改网页对对手不能造成任何损害,无实质意义,浪费时间,因此不赞成黑客这种非理性的举动。
但是,就如同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闵大洪在《告别中国黑客的激情年代———写在“中国红客联盟”解散之际》一文中所言,中国黑客对外发起过6次大规模的群体攻击,都是在当时政治事件的大背景下,基于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怀的反应。“从理性的角度说,一切黑客攻击行为都应受到谴责;但从感性的角度看,中国黑客的这6次攻击都事出有因,强烈地表现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因此,不管中国红客的正义动机是否能成为理由,也不管其造成的伤害对敌人是否有实质意义,应该说,从个人行为逐渐到此后的有组织、成规模的中国黑客的所有袭击活动,无不显示着主张正义的诉求,也包含了普通公民心中最朴素、最原始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正是中国黑客值得褒扬之处。
有人这样形容红黑之战:两国矛盾就好比两家大人在明处吵架,黑客行为就像两家孩子在暗中互相对骂。这个形容十分准确和形象,既然大人们有权吵架,孩子们凭什么就不能互相骂上两句呢?的确,黑客行为是一种没有正当“理由”、没有“实际”意义的行为,可是国家受辱,我们的心头在滴血,愤慨在胸中翻滚,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解散了也许不是坏事,解散之后回归技术,致力于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更是一种文明回归和理性升华。就像网友所说,不论如何,中国红客联盟都是中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一个标志,他们的技术与精神永远值得钦佩,他们的爱国情感理应得到理解。
作者:石敬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