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夫流程”降噪试验的报告
本帖最后由 赵老汉 于 2015-7-28 19:22 编辑用望远镜拍鸟,由于光圈小,快门速度不能慢,经常使用高感是无法避免的。我经常用到ISO3200,甚至6400。这时,后期不降噪画质就上不去,一降燥细节又容易丢失。如果再用锐化提升细节,噪点还会再度增加。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我用过不同的方法和专门的软件,都没能让我满意。
最近我看了杰夫66在鸟网上发的介绍高ISO高速摄影噪点控制的帖子http://www.birdnet.cn/thread-1051768-1-1.html (rochefort兄曾发帖介绍)。眼睛为之一亮。他用ISO25600拍摄的“杰夫的狮子”让我吃惊。最近天热,鸟荒。就安心在家里试着用“杰夫流程”进行了降噪的尝试。虽然是初学,还不熟,但自我感觉效果超过了我以前用过的所有方法。现在就向各位汇报一下,希望大家都来试试。为便于比较和发布,所有图片的尺寸均调成1800X1200P,可点击看大图。 具体的降噪方法我就不说了,有兴趣者请去上述链接,看杰夫本人的介绍。
先看一张夜景照片吧,ISO是6400。01是全图缩小;02是原尺寸局部裁切,03和04分别是调整后的全图缩小和原尺寸局部。后面各组照片也与此相同。按照杰夫的说法,拍照时要过曝一些(因为暗部容易产生噪点),此片实际上有些欠曝,后期调亮了一些。噪点很严重,甚至在缩小的全图中都能看见明显的噪点。经过杰夫流程处理的图片,则基本上消除了噪点,原片的细节有些损失,但还能接受。(未完待续)
“杰夫流程”降噪试验的报告
继续。上面这张片子,原图细节就不是很多。下面这组普通翠鸟同样是有些欠曝,ISO也是6400。处理后发现,亮部的降噪还是很成功的,暗部降噪后丢失的细节就多了一些。(未完待续)继续,下面这张黑脸噪鹛的ISO同样是6400,曝光时过曝了一些,简单调暗以后和用杰夫流程处理后的效果都明显好于上一张,细节也保存的比较好。
“杰夫流程”降噪试验的报告
继续。下面这张白腰朱顶雀曝光正常,ISO是3200。原图的噪点,特别是暗部还是能够看到的。处理以后画面很干净,细节的保存也不错。(未完待续)最后再发一组ISO800的红尾水鸲的照片,这张照片曝光正常,仔细看才能发现有少许的亮度噪点和颜色噪点。经处理后,画质也有提升。
本帖最后由 赵老汉 于 2015-7-28 19:21 编辑
通过上述这些试验,我感觉:
1,杰夫流程是有效的,在我所知的范围内是目前最好降噪方法。
2,亮部的降噪效果要好于暗部。
3,拍照时适当过曝,(所谓向右曝光)是有道理的。
4,对于我们这些用望远镜拍鸟的人来说,掌握高感降噪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报告完毕,欢迎大家批评交流。
感谢rochefort兄的推荐。
这帖子我看过,核心是向右曝光。
但,窃以为,噪点的尺寸限制了最小细节。
只要噪点曾经存在,再怎么去得干净,也变不出细节来。
就拍鸟而言,我宁可降低1/3的速度,欠曝2/3去“蒙”有可能拍到的满意的,也不愿加一档iso去拍必然不满意的。 学习下 lyuanf 发表于 2015-7-28 19:20
这帖子我看过,核心是向右曝光。
但,窃以为,噪点的尺寸限制了最小细节。
只要噪点曾经存在,再怎么去得干 ...
谢谢lyuanf 兄的回帖。您说得不错。我也认为,噪点对细节的杀伤是致命的,电脑毕竟不是人脑,降噪时也会把细节抹去,更不可能造出细节。只是希望能够抹去的少一些。
传感器对弱光的反应敏感度会下降得很快,暗部更容易产生噪点。所以才有向右曝光的理论。当然,如果光线充足,谁也不愿用高ISO拍摄。但如果光线不好,又必须要拍摄纪录(如珍贵的鸟类和场景)时,使用高ISO就是必然的了。可能这时要想拍出艺术照片极为困难,但记录用还是可以接受的。
我觉得,降噪只是让人多出了一种选择的可能性。有时细节少一些,但画面干净的照片可能更有用,更容易让人接受。
谢谢赵老师指点。
确实,在不同的环境该有不同的取舍。 谢谢赵老师的精彩操作!!! 这个帖子必须收藏。
必要的时候会很有用。谢谢赵老师! 杰夫降噪的前提是向右曝光和对焦准确。实现了准确对焦和减少暗部之后,运用后期降噪和缩图,可以得到较好的去除噪点和保持细节效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