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的宝瓶座流星雨的消息,就可以利用无疑长假,组织不回家的学员继续流星雨观测的基本功训练了。敢问大虾,观测中需要注意什么,请指点迷津。谢谢!
请问你们要到哪里观测,大概有多少人呢? 我们计划到学校附近的梁山顶去观测,所有天文选修班的学员,大约200人左右。本学期我们把行星动态观测和流星雨的观测确定为天文观测基本功进行训练,带有普及科学观测流星雨方法的想法,效果如何,现在说不上。我们所在地的地理坐标是东经105.7,北纬33.7(甘肃陇南成县),需要帮助和支持。谢谢 meteorobs, :oops: 我在这里先简单说一下吧,
首先是注意安全问题,一定要多加注意。
其次是由于宝瓶座流星雨的极大期还是5月初,后半夜的气温还是比较低的,
建议参加这次活动的同学们多带一些衣服。
观测中的问题:
前半夜,这时宝瓶座流星雨的辐射点还没在地平线以下,如果你们已经到了
观测地点,天气好的话,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组织大家熟悉一下春季的星空。
记住一些主要亮星的星等。
在到凌晨0点30之前的这段时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架起望远镜让同学们看看
一些星团、星系等深空天体。
凌晨0点30到1点30,这段时间作为正式观测前的准备阶段。
建议让同学们把视线转到东北方的天空,这时一些主要的夏季星座已经升起,
让大家再熟悉一下这些星座和一些主要亮星的星等,这对于随后的流星观测非常有必要!
让一些对星空比较熟悉的学生开始利用夏季星座中的几个定标天区开始测量目视的极限星等。
我推荐使用第11、13和14定标天区测量当时的极限星等。
1点30到2点,开始分组作好观测的最后准备!
目视观测最好是1人用录音机和语音报时表记录,这样观测和记录一人就可以了。
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可以分2人一组,一人负责观测天空,一人负责记录观测资料和报时。
2点之后宝瓶座流星雨的辐射点已经从东南方升起约20度,正式观测从这时开始就可以。
建议观测到凌晨4点左右。
以上是我这几年的观测中总结出的一些小经验,希望能对你们的活动有所帮助。 再次请教: 能详细谈谈“第11、13和14定标天区测量当时的极限星等”吗? 另外,可否用数码相机,进行照相辅助观测,谢谢。 meteorobs, 非常感谢您提供的帮助! 再次请教: 能详细谈谈“第11、13和14定标天区测量当时的极限星等”吗? 另外,可否用数码相机,进行照相辅助观测,谢谢。
极限星等的测定,在流星雨观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过去通常是使用测量肉眼可见最暗星的方法,但这种方法误差很大,无法满足科学的目视流星观测的要求。因此,这里我向大家介绍国际流星组织的数星测量法。这种方法是上世纪80年代,国际流星组织以5名观测者为标准建立的,它测量很简单,并且可以较准确地反映观测者的实际极限星等,因此用为观测流星用的极限星等测量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看怎么用它。IMO把全天分为30个天区,只要数某一个天区中的星数(连线交汇处的星也算进去),然后在对应的表格中查到极限星等就可以了,是不是很简单啊?
有几个注意事项还是要提一下的。1.不要目不转睛的盯着看,而是要掠一眼之后的印象的星数。因为流星不会停在那里给你真切的辨认个明白,目不转睛只会提高自己的极限星等,增大误差;2.一般30-45分钟要重新测量一次极限星等,一次最好多测几个天区,以防万一。
以下还有几个小建议:
用2-3个天区来确定你的极限星等。观测时可以改变到其他的天区。
把这些天区的极限星等求平均来得到你的极限星等。
每隔30-45分钟测定一次极限星等。
不要用高度在40度以下的天区,即使你正在观测那里。
不同的观测者会有不同的极限星等,每一名观测者都要确定他自己的极限星等。
+-0.5等的误差会让你的报告没有分析价值。
这次观测中我推荐的3个定标天区图:
11 区 北冕-牧夫 13区:天琴-武仙
14区: 天鹅
15区:天龙-武仙 关于数码相机参与观测的事情,我想先了解一下你那里的现在能投入这次观测的
数码相机的具体性能,重要是最长暴光时间,有无B门。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