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wang004 发表于 2016-5-13 22:28

其实也没有什么。这个论坛,可以拍摄出很好照片,但是星座都认不全的人大有人在。因为现在技术已经进步到只要认识几个星星,就可以goto到精确位置的地步了。作为一个坚定且彻底的目视派,我有时候对此微微一笑(其实心底想,都认不得几个星星,也好意思自称老鸟,在那边谈天文XX),但是不可否认,技术进步,让他们退化了。不过他们还是在看星星呢

六分仪的秘密 发表于 2016-5-13 22:43

wangwang004 发表于 2016-5-13 22:28
其实也没有什么。这个论坛,可以拍摄出很好照片,但是星座都认不全的人大有人在。因为现在技术已经进步到只 ...

哈哈,是啊。。。。。技术有奇效,但是肯定有得有失。那种对星空了如指掌的感觉他们是很难体会到的{:5_283:}

yaliam 发表于 2016-5-14 03:23

以前和协会出去观测,我在跑半程梅西耶马拉松,结果有摄影党跑过来问春季星空有啥好拍的深空天体{:5_277:}

wangwang004 发表于 2016-5-14 07:48

六分仪的秘密 发表于 2016-5-13 22:43
哈哈,是啊。。。。。技术有奇效,但是肯定有得有失。那种对星空了如指掌的感觉他们是很难体会到的{:5_28 ...

很多人不在乎那种自我满足感。而是喜欢在别人面前获赞

BKSo 发表于 2016-5-14 12:28

wangwang004 发表于 2016-5-13 22:28
其实也没有什么。这个论坛,可以拍摄出很好照片,但是星座都认不全的人大有人在。因为现在技术已经进步到只 ...

但很多人认识的深空天体不到5个,所以有GOTO也没用。。。

BKSo 发表于 2016-5-14 12:33

反而校內观察的参加者会比较认真。

BKSo 发表于 2016-5-14 12:33

反而校內观察的参加者会比较认真。

BKSo 发表于 2016-5-14 12:33

反而校內观察的参加者会比较认真。

BKSo 发表于 2016-5-14 13:48

52hpfans 发表于 2016-5-13 14:46
我个人倒觉得拍广域深空是个认识星空很好的方法,也能更加广泛的引发大家的兴趣。城市里的天文社,镜子基本 ...

我经常一个人坐公交去观星。所以我用102小施卡。

52hpfans 发表于 2016-5-14 14:32

术业有专攻,就像真正专业学天文学的也不一定能背的出88星座,他们专注于研究某些星体,星的位置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也不能因为他说不出星座的位置而说他不配搞天文吧?

理性的光辉 发表于 2016-5-14 18:04

学校的天文社团,现在还可以有人愿意为不忘初心做出努力真是值得支持和赞扬的。

学校社团的参与者现在看大多数可能还是会单纯的喜爱天文。但是向我这样已经工作的人需求的类型可能就更多了。社团的发展一方面依靠对爱好的热爱,我相信另一方面也可能会遇到很多关于生存的实际问题。

所以想一想扎根于天文,发展她的魅力,做出适当的引导但又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wangwang004 发表于 2016-5-14 20:38

BKSo 发表于 2016-5-14 12:28
但很多人认识的深空天体不到5个,所以有GOTO也没用。。。

是啊,因为天体在数据库里面,他们都不知道怎么看目标,好在手柄现在都有推荐目标了,哈哈

wangwang004 发表于 2016-5-14 20:39

BKSo 发表于 2016-5-14 13:48
我经常一个人坐公交去观星。所以我用102小施卡。

我也在考虑要不要买个127施卡

z_g_yang 发表于 2016-5-14 23:23

其實也很正常,現代天文越來越少依靠可見光觀測,天文學家大部分工作是分析數據。對星空的熱愛注定是小眾。

南京花落花开 发表于 2016-5-16 11:02

很多人只是想拍个好照片,来给自己的摄影加分,而真正喜欢天文的不多

六分仪的秘密 发表于 2016-5-16 12:09

南京花落花开 发表于 2016-5-16 11:02
很多人只是想拍个好照片,来给自己的摄影加分,而真正喜欢天文的不多

确实如此,真正喜欢天文的,其实只占很小一部分。

天狼星666 发表于 2016-5-16 22:39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顺其自然吧。

BKSo 发表于 2016-5-17 14:18

wangwang004 发表于 2016-5-14 20:38
是啊,因为天体在数据库里面,他们都不知道怎么看目标,好在手柄现在都有推荐目标了,哈哈
...

为此我特地开了一个投票, 看看有没有启发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thread-376953-1-1.html

yaliam 发表于 2016-5-24 22:16

本帖最后由 yaliam 于 2016-5-26 01:52 编辑

最近把介绍18到19世纪西方星云星团观测史和NGC表编撰史的Observing and Cataloguing Nebulae and Star Cluster这本书粗略地看完了,突然间觉得国内目视圈发展没摄影圈快会不会有历史原因。当18到19世纪西方天文学家通过目视搜寻发现星云星团双星等天体的时候,我国是啥情况大家也都清楚。那时候西方其实有很多业余天文学家,比如早期的威廉·赫歇尔、威廉·H·史麦斯(William Henry Smyth)、托马斯·W·韦伯(Thomas William Webb)、早期的爱德华·E·巴纳德,专业天文学家和这些爱好者的书信交流也很频繁,对于这些爱好者的观测起到了一定的刺激和鼓励作用。可惜目前目视观测已经走出了专业研究,国内爱好者想受到专业研究人员的刺激和鼓励基本是不可能的事了。西方的天文爱好者有可以传承的东西,而我们却连这一方面可以传承的东西都没有。虽然专业研究领域我国逐渐赶上西方的水平,但是那段历史在业余天文圈的影响一段时间内还是很难消除的。

其次是缺书,西方很早时候就有写给天文爱好者的观测指南了,比如1844年出版的A Cycle of Celestial Objects(作者:威廉·H·史麦斯)、1859年出版以及后来多次修订再版的Celestial Objects for Common Telescopes(作者:托马斯·W·韦伯),后者是《布尔海姆天体手册》出版之前最受欢迎的观测指南之一。更不用说现在形形色色的观测指南了,比如我个人比较喜欢的Sue French的Celestial Samplers和Deep Sky Wonders、Stephen James O'mera的Deep Sky Companion系列。遗憾的是国内目前仅仅只有一本《天文迷的夜空导游图》是专门介绍深空天体目视观测的,但是价格略高,超前于国内现状,属于叫好不叫卖,出版社甚至可能在这本书上亏了钱,以至于现在大部分出版社只敢出版一些适合刚入门的爱好者的书。说实话我挺想翻译引进这些观测指南的,有时候甚至想等自己的观测记录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自己写文。

虽然一下子解决这些问题并不现实,但还是希望有能力的同好(包括我在内)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Clear Skies

刀锋财团 发表于 2016-5-28 19:25

十分赞同楼上的观点,目视观测是一个正真的天文爱好者的基本功,不管是裸眼还是通过仪器设备在天空中寻找目标,并做好观测记录,看似枯燥但这是熟悉天空,探索宇宙的唯一直接途径。缺书,真的缺书,积累观测经验并分享和传播的也同样稀少。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天文社团发展的建议,欢迎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