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曝光*100和5分钟曝光*20有什么区别
本帖最后由 sunshm 于 2016-7-22 11:42 编辑如题,1分钟曝光,100张照片,叠加出来的效果,和5分钟曝光,20张照片,最终哪个效果好呢?不考虑脱线问题。各位有实战经验的来说说看。
结合各位大侠的讨论结果总结一下,也让后来者方便阅读:
在能拍到目标的情况下,单张曝光时间越长越好,叠加次数越多,杂讯越多。所以确保单张能拍到目标、同时要保证不脱线的情况下,单张曝光时间越长越好,以便最终减少叠加次数。我没理解错吧。{:2_187:}
大多数星云都有亮部和暗部,不同的曝光时长来对应不同部分的比如M42中心部分30S都一片白而边缘部分5分钟才勉强能看到所以不同的曝光组合才是最佳的 如果不考虑读出噪声 理论上是一样 虽然理论上一样但是以我的经验实际并不一样....至于为什么问大神吧.....我只知道跟噪声有关..... 继续跟贴学习 那每一张的亮度相同的话,5分钟曝光的iso肯定是1分钟的五分之一 只有超过噪声的才能被记录,超出水桶的也会溢出。看目标天体的亮度了 信噪比曲线决定 蜗牛星座 发表于 2016-7-21 13:04
大多数星云都有亮部和暗部,不同的曝光时长来对应不同部分的比如M42中心部分30S都一片白而边缘部分5 ...
这……,那么应对这样的目标应该如何安排曝光时间呢?
Lockdown 发表于 2016-7-21 14:08
虽然理论上一样但是以我的经验实际并不一样....至于为什么问大神吧.....我只知道跟噪声有关..... ...
不一样的话,哪种更好些呢
E.stray 发表于 2016-7-21 14:58
那每一张的亮度相同的话,5分钟曝光的iso肯定是1分钟的五分之一
假设iso都是一样的
小白兔 发表于 2016-7-21 15:28
信噪比曲线决定
太专业,听不懂
理论上是行得通的,实际上不然,考虑下现实情况,有的天体目标及其暗弱,而相机cmos感光有阀值,以至于太暗的地方(亮度没有达到阀值)直接咔嚓一下变为0。而五分钟的单张可能就超越了阀值被保留下来了。参考一下摄像头拍摄星系的做法,虽然可以得到解析度高的照片,可是暗部难以表现出来。不知道我有没有说对,请大神指正。 sunshm 发表于 2016-7-21 16:27
太专业,听不懂
实际情况看,5分x20要好于1分x100,不是绝对,因为5分曝光长了信噪比上去了,细节或许多些,但5分钟曝光时间长了也会存在一些误差,1分钟虽短,但只要拍到了,经过叠加效果也会有的,问题是这一分钟能不能拍到,能不能让天体的影像在密集的噪声中显现出来,淹没在噪声里叠加是很困难的,基本上天文摄影就是为了信噪比而奋斗,要是天体亮度和白天的景色一样,那咔嚓一声就拿下了不是
sunshm 发表于 2016-7-21 16:27
假设iso都是一样的
实际情况下必然是5min一张更好,照出来一对比就知道了。5分钟能比1分钟得到更高的信噪比。
买本星野摄影吧,里面理论知识很多,关于这个他解释是多次短时间曝光会多次读出杂讯,然后会累加在最终影像,读出越多,累加效应越强。 sunshm 发表于 2016-7-21 16:27
假设iso都是一样的
ISO一样的话,1分钟的进光量是5分钟的五分之一 在不过曝,不脱线,相机线性范围没有超出的情况下,单张曝光越长越好。它避免了多次读出杂讯,以及达到相机位数所能获得的最多暗细节。然而实际上也没人曝几小时单张,一是无法不过曝,二是赤道仪精度不够,三是即使这么做提升也很小,所以选择了叠加。当你想要大量叠加要悠着点,这个问题不得不考虑 sunshm 发表于 2016-7-21 16:25
这……,那么应对这样的目标应该如何安排曝光时间呢?
这个简单啊亮部减少曝光时间 暗部增加曝光时间中间部分取合适的曝光值 具体目标具体去操作凭经验也可以参考前辈的参数 论坛里发的图大多会附上参数及器材的
蜗牛星座 发表于 2016-7-25 17:35
这个简单啊亮部减少曝光时间 暗部增加曝光时间中间部分取合适的曝光值 具体目标具体去操作凭经 ...
你说的这种办法是指马赛克拼接出图吗?否则的话,如果对一张照片不同部分调整不同的曝光时间呢?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