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分別,但也未必一定是錯,只好慢慢的測試...另外日間的
SEEING不知是否可信,因為CMC也認為不可信而沒作預報,
但即管先看著(忘了修改色條,現在的單位是角秒) bug,收到我的短信了吗?
我研究了一下中文教程中的实例,好像if...endif是可以连用啊
应该是什么地方写错了,或者明天我想一套不用那么多个if...endif的命令出来。 bug的确实比较准,昨天晚上到现在,南京一直是无云(没有明显的大团大团的云),而且透明度不高,5/10差不多吧。视宁度倒没有注意,一般吧,不算太差也不是很好。 一天的預測準確不代表甚麼,亂猜也總會有看來很準的可能。
所以要長時間的觀察。
seeing的預測應該還有很大問題,就是目前未能考慮高空噴
流的影響。所以中緯度地區的視寧度應該是「太好」了。
小龍,那也是最基本的東西....我想你實在是太急了,你就靜
下來細心的想想怎樣找答案吧... Bug,其实即使你不帮助我我也可以找到答案的……
不过我想节省一些时间。今天两堂英语课终于想到了另外一个方法!中午测试成功了,但是问题就是预测一个地点可能要写20来个文件! :oops:
:D :D 现在知道怎么弄了,也许今晚就可以弄出一个像你那样的东西!
不过,seeing的那份文献,可以给我看看吧,我中午跑广州图书馆,压根就是没有。 看来香港的教育的确和大陆很不一样! :D :D :mrgreen: :mrgreen:
几天看下来,居然也沾点皮毛了。不过那个问题始终挂在心上,这几天感到很累! 再加上其他氣象元素....不過seeing既然不妥就暫時不
顯示了。
雖然真的不想版面和CMC的幾乎一樣,而且已經抄了他
們的設計意念還連樣子都抄了實在令人十分慚愧,但版
面設計一向是我的弱項,唯有先看著 :oops: :oops: 成功啦!辛苦了三天,总算胜利啦。感觉真好。现在和bug的距离又接近了。现在我就把版面搞得好看些,因为方格的x、y还要写一个小小的方程来确定。
透明度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测定?你从来都没有讲过啊。
而且温度,不知道你是不是已经固定了哪些颜色代表哪些值?我看每次运行都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变动的。不过我想,我现在很有信心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版面的话,我个人觉得和CMC相似还不错呢,毕竟可以通用,就以他们的作为标准。
我打算既然云量已经基本固定,那么就可征集设置clock的请求,也就是初步运行,试试看效果如何了。 我覺得你還是沒看清那些範例的script來熟知grads的各項
基本要點,就來亂試所謂的解決方法,這樣更花精神和時間
(連我的時間也花了) :( 加上了中文字库
这样,中国晴天时钟的又一个障碍被扫清了。 我覺得你還是沒看清那些範例的script來熟知grads的各項
基本要點,就來亂試所謂的解決方法,這樣更花精神和時間
(連我的時間也花了) :(
faint,你不是说我现在生成要格子的方法是错的吧?可是,已经可以生成了呀。 好吧,以后有什么问题,我尽可能自己解决啦,经受多一些锻炼也挺好,至少今天终于成功之后感觉很不错!呵呵! :D :D 好了,样式大概是这样
……还是照抄CMC的,当然换了汉字,方便国内同好。……不然我能想到的就是折线图。
对比起bug的,有些地方非常粗陋。 之前牧夫伺服器好像怪怪的,所以是回應你更前的貼文。 哦,原来如此! 一切照抄實在太沒骨氣令人慚愧,但我一向腦筋不靈想不
到甚麼新東西....忽然想冬季去觀星,大風時實在冷得極為
難受...一於加個風寒指數吧 :P
這次試北京的 那么,我想一点新东西吧。
比方我一直考虑加上雪深,北方如果雪太深了架器材真是不方便!不过现在是夏天,没大用。
风寒指数,似乎已经重复了温度-风的指数了。我觉得CSC他们已经认真考虑过应该放哪些气象元素了。 对中国晴天时钟进行了一点的改进:
1.温度用数字显示好了,我觉得CSC的颜色代表好看是好看,就是不如直接显示数字实用。
2.湿度我是准备用另外一套颜色,大概和CCAR的MM5差不多。不过现在正在解决一个难题。
3.把那些颜色的方格连在一块儿了,似乎好看些,也可以区别于CSC。我认为这样的好处是方便区分云量变化。
考虑加上降水、雪深是否有用呢?夏天的时候经常有突然降水,而雪深对于冬天的野外观测也许比较有用。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