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wenmi
发表于 2018-11-8 15:45
公园那位老人真不容易,这个项目不好弄。多数人还是想不要费的,所以不收费的,至少还有几十人看,但这个免费项目也就很难有动力持续做下去,偶尔玩玩就行了,最终很难坚持,因为这个这是一个爱好者的顺带行为,没有经济、精力的支持,很难长久,最终,大多就逐步越来越少去了
kobybry_cn
发表于 2020-2-28 21:48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节荣辱都有了,才会有一部分人对天文感兴趣……
tcjsjxx
发表于 2020-2-29 08:56
要是有人把C8、C12 C14都摆出来,我宁可看一次50元也要齐齐过一遍,哈。
tcjsjxx
发表于 2020-2-29 09:03
本帖最后由 tcjsjxx 于 2020-2-29 09:04 编辑
隔了这么久,再来说2句。
人总是要着眼于对生存最紧要的需求满足。各种资源都优先供给这个目的。你可以想象如果不这样做有什么后果。这是千百年进化的结果。
这种合理而理性的事情,对于另外一个方面就变得不合理,且不理性。
比如有一个治疗牛皮癣的灵药,但是对于一个没有此病的人来说,就毫无价值,不值得专注。(狭义上来说)
我们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到后来,我们的精力极度分散就比如小猫钓鱼,会一无所获。基于这个原理,很多科学都变成了废科学。不是说其没有用,而是对于当下没用。不是人急需的,必须的。
天文就与此类似。
一个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会变成毫无价值不重要的东西;那么反过来,一个毫无价值不重要的东西,也有可能变成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当前的口罩。
如果某一日,世界需要天文就如新冠下对于口罩的需要,那么天文的普及,指日可待矣。价值规律在起作用,无他。
促进健康
发表于 2020-2-29 21:36
民众对于天文的热情不高,是有很多原因的。天文观测一大堆专业术语(即使初中学历的人就可接受)让人眼花缭乱,他们宁愿去玩游戏,也不肯钻研,来学天文只是看到哈勃拍的照骗一时兴起而已。天文可不像象棋之类的路边摆个桌拿副棋就可以下了,有时为了观测,买套乡间别墅都有可能。还有,关于天文科普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即使媒体有宣传,也是些“xx专家发现xxx,轰动世界”什么的,好像很高深,与他们无关。
要改变现状,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
小呆呆
发表于 2020-3-29 12:54
tcjsjxx 发表于 2020-2-29 09:03
隔了这么久,再来说2句。
人总是要着眼于对生存最紧要的需求满足。各种资源都优先供给这个目的。你可以想 ...
说得非常透彻啊。
BKSo
发表于 2020-4-7 15:47
流氓‘才子’陶杰居然写过一篇这样的东西,抄出来给大家打气。
心灵的望远镜
英国鸿儒约翰生博士说,认为伦敦索然无味的人,对人生也必感到厌倦。约翰生身为十八世纪的古典绅士,难免傲慢地认为伦敦是世界的中心。世人都说伦敦是冷漠的都市,但在冷漠之中,只要都市人自己的灵目与慧根犹存,必仍可发现世情之乐、人生之趣。
若今年夏天,在一个黄昏路过泰晤士河畔的查科加广场,见一书生模样青年,在国家美术馆前架起一天文望远镜,另有一告示牌,说今夜月白风清星光灿烂,正好从此镜中窥得见太阳系的土星,每位只收五十便士。
见之不觉心动,毫不犹豫从他那具足有人高的天文镜去窥探星象,果见如天鹅绒一般的太虚之中,在圆形镜的左上方,若有一个小白点隐约在浮动。定睛看时,又见豆般大的土星另有一白色光环围绕,原来那便是自小从少年科学丛书中初知、一直识荆无缘的另一星球。
遂喜不自胜,遥想四五百年前,明代的万历皇帝接过传教士利马窦献上的天文镜之际,也是一样的心情。
在凡胎俗骨的闹市中,忽有刹那能神驰于天外,虽是惊鸿一瞥,也是一丝可喜的缘分。乃欣然解囊,给了那位街头的天文学家比五十便士多得多的几个铜板。他道谢连连,随即忙于接待下一位好奇的顾客。但我对他的谢意却远非一点金钱所能比拟。感谢他以一点小小的才华,为过路的城市人开拓出一片苍天,让我在嚣嚣的市声人烟里,忽得到片刻的顿悟与安慰。所知是在那望远镜中的遥远星宿,永闪烁在营役的大化以外,眼前车流千里,与远处泰晤士河畔的一抹华灯,毕竟只是一片虚幻的红尘。人潮中那广邀遍地苍生观窥星座的青年,此刻竟带上一层淡淡的救世主色彩。
次日再走过广场,那人和那天文镜已不在,那位有悲天悯人之慨的智者,也许只是一个失业的大学生、向偶遇而有驻足仰观之缘的每一个陌生人,送上一副心灵的望远镜,那是一份何等廉价而珍贵的人生的礼物。
Logsung
发表于 2020-4-10 23:15
都看湖南台和东方台去了,谁来看星星月亮!
chinsvic
发表于 2020-4-18 21:46
爱好天文就是要习惯个享受这份孤独,从成为天文爱好者开始到现在少说也有近二十五年了,我从未在相识的人中遇到哪怕一个有相同爱好的人,这个爱好太小众了,小众到几乎没有人知道。但是,我还是十分佩服那些在街头巷尾努力做天文科普的人们。
有时候现实就是残酷的,以我自己为例,当我费了全身力气将重达40KG的设备搬上天台,调试好焦距目镜,我老婆最多只会看上几眼,就以天台风大为理由下楼回家,这真是的很难改变的。
weatherman11
发表于 2020-5-20 07:11
原来大家都是一颗颗孤独恒星,哈哈
eleninares
发表于 2020-10-6 20:00
我这边用8se免费摆在路边看土木星,结果被熊孩子摸得镜面到处是手印,很多孩子连天文望眼镜都不知道是啥,瞎摸镜面...
yuanjinzhao
发表于 2020-10-6 20:52
eleninares 发表于 2020-10-6 20:00
我这边用8se免费摆在路边看土木星,结果被熊孩子摸得镜面到处是手印,很多孩子连天文望眼镜都不知道是啥,瞎摸 ...
如果你用折射望远镜,孩子们会更容易接受些。并且,折射望远镜有遮光罩,手不容易摸到。我用104F1200普消做免费的路边(广场)天文活动,主镜片几乎从未被孩子摸过。但是,每次目镜都会被孩子摸,每次回到家我都要清洗目镜。
eleninares
发表于 2020-10-6 20:55
yuanjinzhao 发表于 2020-10-6 20:52
如果你用折射望远镜,孩子们会更容易接受些。并且,折射望远镜有遮光罩,手不容易摸到。我用104F1200普消 ...
折射镜搬不动...13kg的折射口径6寸左右,这个还没包含赤道仪.
地球小蓝
发表于 2020-10-7 13:26
其实做路边天文弄个80/900就好了
捕星人
发表于 2020-10-9 00:11
如果有太空大战 外星舰队驻留太空之类的事发生,也许更能激发人们仰头看星空的欲望
瞞天過海
发表于 2020-11-20 17:57
对于一个在朋友影响下刚入门的我来说,这些天上的东西几乎是恒古不变的,有什么新发现基本都是专业人员借助专业设备发现的,感觉自己发现不了什么新的东西,有点索然无味。
弈星
发表于 2020-11-20 20:29
哎,现在甚至一些物理方面的老师都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tianwenmi
发表于 2020-11-29 20:34
天文普及之路任重而道远,最佩服袁博士的执着
YuJun08121
发表于 2021-2-8 18:18
天文科普还是用折射镜,80EQ就不错,有逼格,也不容易被摸,配几个几十块的PL天文科普可以的。
以后学校搞游园会,我也要摆天文摊
Fortuna
发表于 2021-3-11 11:56
实在啊,我天文社社长,总共社里才10个不到,还总是请假,没办法,天文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普及是个很大的问题,还有很多的误会需要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