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ch 发表于 2017-2-19 14:11

论视宁度在行星摄影中的重要性

2月5日拍摄了木星,由于视宁度问题目视都是像水煮一样,拍出来也是模糊一片,锐化后只能勉强看出几条云带,当初还怀疑是自己技术问题。
时隔十多天,再次拍摄了目标,拍摄参数基本相同,虽然还不是太理想,但是叠加出来至少有了一点点云带的细节,目视也比上次好一些。
因此天文摄影还是印证了那句话:“器材好不如技术好、技术好不如环境好”。






流星的诱惑 发表于 2017-2-19 14:23

多大的镜子拍的?

大麦芽 发表于 2017-2-19 14:36

器材、技术、环境,缺一不可

笨小孩 发表于 2017-2-19 15:08

我拍月面也出现了这问题 在对好焦的情况下 拍出来的月面还是很模糊直到后面暴力叠加锐化才稍微好了那么一点点

weiguo1688 发表于 2017-2-19 16:09

哈哈,早就说了,行星摄影就是拼视宁度。要不来套主动光学系统试试。。。{:5_277:}

optical 发表于 2017-2-19 17:20

行星几乎就是拼视宁,有好视宁,出大片儿玩一样

mech 发表于 2017-2-19 23:44

流星的诱惑 发表于 2017-2-19 14:23
多大的镜子拍的?
锐星90,T7C拍摄。

mech 发表于 2017-2-19 23:46

本帖最后由 mech 于 2017-2-19 23:51 编辑

weiguo1688 发表于 2017-2-19 16:09
哈哈,早就说了,行星摄影就是拼视宁度。要不来套主动光学系统试试。。。 ...
等有碎银子的时候吧!{:5_283:}
尔等小民怕是玩不起啊!{:5_299:}

yingp 发表于 2017-2-20 16:01

optical 发表于 2017-2-19 17:20
行星几乎就是拼视宁,有好视宁,出大片儿玩一样

我现在深空也受制于视宁度,而且深空要求的视宁更变态。。。因为没办法一秒几十祯来叠

optical 发表于 2017-2-20 17:31

yingp 发表于 2017-2-20 16:01
我现在深空也受制于视宁度,而且深空要求的视宁更变态。。。因为没办法一秒几十祯来叠 ...

没错,更多的深空目标都是小视面的。天然的视宁已经满足不了要求了,怪不得要发展主动光学技术了。

mech 发表于 2017-2-20 22:08

drhuang119 发表于 2017-2-20 11:00
缩短曝光时间,尽量提高帧率。宁可后期拉的噪点多一些也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单帧曝光下视宁把图像搞糊 ...

谢谢指点,下次再开点增益试试。

skywalkerxx 发表于 2017-2-20 22:29

drhuang119 发表于 2017-2-20 11:00
缩短曝光时间,尽量提高帧率。宁可后期拉的噪点多一些也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单帧曝光下视宁把图像搞糊 ...

请教一下,这个我一直没想明白,高iso情况下多帧叠加应该和低iso的长时间曝光应该是一样的呀?如果视宁度差,每一帧的细节其实也是不一样的,这样叠加出来不也是模糊?长时间曝光其实也是一个叠加过程啊?

weiguo1688 发表于 2017-2-20 22:33

skywalkerxx 发表于 2017-2-20 22:29
请教一下,这个我一直没想明白,高iso情况下多帧叠加应该和低iso的长时间曝光应该是一样的呀?如果视宁度 ...

是!唯一的不同就是软件叠加的时候会筛选优质的单帧影像,并重新对齐。长时间曝光没这功能。{:5_283:}

skywalkerxx 发表于 2017-2-20 22:35

weiguo1688 发表于 2017-2-20 22:33
是!唯一的不同就是软件叠加的时候会筛选优质的单帧影像,并重新对齐。长时间曝光没这功能。
...

哈哈,好吧,看来我理解的大方向没错。。。{:5_283:}

skywalkerxx 发表于 2017-2-21 10:42

drhuang119 发表于 2017-2-21 09:26
我对此的理解是在同样的光照环境下,以1/8秒的快门速度、ISO200的感光度(增益)去拍摄一辆高速运行的车 ...

是的,我只是考虑了曝光量,而没有考虑物体的运动。就是说赤道仪的跟踪还是不够精确的,需要用快门速度来固定行星图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视宁度在行星摄影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