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ruiemc3 发表于 2005-7-18 11:24

瞭望东方周刊:"深度撞击"带来科研还是战争

瞭望东方周刊:"深度撞击"带来科研还是战争
http://tech.163.com 2005-07-15 16:42:53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特约记者郎清相,记者于达维、张悦/报道

这次行动显示了美国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7月4日。美国国庆。美国东部时间1点52分,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深度撞击”号用一枚370多公斤重的撞击器,成功在距地球1亿多公里外,以3万多公里的时速准确命中坦普尔1号彗星内核。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深度撞击”项目负责人里克·格兰米尔说,撞击彗星是“发射一颗子弹在精确的时间和准确的地点击中另一颗子弹”。

更有人形容这次撞击,是用一颗大子弹发射一颗小子弹,去击中另一枚高速飞行的子弹,然后还要用大子弹来拍照。

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研究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次成功的撞击,体现美国太空导航技术、远程通讯和控制技术,以及多种技术相互协调上的过人实力。

地球起源答案遥遥无期

此次全球聚焦的撞击天体事件,是不分国界的科学家共同关注的人造天文现象。人类起源,太阳系起源等太多的问题需要得到答案。

上海天文台佘山站科普主管汤海明向《瞭望东方周刊》解释,从火山岩浆可以看出来,最早的这些东西都通过地质作用,抹掉了,所以地球上最早最古老的岩石,也就40亿年左右,最早的5、6亿年的找不到,而彗星就包含着这些最宝贵的资料。

不少科学家认为撞击成功带给人类的最大悬念,是发现彗星带有生命,这也是科学家们早已有所期待和冀希出现的完美结果。

格兰米尔表示,在任务小组成员的心目中,撞击器与彗星相对撞后造成的坑洞才是重点所在。

该实验室资深研究员唐·约曼斯说,坑洞所迸发出来的冰屑、尘埃以及各种自然物质,都将被“深度撞击”号所携带的摄像机拍摄下来,作为研究分析之用。更关键的是,科学家相信坦普尔1号彗星,至今尚保存一些完好的自然物质,对于研究地球进化,生态发展都弥足珍贵。

“深度撞击”的成功,也是人类防御未来地外星体攻击的一次成功演习。

外天体碰撞地球几率甚小

上世纪历史记载中至少有两次小星体碰撞地球事件,而且这些不速之客是在人类事先毫无觉察的情况下“偷袭”的。

1908年6月30日清晨7时17分,一颗直径仅60米的小行星在俄国西伯利亚通古斯上空8公里处爆炸,强大的冲击波与高温大火摧毁了两千平方公里的森林。

1972年8月10日,一颗直径约为10米的小行星飞越美国加州和加拿大西部上空后离开了地球,不少目击者耳闻它从58公里上空传来的隆隆声响,美国的空间红外探测器记录了这一事件。

英国广播公司的一则报道一度引起了人们的恐慌,该报道称,2019年2月1日,一个两公里宽,称为“2002 NT7”的小行星当天或许会与地球碰个正着。

此前科学家多次声称,一些彗星和小行星曾于数十亿年前撞击过地球。科学的研究似乎印证了天体碰撞给地球带来的灾难和硕果,包括物种的产生和消灭是永远存在的。

从很久以来的“彗星撞地球”到如今地球撼彗星。电影《末日救地球》中关于星球撞击的恐怖科幻预言会否成为现实版?

对此,王思潮说,目前已经发现的两百颗近地小天体轨道计算表明,没有一颗会在未来两个世纪内与地球相撞。

科学界曾召开过“彗星、小行星撞击地球危险性”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构成的核心观点认为:近地小天体的碰撞对地球环境和生命的演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措施,从长远观点看,近地小天体的碰撞有可能结束人类的文明史。

科学家达成的一致意见是,通过国际间的合作建立起空间警戒搜索网,使地球成为一颗设防的星球。通过核爆炸装置等手段,改变对地球有威胁的小行星运动方向或速度,就可避免碰撞事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瞭望东方周刊:"深度撞击"带来科研还是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