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普和专业的联系性
科普和专业的区别为何?还是从发生学的观点来考察。科,这个字很好,本身就含有专项、专科的意思。先有常识语言——也就是所谓的描述性语言。这种语言就是没有任何专业特色的普通话。而作为专业语言中的一种——即科学语言相对这种普通语言来说,则是一种典型的带有浓厚意味的特殊方言。如果说普通语言是大海——白话海,而科学语言则是这种大海里的岛屿——方言岛。
我们可以把科学萌发孕育的前期——称作“前科学时期”,这个时期的科学语言和普通语言差别不大,很多是哲学性的描述书语言,学者的语言和大众的语言很好沟通,尽管已经有了一些差别。
科学的成熟期——中心科学的建立期。这时,科学语言岛已经形成——脱离了普通语言的母海而自立了。有了自己独立的专门词汇、专门语音、专门语法。说这种方言的人,社会大众已经听不懂了,尽管这些方言被认可融入到普通语言的大海之中了,但是没有学习过这种方言的人,自然听不懂这种专业语言了。只有方言岛内的人才能彼此没有很大的听力障碍而交流。
科学的传播期——即所谓的后科学时期。方言岛的人试图最快地传播扩散这种方言的方法通常就是开办方言学校来招收新生,给这些学生灌输所谓的专门词汇、专门语音、专门语法。然而这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因为这种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是在很大。于是这些方言专家的首要任务就是翻译——把方言转换成普通话,即把所谓的专业语言用通俗的普通话说出来。这种工作就是所谓的“科普”。这就是方言岛重新回归融入到普通语言海中,重返母亲的子宫。
这种工作实在是很重要,专家们发现当试图用普通话说出方言的时候,决非易事。可是一旦说出的时候,对所谓的专业语言有了真正的重生般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在这种翻译工作中提高了认识水平——领悟出了“深入浅出”真谛。
至于那些蹩脚的专家——往往离开了方言就无法表达思想或者不会表达的人,其实是一个半吊子,并没有在内心真正理解那些方言深蕴的内涵。他们只是机械地重复那些方言——即所谓的专业语言。
因为,到了后科学时期,科学并不就此止步。科学还要深化发展、甚至还要革命化发展。这时,普通语言又成为日常的主体语言。能否完成方言到科普语言的转换,不单纯是关系到教育传播的成败,也关系到科学能否向前继续发展的成败。
从“前科学时期”到“科学时期”到“后科学时期”,科学经历了一个旋回,一个波动,一个黑格尔式的“否否定的”螺旋进程。即“普通语言时期”——“专业语言时期”——“新普通语言时期”。科学语言的这种皈依更高的目的是为了下一个自身的革命。其低级的目的才是传播和教育。
所以说,那些看不起科普自以为是的家伙,其实在科学上不仅都是半吊子——对科学一知半解,而且在科学上也都是失败者——对科学的向前发展没有做出过任何实质性的贡献。
根据我过去的教学的经验,学生对老师能最大程度地用普通语言来传授科学方言最为拥护和感激。作为路径积分的创始人之一的费曼教授也有同感。由此可见,有这种经验的教师海内外无不广为存在。 这里,被那些自以为是的半吊子讥讽非专业人为“民科”的人,绝大多数不过是他人学问的吹鼓手和背书者,充其量仅仅不过是拾人之牙慧者。根本不懂科学德真谛,这些人不但不会对科学的发展有所贡献,反而是科学发展的绊脚石。
在前科学时期和后科学时期,专家、民科以及普通人彼此间都没有本质的区别。当他们面对一个新的科学理论、一个新的科学发明,只要他不是其发现者和创造者,接受起来同样都是陌生和困难的、一时半会儿都是不知所措和无从判断的。 ‘根据我过去的教学的经验,学生对老师能最大程度地用普通语言来传授科学方言最为拥护和感激。’
——希望在此看到你的科普作品 民科问题和伪科学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乃至世界)严肃科普的一大障碍,也是人类愚昧的集中体现。
奉劝楼主,混淆黑白是没用的。在科学问题上,是就是,非就非,完全不同于见仁见智的社会和人文问题。民科谬论从未给人类一点点贡献,硬把科学先哲往“民科”行列里拉也不会得到公允。
在本论坛上,疯狂的民科见得多了。叫嚣的有之,撒泼耍赖的有之,攻击其他用户的更有之。楼主想以一己之力为所有这些人正名翻案恐怕希望渺茫了。如果您希望继续留在本论坛参与交流,请勿再做类似的尝试,并请拿出严谨谦和的态度。
不反对您把以上的话理解为一个警告。本贴关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