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洞天 发表于 2005-8-14 21:45

「如何選擇你的第一枝望遠鏡」之雙筒鏡

話說自從肥彭惠賜鴻文,於會訊連載《如何選擇你的第一枝望遠鏡》,告誡諸同好不能以耳代目,要判別望遠鏡的好壞必須多作觀摩,4月石壁營當晚,單是雙筒望遠鏡便出現了13枝(真係關佢事?),各鏡主更大方地讓眾營友觀摩、品評自己的雙筒鏡。鏡陣當前,要判別當中的高下,當然是用眼睛去看,但應從哪些方面作比較?當中又有何準則?

認識雙筒鏡、使用雙筒鏡
  用鏡的態度問題,彭兄已於上兩期會訊論及,筆者在此補充的,是一些判別望遠鏡(尤其雙筒鏡)質素的準則。要品評雙筒鏡,首先我們必須懂得使用雙筒鏡;要使用雙筒鏡,它的結構我們不可不知。
我們可以將雙筒鏡理解為,兩枝短焦而加上了正像鏡(一組稜鏡)的折射鏡。由於大部分人雙眼的視力都有某個程度的差距,當我們第一次使用這兩枝折射鏡(雙筒鏡)時,便需要左右鏡筒獨立對焦。因此,絕大部分雙筒鏡左邊的鏡筒設計成由中央的旋鈕控制對焦,而右邊的鏡筒則可以獨立對焦。

  怎樣對焦--當我們接過一枝全新的雙筒鏡,整個對焦的步驟是:先用鏡頭蓋蓋上右邊的物鏡,以中央的旋鈕為左邊的鏡筒對焦,接著蓋上左邊的物鏡,以右邊鏡筒的獨立對焦環為右邊的物鏡對焦(切記不要移動中央的對焦環),當調好焦點後,拿開鏡頭蓋。這時兩枝鏡筒均已切合你雙眼的焦點,可以使用了。回歸正題,談選擇和品評雙筒鏡的準則前,有些大原則和資料必須提及﹕

有關物鏡的加膜
雙筒鏡的物鏡是一組折射透鏡,既然是透鏡,便應愈通透愈好,
但市面很多雙筒鏡鏡頭的鍍膜卻「光可照人」,像一面反射鏡。反光率太高, 代表物鏡把很多原來是入射的光線反射回去,因而減低了影像的亮度。切記,不要購買這類把物鏡鍍至有若反射鏡的雙筒鏡。


不要買變焦雙筒鏡
由於在物鏡和目鏡間加裝了一組變焦鏡片,這類雙筒鏡較重之餘一般亦質素較差,如非高倍部分欠佳便是低倍部分欠佳,而且視角度一般亦較定焦鏡狹窄,因此絕非理想的選擇。


認識望遠鏡的有效最低倍率
人眼在漆黑的環境下瞳孔會擴張,最大時約為7mm,這是人眼能有效收集光線的口徑。而以望遠鏡的口徑(以mm計算)除以倍率,是所謂「出射光瞳」的直徑,這便是望遠鏡通過目鏡提供光線的口徑。從以上資料看到,當一枝雙筒鏡的出射光瞳超過7mm時,無論白天或黑夜,人眼都不能夠全部接收它提供的光線,因而做成「失光」(損失光線)。故此,當一枝望遠鏡的出射光瞳達7mm,該枝鏡所用的倍率便稱為「有效最低倍率」(低倍至失光便是浪費,因此屬無效)。舉例:一枝7x50的雙筒鏡便用上了有效的最低倍率,最適宜夜間使用。因此7x50的雙筒鏡又稱為「夜光鏡」,但若用於日間,在失光的情況下,7x50跟8x30的雙筒鏡,影像的亮度又沒有甚麼分別。
如何判別望遠鏡的質素
  買雙筒鏡時,當考慮過以上3點,你已經作出一個初步的選擇。進一步選擇時,我們憑甚麼說A鏡比B鏡好,某鏡又比某鏡質素高?筆者會從以下12項表現來品評一枝雙筒鏡:

兩鏡光軸是否平行
正如前文所說,雙筒鏡本是兩枝獨立而且光軸平行的折射鏡,當受到碰撞或裝配失當,光軸便會不平行。若於抹鏡時曾移動當中的稜鏡,都可能令光軸不平行。情況嚴重的,兩個影像會完全不能重疊;情況輕微的,我們的眼睛會作出調節令影像重合,但眼睛會不舒適,出現暈的感覺。


光軸是否準確
檢驗雙筒鏡的光軸,左右鏡筒要分開進行,最理想的觀察對象是1等或以上的星光,其次是遠處的點光源,因此適宜夜間進行。若點光源能均勻地聚焦成點狀,光軸便正常;若光源經聚焦後成彗星狀向其中一個方向化開,便屬不準確。須留意,這現象一般很輕微,只在觀看天狼星等光星時才明顯。


視場的闊度
視場的闊度以角度來量度。以7X50的雙筒鏡為例,最普遍是提供一個7度直徑的視場,即約能並排放下14個月球。筆者曾試用一個牌子(它的名字與我的英文名相同)的7X50雙筒鏡,它的視角度只有6.5度,相當窄角,因而是一枝水準以下的雙筒鏡。


稜鏡會否過小
稜鏡放置在物鏡和目鏡之間,左右各有一組,每組各有兩件。如果稜鏡的面積較物鏡聚焦後的「光錐」小,便會引致失光。一枝因稜鏡太小而失光的雙筒鏡會較同口徑、同倍率的雙筒鏡暗弱。但怎樣知道稜鏡是否過小?你只要拿著雙筒鏡,使目鏡與眼睛保持約1.5呎的距離,通過目鏡觀看景物,如果圓形的視場中間出現了一個正方形(稜鏡),這枝鏡的稜鏡便是過小了。


光度
同口徑、同倍率的雙筒鏡,光度的差異亦可以很大。當中當然反映了不同廠家的光學技術的高下,包括鍍膜技術、稜鏡的質素等。其中一個做成光度差異的原因便如上文所述,因為稜鏡過小引致失光。


清晰範圍和清晰程度
正如上期彭兄所言,一枝鏡總不能做到全個視場都清晰結實,只要不夠清晰的範圍在半徑的三分之一以內已可接受。至於清晰程度則非作即場比較難有定論。最佳例子如4月石壁營,當眾人都很滿意Celectron 的10x50雙筒鏡能把草地清晰地還原,呈現在你面前時,蔡司的7x50再下一城,告訴眾人甚麼才是「清晰」,甚麼才是「細緻」,這些非作AB比較不能知道。


色差
色差一般在觀看明亮的景物時才出現。如觀看月球時,一邊會出現微弱的紅色綑邊,另一邊則出現微弱的藍色綑邊。在日間試鏡,可以選擇高反射率的大廈外牆邊緣來觀看,晚間則可以觀看射燈或光管招牌(不要選擇單色的霓虹光管)。由於天文用途的雙筒鏡,觀看的對象皆十分暗弱,除了月球外幾乎看不到色差,筆者認為,縱使色差較大,若一枝雙筒鏡的其他方面表現優勝,它還是可取的。


黑角
會攝影的同好都知道,如果全開光圈,照片的4隻角很易出現黑角。然而望遠鏡的視場是圓形,沒有角,黑的卻是視場邊緣,就像太陽表面的「臨邊昏暗」一樣。


畸變
畸變是像差的一種,指影像的變形。當以望遠鏡觀看一條直線,而這直線是通過視場的中央時,它保持是一條直線。但當離開視場中心,這條直線開始變形,愈近視場邊緣,弧度便愈大。
畸變分正畸變和負畸變兩種,見附圖1.1至1.3


圖1.1原來的線條
圖1.2 正畸變
圖1.3 負畸變

要檢視畸變很容易,只要以雙筒鏡掃視一列大廈,從大廈邊緣線條的變化便知道畸變是否嚴重。我們看雙筒鏡時,有時會有暈的感覺,這感覺很大程度便由這種像差引致。



場曲
由於折射鏡的成像不是在同一平面上,而是在一個弧面上,因此我們對焦時便不能調至整個視場都清晰。當中心清晰時邊緣鬆散,當調至邊緣清晰時中心又不在焦點上,這便是所謂「場曲」(視場變曲)。


反差
反差是影像的對比,包括光暗的對比和色澤的對比。當然是以反差高為優勝,因為更能突出主體。


偏色
光學鏡頭旨在重現景物的面貌,因此是以「原色」為尚,如果「偏色」便是失真。但各位有所不知,原來4月石壁營那晚,筆者那枝靚絕全場的蔡司7x50雙筒鏡是偏色的(靚絕全場,當然不包括跟當晚12x80和30x125兩枝鏡比較),而偏色的程度更是嚴重至,只要視力正常的人都可以看到它偏黃。可是筆者認為,偏色一項在以上眾多的判別質素的準則內,只屬很次要的一項。
甚麼是好,甚麼是壞,只要你拿著以上這些準則,多看別人的雙筒鏡,多作比較便知道了。請記著,選擇望遠鏡不能以耳代目,決定買鏡前必須多作觀摩。當你決定買某枝鏡時,不能因為「某人說這枝鏡好」這些理由,而是你必須知道這枝鏡好在那裡。

syyang 发表于 2005-8-14 22:28

Re: 「如何選擇你的第一枝望遠鏡」之雙筒鏡


光軸是否準確
檢驗雙筒鏡的光軸,左右鏡筒要分開進行,最理想的觀察對象是1等或以上的星光,其次是遠處的點光源,因此適宜夜間進行。若點光源能均勻地聚焦成點狀,光軸便正常;若光源經聚焦後成彗星狀向其中一個方向化開,便屬不準確。須留意,這現象一般很輕微,只在觀看天狼星等光星時才明顯。

谢谢
挺齐全的

成都巽风 发表于 2005-8-15 20:06

不错的文章,UP一下!

Alone狼 发表于 2005-8-15 20:13

顶一下!

tonydennis 发表于 2005-8-16 09:36

的确好文章 看了许多介绍 如今还有需要继续学习的 :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選擇你的第一枝望遠鏡」之雙筒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