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观测技巧
http://stargazer.lamost.org/manual.html#3_1_6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少爱好者拥有口径大于200mm的望远镜。今天,250mm以上的道布森反射镜已经很常见。使用带微电脑控制的望远镜,观测者只要按几个键就可以找到数以千计的天体。所以,现在深空观测变得越来越普遍了。
然而,对于那些小口径、不够精密的天望拥有者,也并非与深空无缘。在暗黑的地方, 80至100mm的望远镜可以看到所有的梅西耶天体和数百个NGC天体。事实上,许多大的天体更适合用快焦(f/4~f/6)、小口径的望远镜或70~80mm的大双筒进行观测。当然,慢焦(f/11~f/16)镜子的用处也很大,其唯一的缺点就是难以达到低倍和大视野。不管你拥有什么样的镜子,下面这些技巧将使你在进行深空观测时有更多收获。
[*]每次都做好观测计划:准备十个目标左右的清单,白天先在星图或电脑上找到它们,熟悉它们的位置。
[*]寻找暗黑的天空:暗黑的天空能提高对比度并弥补口径的不足。
[*]保护暗视力:看星图时使用暗的红光电筒。
[*]观测当天的白天不要在强烈日光(如海滩)下暴露过长时间,这会降低眼睛的暗适应能力且眼睛易疲劳。
[*]使用侧视法(转移视线法):把视线从目标处移开,让目标落到视网膜上灵敏度比较高的部分。
[*]另一种观测暗天体的技巧是轻敲镜筒,使目镜中的像产生轻微晃动。
[*]对于很暗的天体,如果能先用星桥法找到它的准确位置,则捕捉到它的可能性比只找到大致位置增大许多。
[*]大胆尝试高倍数:这有助于观测到小的、很暗的天体,如行星状星云和星系;也有助于分辨出一些天体的细节,如球状星团、密集度高的疏散星团和亮星系。
[*]观测弥散星云和行星状星云时使用星云滤镜:即使在暗黑的天空下,滤镜也能显著提高成像的对比度。
[*]保证观测的舒适性,最好能坐在目镜前观测,注意保暖。
[*]不要忙着找一个又一个目标,要花些时间仔细观察每个目标,并进行记录或素描,这样能提高观测细节的能力。
[*]把自己的观测活动记录下来,阅读自己的观测记录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你会为自己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而高兴。
---------------------------------------------------------
从RASC的Observer's handbook上翻译过来,原著:
Deep-sky Observing Hints (by Alan Dyer)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作了一些修改,欢迎提出意见。
Steed_joy译过一篇很好的文章,深空天体观测的秘密 ,两篇文章有重合之处,加在一起应该已经涵盖了深空观测的常见技巧了。 精僻!收藏! 不错啊,有指导文章了. 不错,最重要的几点都说到了
:shock: :shock: :shock: :shock: 好文啊,不顶下不行啊 提一个问题:在天空条件极好,全黑的夜晚,正确的观测方法下,有可能用肉眼观测到深空天体的一点点颜色?哪怕是一点点?? 在人眼适应黑暗以后,对色彩的灵敏度就降低了。所以用肉眼观测深空天体,不可能达到照片上色彩斑斓的效果。
除了一些亮的行星状星云能看出一点蓝色,暗的星云和星系都是朦朦胧胧的白色光斑。
另一种观测暗天体的技巧是轻敲镜筒,使目镜中的像产生轻微晃动
不理解~~~ 解释一下,在观测深空天体时,由于目标太暗,人的眼睛找不到聚焦的地方(不知道往哪儿看),如果你知道了往哪儿看,就很可能看到。于是就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了。
轻敲镜筒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目镜中的目标产生晃动,这样更容易吸引你的注意,一旦你注意到它了,即使它静止下来,你还是可以看到它,不需要不停地敲镜筒。
请注意:轻轻地敲敲就可以了,如果轻敲看不见,那就算把镜筒敲扁也是看不见的。 :D
观测当天的白天不要在强烈日光(如海滩)下暴露过长时间,这会降低眼睛的暗适应能力且眼睛易疲劳。
加一点,观测前不要喝酒,就是一点也不行,否则会使你瞳孔缩小,升高你的极限星等。我以前有一次就是到农村去观测,结果盛情难却,喝了2碗,极限星等就差了1等!
观测弥散星云和行星状星云时使用星云滤镜:即使在暗黑的天空下,滤镜也能显著提高成像的对比度。
对大多数国人来说,money的问题……有上滤镜意思的话建议UHC先。OIII对行星状星云观测有利。
保证观测的舒适性,最好能坐在目镜前观测,注意保暖。
主要注意指头&趾头的保暖,还有耳朵鼻子
加一点,观测前不要喝酒,就是一点也不行,否则会使你瞳孔缩小,升高你的极限星等。我以前有一次就是到农村去观测,结果盛情难却,喝了2碗,极限星等就差了1等!
:D :D 喝了2碗,极限星等才差了1等,老兄酒量不错啊!修订时会加进这条,多谢啦。
对大多数国人来说,money的问题……有上滤镜意思的话建议UHC先。OIII对行星状星云观测有利。
OIII等窄带滤镜的使用范围比较窄。但宽带滤镜(有时称光害滤镜)的价格还不算太离谱。
主要注意指头&趾头的保暖,还有耳朵鼻子
还有头顶。 引用:
主要注意指头&趾头的保暖,还有耳朵鼻子
还有头顶。\
还有镜子保暖,结露结霜就没的看了!
有一年冬天看深空,只觉得视野里的星星越发看不清楚,还变形了,班师回家才发现镜头上结了厚厚的霜!
还有镜子保暖,结露结霜就没的看了!
这要看你选得地点怎样了。湿度大的地方自然没戏。
在北京郊区冬天晚上就很少结露,在福建就很厉害了,要打伞遮露
还有镜子保暖,结露结霜就没的看了!
这要看你选得地点怎样了。湿度大的地方自然没戏。
在北京郊区冬天晚上就很少结露,在福建就很厉害了,要打伞遮露我还用了电吹风 星云几乎看不到颜色,但恒星就另当别论了,至于想看到颜色,很多外国资料中记载,说用大于16寸dob加oIII等优质的窄带滤镜就能做到。 :lol: happyme写到
还有镜子保暖,结露结霜就没的看了!
有一年冬天看深空,只觉得视野里的星星越发看不清楚,还变形了,班师回家才发现镜头上结了厚厚的霜!
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有时观测一夜下来,镜子和星图上全是水,若加之风吹,上面就一层灰尘和沙子!
Re: 深空观测技巧
咳,天气不好,一切免谈。今天在8楼屋顶上看晚霞,
很奇怪,太阳一下山,乌云马上遮满天空。 引用:
主要注意指头&趾头的保暖,还有耳朵鼻子
还有头顶。\
还有镜子保暖,结露结霜就没的看了!
有一年冬天看深空,只觉得视野里的星星越发看不清楚,还变形了,班师回家才发现镜头上结了厚厚的霜!
就是!我前几天看流星雨时顺便看深空,因为刚下过雨,空气湿度大,到半夜看什么都象深空!! 问一下搂主能否解释一下什么是“星桥法”? 经典!受益匪浅!顶!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