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ma 发表于 2005-8-15 23:56

天文攝影入門——相機的選擇

相機的選擇

  在討論如何選擇相機作天文攝影前,我們必先對相機的操作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快門

  相機的快門是相機鏡頭與底片之間的一個門。當快門掩蓋時,光不能直接到達底片。只有在快門拉起時,我們才可讓光走到底片上,記錄所拍攝的影像。因此,相機快門其實就像我們的眼蓋一樣。當我們掩眼時,光便不能走入我們的眼睛;光只能在沒有眼蓋的遮擋下才可進入我們的眼睛。在一般情況下,相機的快門是關閉的,這可防止底片在真正拍攝時因過度接觸光線而失效,俗稱「走光」。


  在正式拍攝時,我們按下相機掣便會拉起快門,而影像便會在快門給拉起的剎那間記錄在底片上。這個動作叫「曝光」;而快門被拉起後所維持的時間叫「快門速度」或「曝光時間」。在此可給一些數據給大家參考;一般日常生活照的拍攝所用的快門速度約在1/30至1/250秒之間。


B掣

  我們只要把快門開啟的時間延長,底片所能得到的曝光時間便會長些,而底片自然能收集暗弱的星光。


  要相機長久地開啟快門,相機的快門速度調校掣上必須要有B掣。B掣代表快門的開關由拍攝者的按掣決定。例如拍攝者希望快門開啟10秒,他只需把快門速度調校至B,然後再按著拍攝掣10秒便行。


  現今的電子驅動相機可用時間掣來控制快門的開關時間,所以並不需在拍攝期間持久地按著拍攝掣;我們亦可在沒有這樣功能的相機上加上一條快門繩來協助在拍攝時把拍攝掣按下,讓我們省去在拍攝時以人手按著拍攝掣的不便。


單鏡反光機

  一般攝影發燒友用的單鏡反光機均有B掣,而且亦可按不同需要去更換不同的鏡頭或甚至接駁上望遠鏡,所以極適合天文攝影。單鏡機分有兩種,分別是機械單鏡機及電子單鏡機。


  機械單鏡機的好處,是在相機的操作時並不須依賴電力的推動;這樣便可避免相機在長時間曝光拍攝時因電力不足而導致失效。因此,若你只為拍攝星座及其它須要長時間曝光的天體,機械單鏡反光機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電子單鏡機須要電池提供的電力才能運作;因此在長時間曝光拍攝、或在溫度過高或過低的地方使用,相機失靈的機會便會大大提高。但是,因為電子機的快門是由電力驅動,快門張開時的震動會比機械單鏡機的震動為少。而且,在日常拍攝時,大家更可利用電子機的先進功能,令拍攝更快捷、效果更滿意。


  有些高擋的單鏡機更備有反光鏡鎖;它們更適合用作天文攝影用途,因為它們可以有效地減去拍攝時因反光鏡彈起時所產生的震動。


雙鏡反光機

  如果你希望拍攝星座,你亦可考慮購置一部雙鏡反光機。一部在國貨公司有售的國產的雙鏡機只售數百元而已,十分廉宜。


  除價錢外,最重要的優點是它利用的底片是120的「大底」底片。拍攝者可透過這塊「大底」,得出一張反差較佳、質感較實及微粒較幼的天文照片。

  雙鏡機的缺點是它的鏡頭不能更換,只能作定焦拍攝。而且,用於日常拍攝亦較不便及尷尬。


單鏡「中底」機

  你亦可利用較專業的單鏡「中底」機來拍攝更高質素的天文照片。「中底」的意思是指市面上的120底片;120底片屬攝影用底片中的中級大小(Medium Format),面積較一般用的35mm底片為大。120底片主要可拍成6x4.5及6x7兩種格式的照片。單鏡「中底」機能任意更換鏡頭,因此可透過接合環接駁到望遠鏡上,拍攝放大了的天體。這樣的配搭可拍到燦爛的深空天體照片及月球照片。面積較細,如行星等的天體則因為普通的35mm底片已有足夠的幅蓋範圍,利用普通的單鏡機已十分足夠。


傻瓜機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我們日常用來拍生活照的傻瓜機。一般的傻瓜機也不能更換鏡頭,而且大部份也沒有長時間曝光功能;因此,除了用來拍攝簡單的天文攝影,最好也是用來拍攝興高采烈的觀測情況(請緊記這樣可能會令拍攝者構成生命危險,因被拍的可能會因突然閃光而失去培養已久的黑暗適應而群起報復!)。

APOLLO 发表于 2005-8-16 00:21

用简体就更好了

Cornel 发表于 2005-8-16 09:0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文攝影入門——相機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