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婚神星小笔记
观测时间:12月10 日晚9:45——10:50 观测目标:婚神星(粗略估计位置:赤经05时9分正负1分,赤纬-01度58分正负1分,位于猎户座)
观测器材:天狼102600,EQ4,PL25
观测环境参数:目视极限星等为3.5等,seeing估计有5/10,基本上没有云影响,气温为零下20度,风力小于3级
观测地点:校内操场
观测过程如下:
当我对好极轴和寻星镜后,已经差不多是9:50分了(我是九点半开始装望远镜的),鉴于时间紧迫,我不能不调整观测计划了。
由于这是我第一次观测小行星,所以就算事前已经准备好了8.5等的星图,我也要用大概十分钟的时间才找到婚神星。看来还是经验不够啊,菜鸟就是菜鸟,我还是要好好的磨练一下自己的技术才行!
在整个观测过程中我发现用智通电根进行导星出现非常大的误差,比以往的打不知多少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跟没有导星一样。另外我也发现在零下20度的条件下,主镜的调焦座也变得与平常不一样(在没有锁紧的情况下,竟然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拧动调焦座),还有EQ4中的润滑油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甚至出现了打滑的感觉。
最后的观测还是成功的,因为我这一次的主要目标就是婚神星,看到了婚神星后,我觉得婚神星的星等根本就没有在StarryNight5.0所上显示的6.98等那么亮
,我个人认为实际星等还是以天文普及年里所预报的7.6等比较准确。
最后终结一下这一次观测经验教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个人还是没有做好御寒工作。虽然已经准备了足够的衣物,但我竟然用一双篮球鞋和两双袜子来抵抗零下20度的严寒,这个是明显的错误。这一次经验说明,这样的足部保暖措施只能抵抗大概一个半小时的严寒。
2、心理上还是小看东北的严寒了。因原计划是在比较乐观的条件下完成的,故在心理上产生了轻敌(严寒)的想法。以后一定要充分了解各方面情况才做观测计划啊!
3、我个人认为环境因素是最大的影响因素。首先是气温太低,导致赤道仪和电跟等机件出现较大的问题,同时使人的各感官变得迟钝了,很容易产生得过且过的想法。其次,是雪地,因为在雪地上观测,在调试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差,当你第一次对准了极轴后,以为已经OK了,但是却没想到望远镜本身的重量会把雪地往下压,最后达到平衡时,极轴肯定会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用电跟进行跟踪是不现实的。
以上的都是我个人主观的分析,希望各位高手指点一下! ^^ 在这么严寒的天气下有如此勇气观测确实另人佩服!这也是对天文的执着! :mrgreen: 佩服,祝贺楼主! 佩服楼主的精神
不过我看见楼主说:导星的误差非常大。
楼主是不是指跟踪误差大?
我想知道楼主是否进行过极轴调校?
如果不调整极轴的话,跟踪误差肯定很大。 让我想起了在家观测象限仪流星雨,当时是摄氏-24度 今天凌晨观测双子雨,左腿膝关节以下全部麻木,膝关节以上、腹股沟以下有点仅存的知觉,不看着它就不知道是什么姿势…… 下次带着跑步机观测去吧 精神值得鼓励,记录总结也比较到位。
我也碰到过一次类似教训。去年进行金星凌日直播的时候,忽略了温度对赤道仪的影响,结果在南方中午的烈日下,赤道仪高温膨胀,赤经轴几乎无法转动,电跟根本无法使用。 好样的!精神可嘉! :lol: 精神可嘉!
根据个人经验,6.98等的小行星比同星等的恒星亮度要低的感觉是正常的,这不仅因为小行星是反射光,也因为小行星是面光源 精神可嘉!
根据个人经验,6.98等的小行星比同星等的恒星亮度要低的感觉是正常的,这不仅因为小行星是反射光,也因为小行星是面光源
不过对于这颗小行星来说,楼主的望远镜应该是分辨不出圆面的,所以和点光源的恒星没有差别。如果能把这个星等和预测的差别的原因搞搞清楚,那才有意思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