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里雾里]毛泽东的教育奇谋?
我都给弄糊涂了,到底文革是弊大于利,还是各占一半??? :shock: :xPS:如果版主觉得我转的这篇帖子不合适就封/删了吧
有关毛泽东及文化大革命,中外都有许多不同的论述,大体来说,70至9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港、台),对文革都抱全面否定态度。他们的著作多针对文革的过程及斗争的残酷。而外国著作则对毛晚年政绩及文革有褒有贬,并非一面倒的批评,著作多论及当时政治权力转变过程及后果。究其原因,相信因为中国知识分子阶层是文革及毛晚年各项政策的受害人,文革对他们大部分人来说是横祸一埸,基于自身及家人、朋友等不幸遭遇,难对毛晚年政绩作全面客观分析。但据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及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数据显示,在毛晚年,中国普及基础教育取得巨大成就。小学入学率即由1963年的57%,大幅提升至1976年的96%(同期印度小学入学率为1961年40%,上升至1978年58%),亦有研究认为“小学生为文革时期的唯一受益人”。毛泽东不但大增基础教育,还取消职业中学,大幅度提升初中及高中普通中学学额,普通初中招生数从1963年263.5万大升至1976年2344.3万,普通高中招生数从1963年43.3万大升至1976年861.1万。
比较中国及印度这两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均超过十亿),在二十世纪下半叶的社会发展。发现中国及印度这两个在上世纪中叶差不多同时间相继独立及解放,脱离半殖民地枷锁的文明古国,起点相近,均只有20%识字率,都是人口众多农业国家,亦有一定天然资源,80年代前都实行计划经济,亦在差不多同一时间内开始经济自由化,又同样有一大批居于海外、拥有资金技术的侨民。但现在印度成人文盲率比中国高近3倍,人均收入比中国低30%(印度在1990年代前的200年, 人均GDP其实都比中国高),平均寿命比中国低7岁,婴儿、小孩死亡率比中国高2倍。社会现况、前景都大大落后于中国。而普遍认同制约印度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便是文盲问题及种姓制度(此制度亦和文盲问题有关)。
普鲁士1825年开展普及教育,1850年代工业发展开始起飞;日本1872年开始普及教育,1910年工业产值超过农产值。他们因而均后发先至,追上英美。由此看来,中国经济及社会近年能有较快发展是和毛晚年推行的普及教育政策有重大关系的。
人们论述毛晚年政绩,只侧重文革带来对城市知识分子的灾难及破坏,而避开不谈对当时占当时全国八成人口的农民教育水平的大幅提高,其实有欠全面公正。亦防碍当代中国人正确理解在未来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巨大困难及挑战。
中国现代化需吸收外国先进技术,文化,资金。过程无可避免造成一部分人口先进入工业社会或甚至后工业社会。这是现今中国部分地区,城市的现象。但人们在不断追求物质繁荣高度发展的时候,容易忘却落后地区的问题,为国家长远安定发展埋下危机的种子。美国最穷的省份阿肯色州的人均GDP为全国人均GDP的48%,但中国最穷省份的人均收入低于少数发达地区GDP的四分之一,而使人更担心的是不同地区增长速率的差异近年在扩张。重新探讨毛泽东晚年坚持大部分人认为过激的平均主义政策的背后动机,可避免中国再出现在解放前因不同地域、阶级发展水平差异不断扩大、利益来源不同而引发的动荡。亦有助中国人探究如何构筑适合中国历史、文化、人口、地理特征的现代化社会。
“教育”一词听来不带一点攻击性,但其实是一个重要而尖锐的政治议题,因为教育政策对内涉及哪些人能获取重要的知识、技能,进而成为社会上层分子,进入权力机构;对外则涉及整体国力,是一个国家长远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中国传统儒家虽然标榜“有教无类”,但在中国封建历史中,最接近商品经济社会的宋朝,识字率也只有30%,这是古代中国的最高水平,此后便一直滑落至清末的20%。其实在农业社会,统治阶层为自身利益着想,并不希望实施全民教育。英国十九世纪中叶,地主们就大力反对实施普及教育。但因当时英国这贸易王国在贸易、出口工业都获利甚丰,地主们便无法抵抗工业家及贸易商(亦是基于自身阶级利益)实施普及教育的要求。而各后进国家都无一例外,大力推行普及教育,提升国力,以追上英美。
英国教育学家卡扎米西斯在研究了教育的传统及变革后指出:所有社会在民族危机和重大事变时期之后都有过重大教育改组的尝试。这亦体现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上。
新中国成立后小学入学率便由民国时期的23%,大升至1952年的49.2%,在大跃进开始时更在毛泽东大力鼓吹“开门办学”及办学权力下放下,由1957年的61.7%大增至1958年的80.3%。后来随着大跃进的失败,毛泽东退居二线,教育政策亦随之改变。小学入学率便跌至1962年的56.1%。在文革前,随着毛泽东重新掌权,1964年小学入学率便提升至71.1%,1976年则达96%。
历史资料亦显示毛泽东在发动文革前,对当时教育体制提出很大批评,认为缺乏实践,学校又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亦不满大跃进后国家发展侧重城市,忽视农村。所以文革期间毛便推动城市知识分子“上山下乡”,工业政策侧重内陆(大三线),提高农村医疗水平(赤脚医生)。取消专科中学,大力提升普通中学学额,普通初中入学率达80%至90%,及到后来,甚至大学停招四年,至1970年才重新招生,招生又只招“工农兵”等激进政策。
许多人批评毛破坏教育,大学教育成文革“重灾区”,其实中国当时大学生人数并不多,1965年在校大学生为67.9万,大大低于现今的约一千万。而文革十年期间,因毛的政策,一共只招收了约一百万大学生。以当时中国极需人才发展国家的情况看来,毛的政策确实拖慢了当时中国发展,有人归因于毛对知识分子的讨厌。但这又难以解释毛为何大力发展小学及中学普及教育。
比较印度及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印度独立后把大量教育资源投放至高等教育,1965年高校生为中国2倍多(若考虑两国人口比例,则近4倍),毛在文革期间把中国少得可怜的知识分子精英下放农村,大学停办后再招收一些都是当时水平较差的工农兵,文革十年导致混乱倒退。照道理印度社会发展不应比中国差,但现况、前景都显示中国比印度好许多,原因何在?
众多研究表明, 关键就是因为印度独立后把大量教育资源投放在高等教育, 而忽视基础教育、扫盲等。印度在50、60、70年代小学入学率都远低于中国。而中国更是在60及70年代小学入学率大大抛离印度。
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无可能全面现代化。这道理是不言而喻的,到底印度统治阶层为何会采取一个重高等,轻基础的教育政策?原因就在于在于印度独立是透过英国和平把政权转移到一个新的精英阶层,而该阶层在独立前和独立后是大致完整无变的。带领印度独立的尼克鲁及甘地均为在英国受训律师,其领导的国大党亦主要由当时曾受英国教育的少数(即上层社会)所组成。印度独立后主政40多年的国大党代表的,其实是印度独立前已存在的本土精英份子的利益。相反,新中国成立是透过流血革命,旧精英统治阶层被打倒,因而新统治阶层便可顺利推行新的国家政策,包括教育政策。印度则无可能推行不利于旧(即新)统治阶层的教育政策,所以教育开支侧重大学(因原统治阶层的子女都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受良好中、小学教育,加重大学教育投资、忽视基础教育,大大有利原统治阶层维持权力基础)。
因为以上原因,印度的半封建奴隶种姓制度,便得以保存至今天。这样维护了印度精英阶层的利益,却以印度无法完全演变为市场经济现代化国家为代价。而印度亦实际维持半封建的统治色彩,政治权利、总理职务在独立后至重要盟友苏联解体前,便大多时间掌握在尼克鲁家族手中(甘地夫人为尼克鲁女儿,其子拉吉夫亦在甘地夫人去世后当总理)。
西方传媒常称赞印度为世界上最大民主国家,但忘记对印度的近半文盲来说,他们始终是被欺压的对象。无法掌握知识,根本难以提升自身的经济、健康及社会地位。只能依靠电视、收音机获取资讯,所以印度政客许多都是前电影明星。文盲们实质沦为上层阶级随意操控的工具。这种缺乏“民权”基础的民主,徒具形式。
其实,任何社会统治阶层,官僚们都或多或少有为自身阶层谋取“私利”(极重要地包括子女教育)的倾向。除非统治阶层利益面临重大挑战,一般都不愿放弃。而印度亦是80年代中面对重要盟友苏联国策重大转变,才开始认真加大基础教育投资。
毛泽东当年要透过文革打倒当权派的其中主要原因,亦是要对付官僚系统维持自身阶层私利的“惯性”。而部分成功西方国家,则采取定期更换政治领导的方法,确保官僚系统不断受不同政治领导的督促、监控。
历史资料显示,大跃进后中国官僚系统采取重城市轻农村策略。1962年小学入学率大幅降低至56.1%(在校生7157万),而普通高中招生更只有43万人,占同龄人口约2%,而大学生占全部在校生比重却从1951年的0.3%大升至1961及1962年的1.1%(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p101)。当时大学生都是解放前入读小学,自然绝大部分来自解放前的上层(识字的20%)家庭。在国家仍文盲充斥时扩张大学教育,不先完成普及基础教育,并采取重城市轻农村策略,似乎显示当时官僚阶层(他们主要住在城市)确是开始显示上述“惯性”。有意或无意地,为自身所属阶级谋取私利。为所属阶级子女谋取最佳教育机会,以持续自身阶层在上层社会的地位。
有些作者认为当时低小学入学率,极少人能入读高中的教育政策符合当时国力。但基础小学教育、扫盲根本无需太大经费。新中国成立前对一般人民来说,读书识字花费巨大是因为识字率只有20%,老师自然值钱,若识字率提高,小学老师供应充足,基础教育无理由再是花费巨大的项目。
十九世纪初期普鲁士、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实施全民教育并非基于任何工业社会基础。很明显,是先有全民教育,才有工业社会国力,决非先有国力,才有全民教育。基础教育发展关键其实只在于政治领导推行政策的决心和能力,而非经济实力。毛泽东当时就有这样的决心及能力。
但实施全民教育,是否就要打倒当时的当权派及整个官僚系统?这实在是不容易简单回答。但从毛大跃进后退居二线,小学入学率急剧下降看来,普及教育政策确在当时遇到很大抵制。而教育改革亦真的是近年众多西方国家的尖锐内政问题。原因是涉及太多不同利益集团,又和每个人的长远利益有切身关系。而历史显示,许多重要的“民权”及“教育权利”都是在统治阶层面对重大挑战时才爭取得到的。例如:1806年普鲁士对拿破仑战争失败,后为追上英法工业革命进程,1807年便改革农奴制,1825年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 网上脑袋进水的人很多呢
进的水越多越敢写,还引经据典
不过总的趋势是在减少
是个好现象
楼主别理他 脑袋不是进水,是进屎!
文革期间毕业的学生大多不学无术。 毛时代还有教育? 该文论据苍白,根本不值一驳
仅凭“普通初中招生数从1963年263.5万大升至1976年2344.3万,普通高中招生数从1963年43.3万大升至1976年861.1万”就论证文革基础教育很成功,是奇谋
怎么不提质量
据我所知,77年高考满分400,录取率是1:29。试题很简单,现在的一般高中生做除了政治估计都能考90多。即便如此,当年录取线是180左右。这说明什么?是否之前学校推行素质教育不学习都去造反了
再说数量,十多年内中学人数从XXX升到XXXX是否很难,称得上是奇谋壮举?永远是跟印度比(论质量总体根本也比不过印度),其实还可以跟更落后的地方比。永远也比不完,永远优越
现在的教育当然未必能说是成功,但和当年比起来,要强上十倍。当年不是拿不拿诺奖的问题,是高中生会不会解初等数学方程的问题
文革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破坏不可估量
所以很反感这类文章颠倒事实为文革贴金,所以当初语气重了些 我是很喜欢看(不是参与, 因为我这方面掌握的资料太少)这类讨论的.
楼主转的文章我觉得不完全对, 但也有很多地方属于开卷有益的地方, 比如, 至少让我了解了一些印度教育的情况. 特别一点发人深思, 就是确实印度现在比我们差好多, 如果能发现比较让人信服的原因, 可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中国的普及教育绝对不能说是谁的"奇谋", 因为"奇谋"是指人准确预料到了未来的好处的非凡做法, 显然不符合中国当时的情形(LZ转的文章风格明显是事后诸葛的味道, 当然是否真的诸葛还有待商榷). 印度现在比我们基础教育差我不认为是文革时的功劳
是八九十年代的成就 印度现在比我们差我不认为是文革时的功劳
是八九十年代的成就
有道理.
看看北韩(估计更普及教育, 但好象吃不饱饭)就知道了. 我刚才的话有歧义,是单指基础教育说的
我认为文革中的基础教育几近形同虚设
恢复高考那年数学二三十分都有录取的(当然是文科)
或许唯一的成就是提高了识字率
但是
一方面非文盲能给经济带来多大作用,值得讨论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文革,识字率会提高更快
而文革对科教,文化的破坏是灾难性的 有道理.
看看北韩(估计更普及教育, 但好象吃不饱饭)就知道了.
中国经济发展之所以比印度快,和威权政治和民族性是分不开的
客观的说,在改革开放后前二十年,威权非常有利于经济发展,未来又是另一回事
目前专制带来的很多问题已暴露出来
北韩纯粹是政府败家,什么都没用
印度目前发展很快,很有潜力,未来必将成为大国 太长了,没有看仔细。但有几点是不能认同楼主那篇论文作者的:
1、小学入学率96%一说,大家都知道就算现在也是不可能有的。
2、入学人数。真的有这么多吗?
3、上山下下乡的政策,作者认为是对的。但实际情况是此政策不是把大家的水平提高,而是把大家的水平降低到同一个档次。就象以前有人认为原始社会比奴隶、封建资本、社会(不是共产)主义好一样。
还有一点,就是就算到了现在,中国的教育投入仅占GDP的不到3%(从来没有超过5%),在全球排100多位,连卢旺达都不如。不知道中国的教育算是成功还失败? Go on
父亲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因为我没经历过文革,所以引用一下他的话
印象就是文革时虽然名曰上学,实际没有人学习的。当年听到恢复高考,仓促复习了一下,竟然被录取了。数学基本是现在初中的内容,但多数题都不会。外语更差。只有语文和政治好拿分,政治考的内容都是阶级斗争天天讲年年讲一类,大家都很熟悉。不考理化史地生是对的,因为那个更没人学,考了大家都完蛋
当年是一千多万人录二十多万,不象现在考了一般都能上的,可以说那二十万是极其不易。可是父亲说参加高考时基本就什么也不会
这就是所谓的教育奇谋,文盲不是单指不识字的才算文盲,如果这种教育继续持续下去,整个中华民族都会变成文盲 我来帖个,若不合适请删
润 之 先 生 纵 论
文章提交者:草翅膀 加贴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cat898.com
二十世纪大半在狂暴而迷乱的动荡岁月中过去了,中国留给世界一个饱经沧桑、忧患的
背影,改革开放缩短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但人们仍然徘徊在一个阴影之中,毛润之,
他的遗产仍然让中国人不得不集体享用。有人称颂他,也有人批判他,还有人试图遗忘
他——但多半徒劳。这个给中国人带来如此深刻而巨大的震荡的毁誉参半的历史人物,
至今仍然争论不休。
润之先生和其他革命家开始信仰共产主义之初,动机是良好甚至高尚的:救国救民。受
时代局限,他们不知道这种乌托邦思想带给人们的会是什么。但是在经历了若干年的革
命洗礼以后,信仰可能依然在,但已经不单纯了。一取决于暴力革命本身的残酷性,对
人性的影响不可忽略,对他们处理与社会的关系,不免产生扭曲;二是参加革命的派系
(或者叫山头)十分复杂,不可避免会争权夺利,党内斗争从走上暴力革命以后就一直
十分残酷,权力对于生存显得格外重要。
这样,到了一九四九年,取得政权的毛以及他的追随者,早已经不是一些单纯的革命者,
暴力革命中他们付出很大代价,理所当然把权力当作囊中之物。在这一点上,农民出身
的和知识分子出身的,心态没什么不同。
开国之初,毛为什么不学华盛顿?毛跟华盛顿是没有可比性的。华盛顿那一代的政治理
念,看“独立宣言”就知道了。思想背景是法国的自由精神与英国的立宪法制,都对他
们产生深深影响。或许,再加上华盛顿本人以及他身边的追随者或同事的品质。
在三四十年代,毛以新民主主义的口号吸引了不少知识分子和其他阶层的追随者,后来
他们到了反右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由于党内斗争一贯激烈残酷,譬如A B团事件等整
人往死里整,毛从没有打算实行真正的党内民主,又怎么可能会是所谓新民主主义真正
信仰者?党的基础理论就是马列主义,实践中就是斯大林主义式的社会主义,本质就是
有别于民主的。
群众基础同样缺乏民主意识,一方面广大基层党员成份多为农民或工人,另一方面党的
性质决定了他们所依靠的社会基础就是工农群众。在以往中国战乱频繁的岁月里,一直
是救亡高于启蒙,革命高于建设,公民启蒙教育一直没有很好的进行过;经济落后造成
教育落后,也制约着国民素质的提高。而在广大的农村,以小农经济为主,漫长的专制
传统和宗法意识一直束缚着农民,造成蒙昧和奴性。至于工人,不过是放下镰刀拿上锤
子的农民而已。
当然,毛的思想,从建国初到一九五七年,从一九五七年的反右到一九六六年以后的文
革,期间也是有变化的脉络可循的。这个脉络,是不断地清除党内外对手和潜在对手,
甚至包括臆对手,强化其帝王思想和毛式乌托邦实践,个人崇拜和个人**渐趋登峰造极
,实际上也背离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社会主义。
对润之先生我有一段认识过程。就个人感情而言,倒也对毛没有什么太大的恶感。但随
着对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了解越多,对他的评价就越往下了。不过凭心而论,那是整整
一代人的社会实践,主要是由于缺乏党内民主,由于个人* *,由于个人崇拜,或许也
由于制度本身的缺陷,更由于整整一两代毛的追随者的盲从,奴性,造成反右,大饥荒
,以及文革等浩劫,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
如何认识毛是一个理念与立场两方面结合的问题。从江山的角度,毛可以说建国有功。
从黎民的角度,值得商榷。至于治国方面,须知道,如果用民主国家的标准来判断,会
认为是不可宽恕的。我觉得他的主要错误,除了以上几次重大事件以外还有:
对于人的生命权很不尊重。他不怕死人,不怕当秦始皇,抗美援朝的结果保存了一个很
坏的政权,现在朝鲜人民很苦,而咱们几十万人牺牲在那里;三年大饥荒死了三千万人
是渎职还是犯罪?文革中主张武斗连党内一起打江山的同志的生命都得不到保障,更别
说那些黑五类了。和平时代死得比战争时代还多,是古今中外罕见的。
愚民政策对中国文化,国民素质破坏极大。以至于今天我们还得面对种种后果。这是他
留给我们最坏的后遗症。这一点,以后我会另外重点谈一下。
乌托邦实践破坏了中国固有的经济形态,造成低效率,封闭,停滞,结果错过了上个世
纪中后期世界经济高速发展期。我们今天还得背着他留下的包袱,公有制改制造成国有
资产大量流失,已经严重违背了社会公正。专制导致绝对腐败,而这个专制就是毛留给
我们的遗产。
毛对工农所有的吸引力建立到掠夺富人财产基础上,从而获得一种民粹主义的蛊惑力,
蒋时代经济体制未必是合理的,但并不等于说瓜分地主富农的财产,将资本家的企业国
有化就是合理的,甚至因此剥夺了很多人的生命,这样的做法经不起历史的考验。我们
现在又回到了私有制,而社会自由度甚至还不如从前。
毛的帝王思想严重,党内斗争手段冷酷无情。他最喜欢读的就是权谋文化的书籍。他的
私生活真相莫辨,这一点随着历史推进必将逐渐暴露于世人面前。他频繁发动党内党外
斗争,通过打压迫害甚至镇压党内外精英,从而剥夺了整整一两代能够思考的大脑。
我觉得必须从二十世纪的历史中得出以下教训:
缺乏良性政治理念的暴力革命产生另一种更缺乏理性的暴力政权,尤其是以下层为主的
暴力革命;一个没有受到有效监督又缺乏良性政治理念和良性政治资源的权力是罪恶之
源;人权曾经被严重忽略,要求我们切实去尊重和保护人权;人们开始认识并接受一些
全球化的普世价值,认识到民主化自由化的趋势是最终无法阻挡的;从某种意义而言,
二十世纪中后期中国的可怕悲剧,每一个身经其历者,都会有各自的心路历程,很多人
都摆脱不了那种原罪,这也提醒人们记住这一深刻的历史教训。但作为一言九鼎的独*
人物,其责任的确是无法推脱的。
但是毛的确现在为一些下层人民,以及其他阶层的人怀念,原因何在?我觉得是当前的
许多社会弊端造成的。
社会公正问题。由于片面强调效率,牺牲根本性的社会公正,改革不能牺牲原则,遗憾
的是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制造成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职工的合法或合理权益没有
得到根本保障。
三农问题。大部分农民陷入绝对性贫困,无法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毛时代还有合作医
疗呢,现在医院收费农民负担不了,教育产业化收费也承担不了,对失业工人也一样。
这涉及到资源支配和利益分配两方面的问题,以往改革的政策面,过于倾向所谓政治精
英和经济精英,牺牲了社会下层的权益。
腐败问题。毛时代尚处于原教旨主义时期,干部在一种意识形态狂热中,尚能自律。干
部和职工收入没大悬殊。现在差距大了,如果是合法的,人们能够接受。问题是,腐败
已蔓延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这种绝对性腐败一方面是党风问题,干部素质问
题,更重要的原因还是监督缺位。没有监督啊!你让执政的自己监督自己,人民起不到
监督作用。谁不爱财啊?谁不爱权啊?人的本性如此,需要监督。当然毛时代不是说没
有腐败,有,毛本人不爱财,稿费基本由秘书帮他掌管,但是为了他抽烟,就专门找四
川的师傅,买了设备搞一个小卷烟车间,大饥荒时代还造滴水洞别墅,这些也很厉害。
但是,腐败程度,绝对不如现在。
历史真相被掩盖,毛依然没有走下神坛。由于毛时代的很多真相目前还在被遮遮掩掩着
,造成人们,尤其是信息渠道不够畅通的人们认知上的错误。这一点不知道大家意识到
没有,对文革的批判与揭露,其实是远远不够的,对其他历史时期更是如此。
十九世纪法国大革命时代的人权宣言说:一切政治结合的目的都是为了保存自然的和不
可让与的人权。当然人类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还有不少路要走,但是西方一些资本主
义国家,现在很象一种社会民主主义了,如瑞典,社会福利非常好。原因何在呢?其实
很简单,只可顺客观规律而为,不可逆客观规律行事。
消灭私有制,主张阶级斗争,建立极权主义制度,束缚人类自由,压制人类的个性,荒
谬的乌托邦思想追求一种伪公正,伪公正背后是更大的不公正:户口制度把农民捆在土
地上,剪刀差掠夺了农民很多财富;工人工资长期徘徊在低水平;干部也有严重官僚主
义;权大于法,动乱不已;阶级斗争、党内斗争、政治运动中很多人成为牺牲品和受害
者。为所欲为,几千万人死于非命,却从不承担相应责任。这一切,就是伴随着他的政
治生涯后半期的历史。
而成功的社会实践告诉我们,自由主义有利于保持竞争,有利于发挥人的创造性,保证
其经济结构的效率。这样竞争的结果是贫富差别大了,但是他们的公民社会组织充分发
挥调节作用,在民主制度下能够为下层争取到越来越多的社会福利,如失业金、免费医
疗等。公民社会,是国家与个人之间必不可少的缓冲区域。而我们现在努力的目标,就
是要建立一个构筑在公民社会基础上的民主制度,保障宪政下的公民的自由和权益,保
护弱势的公民。
历史本身证明了一切,然而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应该很明白了,结果却并不是这样:
付出了那么漫长而巨大的代价,我们又汲取了多少教训?又明白了多少道理?又是在怎
样迎接这个新的世纪?民主,依然是一个遥远不可及的梦幻。 伟人赋
前不见古人,先人拂袖去;后不见来者,子孙无颜跟。天地悠悠,生你孽种,怆然泪下,有你恶棍。
始皇没你毒,希魔无你狠;玩弄老百姓,覆手起乌云。吃糠不说饿,苦水似甘霖。思想遭阉割,被奸生亢奋。指鹿岂为马,野猪做麒麟。过河即拆桥,翻脸不认人。亩产能过万,认贼作至亲,古往无圣贤,天下独你尊。麻雀尚不放,何况众草民。
千古帝王,谁有你荣耀?万里河山,何处不行淫!呼万岁、祝无疆、树塑像,请示汇报忠心舞;红宝书、语录歌、佩像章,举国上下为你狂。饿殍数亿万,全国惟你胖;人皆有罪过,唯你放光芒。 中国民族精神还没有进入现代。
赞同
希望还是有的 您算极少数了
如果学一元二次方程没用,学别的都没用
如果基础教育只要扫扫盲,再统一灌输灌输政治思想
太可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