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卡"与"马-卡"究竟有什么区别???
http://www.tianlang.com.cn/twkp/twyq/tian.htm其中谈到:
卡赛格林式或简称卡式 (Cassegrain)
利用一块双曲面凸镜(Convex hyperboloid)作为副镜,在主镜焦点前将光线聚集,穿过主镜一个圆孔而聚焦在主镜之后。因为经过一次反射,所以镜筒可以缩短,但视场较窄,像散较牛顿式严重,同时有少许场曲(Curvature of field)。
由于反射式望远镜只要磨制一个光学面,所以以同一口径而论,价钱较折射镜为廉。普通天文爱好者,拥有150mm、200mm口径的为数不少,反射式望远镜同时可以自己磨制。
折反射望远镜 (Catadioptric telescope)
这是一类同时利用折射与反射原理的望远镜,是1930 年由施密特(Schmidt)发明用作天文摄影。主要是利用一球面凹镜作为主镜以消除彗形像差,同时利用一非球面透镜(Aspheric Iens)放于主镜前适当位置作为矫正镜(Corrector)以矫正主镜的球面差。这样可以得出一个阔角(可达40一50度)的视场而没有一般反射镜常有的球面差与彗形像差,只有矫正镜做成的轻微色差而已。摄影用的施密特望远镜,焦比方面可以做到很小(通常在f1至f3间,最小可达〞0.6),因此很适宜于星野及星云摄影。不过唯一的缺点是有一定的场曲,因此底片必须同样变曲来适应(用特别的底片座承接),同时底片是放在望远镜筒内,故此只能逐张放入。
一般天文爱好者用的是施密特卡式折反射望远镜(Schmidt- cassegrain),利用一块凸镜作为副镜,在主镜焦点前将光线聚集,穿过主镜一个圆孔而聚焦在主镜之后。因为经过一次反射,所以镜筒可以缩短,通常焦比在f6.4至f10之间。
除了施密特卡式(Schmidt- cassegrain)外及还有马克苏托夫(Maksutov)设计都是利用矫正镜及利用一块凸镜作为副镜,在主镜焦点前将光线聚集,穿过主镜一个圆孔而聚焦在主镜之后。近年十分流行的折反射望远镜如 "Celestron”及“Meade”都是利用施密特卡式(Schmidt-cassegrain)原理构成,而"Questar"、“Meade”的ETX 系列及"Intes"则利用马克苏托夫式原理。
但仍不知"施-卡"与"马-卡"究竟有什么区别??? 施式和卡式主要是前方的改正镜不同。 施卡的改正镜是一片非球面透镜,马卡的是一弯月型透镜
终于弄明白了
原来是副镜的不同 来个大个的 ^^ 大镜子 哪里转的,错误是一大堆! 老外写的, Meade的,72页的说明书, 好好学学吧http://www.meade.com/lx200gps/index.html
http://www.meade.com/lx200gps/index.html有PDF文件, 自己下载吧, 附件太大, 受限制无法上传 其实Schimt-Cassegarin
Maksotov-Cassegarin
Ritchey-Chrétien这三种设计都有类似之处, 又不太一样, 新手很容易被忽悠 :lol: 新手先看“应用光学”吧,你!
哪里转的,错误是一大堆!
还烦请扫雷兄 批评指正啊!
Re: 终于弄明白了
这话错到家了。原来是副镜的不同 老外称"Secondary Mirror" 应该翻译成什么? 第二块镜子???
折反之间的差别主要是球面还是双曲面, 细节之处不同点还是很多. Correcting Plate是指修正\校正镜, 但中央(Secondary Mirror)部分也是不同的,
我的意思是这两部分是"副镜",
副镜在光学中是专有名词吗? 该如何解释? 如“主要是利用一球面凹镜作为主镜以消除彗形像差”
也许是看了这段,常有人说抛物面消球差,留彗差
反之则是球面有球差,消彗差。 如“主要是利用一球面凹镜作为主镜以消除彗形像差”
也许是看了这段,常有人说抛物面消球差,留彗差
反之则是球面有球差,消彗差。 Secondary Mirror是副镜的意思。
施卡和马卡的副镜都是同一类型的,差别是差在校正镜。
Correcting Plate是指修正\校正镜, 但中央(Secondary Mirror)部分也是不同的,
我的意思是这两部分是"副镜",
副镜在光学中是专有名词吗? 该如何解释? 折反一般都是球面的。
纯反射镜则有球面和非球面的差别。
你的基础知识很差啊。
老外称"Secondary Mirror" 应该翻译成什么? 第二块镜子???
折反之间的差别主要是球面还是双曲面, 细节之处不同点还是很多.
这话错到家了。
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