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关于王思潮的创纪录的垃圾文章(写这种文章该挨嘴巴)
明日可观有趣天象 月亮变成阴阳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1日18:10 北京晚报
新华社南京讯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研究员介绍,明日凌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观赏到月亮遮掩角宿一这颗亮星的少见天象,公众可观赏到夜空上演一场“东方苍龙”和我们捉迷藏的游戏。
王思潮介绍,明日凌晨,月亮将变成阴阳脸,东半边是白脸,西半边是黑脸,黑脸难以看到。在明天天亮前,人们可以看到一颗亮星从东边静悄悄地靠近月亮的白脸,然后躲
进月亮的后面,要过一个多小时,才从西边的黑脸飘然逸出(少数地区可看到角宿一从月亮的白脸上面逸出),此时“东方苍龙”捉迷藏游戏结束。
王思潮提醒,有条件的公众可用摄像机、数码相机、望远镜、精确的钟表记录下这次有趣的天象。北京,掩始5时40分,掩终6时46分。蔡玉高 周润健
****
如果说王思潮以前的文章是“垃圾”,可这次“垃圾”得可以破世界纪录了。
如果此文确为王所写,他该挨嘴巴,如果此文为记者杜撰,王该扇他个嘴巴! 看来记者以为老百姓白痴得连下弦月都不认得了! 呵呵 见多了就吐啊吐啊吐习惯了
这样东西越来越多啊 看来记者以为老百姓白痴得连下弦月都不认得了!
我觉得你反应有一点过度了. 记者可能有些问题.
"阴阳脸"的说法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有问题的是"明日凌晨,月亮将变成阴阳脸"这句话, 很容易让人误解. 月亮的位相变化是缓慢的, 这句话好象误导人们认为月亮似乎那天有什么突变. 我想,应该是记者的发挥吧, 专业人员没可能这么说的. 应当是记者作怪。 什么记者啊?!?!真会“细致描写”!我晕。我还以为要发生月蚀了呢!这样的报道我还头一回见到。好像这类事都是他(王思潮)出头。好像给小孩讲故事一样。
只能说是“添油加醋”。 呵呵,如果你接受过记者采访,
然后又看过他对你的访谈的报纸之后,你会理解王老师的
^^ 没什么呀!!这只是形容而已,没什么不对的!! hehe............... 呵呵,如果你接受过记者采访,
然后又看过他对你的访谈的报纸之后,你会理解王老师的
^^
负责任的记者在采访过专业性比较强自己不是很理解的东西应该在完稿后请被采访人在审核一下. 负责任的记者在采访过专业性比较强自己不是很理解的东西应该在完稿后请被采访人在审核一下.
我不觉得这种比喻有什么不妥之处
不要忘了这是对公众的新闻,不是对天文爱好者的
适合各种层次的民众,我认为即使这话是出自王之口,也是记者对一些专业术语不懂,王用了个比喻,经记者大笔一挥,去掉专业的字眼,留下的是单纯的比喻,就变成这个样了
记者这种随意曲解的写稿方式我是领教过的。
很遗憾
现在负责任的记者并不多 啊。。陰天阿!我都快氣瘋了 :( 还记得05年奥赛初赛题吗?
:arrow: 出现罕见的日月同辉现象!
不能怪王思潮,又不能不怪他,没打个恰当的比喻。他应该自己写好稿子,如遇记者采访,直接给他此稿,如记者改一个字,算他违法。
大家可以看看天津专版上的有关科普的东西,我们天津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这个人乱写。。。。。很恶心。 还记得05年奥赛初赛题吗?
:arrow: 出现罕见的日月同辉现象!
不能怪王思潮,又不能不怪他,没打个恰当的比喻。他应该自己写好稿子,如遇记者采访,直接给他此稿,如记者改一个字,算他违法。
大家可以看看天津专版上的有关科普的东西,我们天津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是啊!日月同辉,把月亮的本事给夸张了。 ^^ Rantisi写到
看来记者以为老百姓白痴得连下弦月都不认得了!
呵呵!你高估了公众的科学素养,现在的确大部分公众不知道什么是上弦月或下弦月
我们对这种记者行为应该痛斥,但不应这样指责王思潮老师 他应该自己写好稿子,如遇记者采访,直接给他此稿
大家可以看看天津专版上的有关科普的东西,我们天津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我也这样做过,但报纸出来之后,-------
惨不忍睹! 校刊找我写月蚀的文章,出来后差不多也是一塌糊涂
还有3帖 这篇文章那里不妥?
对于天文科普,我们就要用能使群众爱看、易懂的语句。
如果这都不行,那我们干脆将《希腊天文神话故事》烧掉算了。
甚至我们要将牛郎、织女划入迷信。
我们是搞科普,科普就要有趣味易懂才行。
我认为这篇文章没有不妥之处。 现在的记者报道天文方面的新闻,是漏洞百出,任何一篇天文报道,被他们修饰后,都成了谬论!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