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天文学
天文学 作者:侯宝林
甲 说相声啊,一上台让人看着就好像他得有多大学问。
乙 那倒是。
甲 啊,这不容易啊。
乙 哎。
甲 做个相声演员最难了。
乙 当然了。告诉你,甭说别人,就是我这样的相声演员哪——嘿!就不可多得。
甲 啊,很少……
乙 嘿嘿,对。
甲 就您这轮廓、面形什么的都很少。
乙 哎,你不要看外表哇。
甲 您说什么呀?学问?
乙 哎。
甲 您都有什么学问?
乙 要提起这个学问,那可大啦!
甲 啊。
乙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
甲 了不起。
乙 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抱膝委坐自比管仲、乐毅之贤,笑傲风月,未出茅庐便知
三分天下。
甲 噢,这就是您?
乙 这是诸葛亮。
甲 我问的是您,您说诸葛亮干嘛?
乙 哎,我比诸葛亮有能耐呀。
甲 噢,您说说。
乙 七岁习文是九岁学武哇。
甲 啊。
乙 一十三岁拜为水军督都,统领江东六军八十一州,统带千军万马,执掌生杀之权。
甲 嗯。
乙 施苦肉,献连环,借东风,烧战船。只烧得曹操八十三万人马,尽都望风而窜!
甲 这是您哪?
乙 周瑜。
甲 这不废话吗。我问您,您说周瑜、诸葛亮干什么呀?
乙 我比周瑜、诸葛亮有本事呀。
甲 啊?那您有什么本事呀?
乙 吃得多呀。
甲 噢,饭桶啊!
乙 谁是饭桶啊?
甲 您是饭桶啊,吃得过,可不饭桶吗。
乙 我呀,知道得多。
甲 知道得多,我听说吃得多。
乙 知道得多。
甲 噢,那究竟你有什么学问呢?
乙 我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
甲 行,行行,您甭说了,您又跑诸葛亮那儿去了。
乙 这是我的能耐呀。
甲 您说什么?您懂天文学呀?
乙 对呀。
甲 那好极啦, 我喜欢,我得跟您学学。
乙 哎,咱们相互研究吧。
甲 我可不敢那么说,我只是看过一点儿书。
乙 您看过什么书哇?
甲 什么……《实用天文学》、《航海天文学》呀,《天文知识》呀,《飞出地球去》呀。
乙 哎,那不深哪,那浅得很哪!
甲 是吗?我这浅些。
乙 研究天文学,那可不容易。
甲 是嘛,它是一门科学嘛。
乙 那是呀,也应该说天文学是所有的学问的泉源。
甲 噢,这就更不懂了。
乙 这个天文学呀不容易研究。
甲 那您说怎么研究呢?
乙 哎,天上还有一层天。
甲 嗯?怎,怎么讲?天上还有一层天?
乙 当然啦!要不玉皇大帝他住在哪儿啊?
甲 不知道嘛。
乙 还是的。研究天文学,你还得研究天的构造。
甲 整个天体。
乙 哎。天是什么构造的?
甲 不敢说,不敢说。
乙 那你不知道哇?
甲 确实不知道。
乙 你不知道,告诉你呀,天哪,是大石头做的。
甲 啊,天上有一层大石头?没听说过。
乙 没听说过?女娲炼石补天。
甲 这故事我听说过。
乙 听说过吧。炼了是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儿。
甲 你瞧,还有数。
乙 当然了,补天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儿,剩下一块儿就仍在了青埂峰下。
甲 噢,青埂峰下。
乙 对,年陈日久,受了日精月华这么一照,成精了。
甲 嗬!
乙 后天遇见一位得道的高僧。
甲 嗯。
乙 把它给带到尘世,投生到贾府,起名叫贾宝玉。
甲 啊。
乙 他跟林黛玉他们是姑表兄妹……
甲 哎,问一下,先生,怎么您这里还有《红楼梦》啊?
乙 啊,参考资料嘛。
甲 啊!研究天文学就得看《红楼梦》?
乙 当然啦!
甲 哎呀,这可难了,这研究起来多复杂呀。
乙 噢,复杂呀?
甲 啊。
乙 那不要紧哪,告诉你一个省事的办法呀。
甲 那好,那好。
乙 又简单啊,还又容易研究。
甲 您说怎么研究呢?
乙 研究人嘛。
甲 人?人跟天文学有关系?
乙 有关系,大有关系。
甲 有什么关系呀?
乙 哎,人身上有什么,天上就有什么。
甲 啊……您怎么说……我不敢说。
乙 告诉你,人哪,有四肢。
甲 啊,四肢。
乙 天就有四时。
甲 啊,四时。
乙 人有五脏。
甲 啊。
乙 天就有五行。
甲 啊。
乙 人有无数的毛孔啊,天有无数的星斗。
甲 嗯。
乙 知道了吧?
甲 知道,知道。
乙 人有三百六十骨头节儿,天就有三百六十天。
甲 先生,一年——它是三百六十五天。
乙 那你说的是阳历呀。
甲 那您说的是……
乙 我说的是阴历呀。
甲 这,这不好往一块儿研究。
乙 天圆地方,人是头圆脚方。
甲 这句话您再说一回,没听明白,怎么个意思?
乙 人哪,脑袋是圆的。
甲 圆的。
乙 脚哇,是方的。
甲 脚是方的?
乙 哎。
甲 啊,脚是长条的。
乙 长条的?你有几只脚啊?
甲 两只。
乙 还是的呀,你要把两只脚并一块儿,那不是方的吗?
甲 这要是瘸子还麻烦啦,啊,这是天圆地方。
乙 告诉你,这人跟天是完全一样的。
甲 完全一样,一点儿都不差?
乙 一点儿不差。
甲 啊。
乙 你比如说吧,人的五脏,这心、肝、脾、肺、肾。
甲 是呀。
乙 也属于五行,金、木、水、火、土。
甲 嗯。
乙 五行啊又旺于四时。
甲 怎么您说这个我一点儿都不懂啊?
乙 你听着呀。
甲 哎,听着,听着。
乙 一年哪是四季,春夏秋冬。
甲 啊,这我懂。
乙 懂吧?春天哪,是木旺。
甲 这怎么讲?
乙 你瞧,人的肝就属于木。要怎么,人一到春天爱犯肝火,爱发脾气,犯态度。那是怎么回事儿?
甲 怎么回事儿?那是修养不高哇。
乙 嗯?不在啊!不在,不在。
甲 怎么,怎么?
乙 你这个说法不科学?
甲 您这个说法科学?
乙 它木能生火嘛。
甲 这人一到春天就不好团结了?
乙 是。
甲 咱不懂,咱不懂。那么夏天呢?
乙 夏天火旺啊。
甲 火又怎么回事儿?
乙 人的心就属火呀。
甲 心属火。
乙 天气这么一热啊,爱吃凉的,爱吃冰棍啊,来个冰激凌啊……
甲 对了,这阵儿没有卖冰激凌的。
乙 还是的,他干吗吃凉的呀?他心火大呀。
甲 嗯,那秋天呢?
乙 秋天属金哪,金,金是什么?脾就属金。
甲 噢。
乙 天一凉快儿了,人就吃得多。
甲 对,这倒对,天凉快了,人是多吃点儿。
乙 哎,冬天,冬天是水旺吧?
甲 水。
乙 人的肾就属水。
甲 肾水。
乙 肾水嘛,你看一到冬天,得流行病的少,什么闹霍乱的,什么闹痢疾呀,有吗?
甲 那是没有了,冬天天冷啦,那种细菌它活动就差了。
乙 不对呀,你这个观点不正确的。
甲 那还听您这正确的吧。
乙 因为人到冬天他肾水旺,他的抵抗力强,所以百病不生。
甲 您瞧瞧。
乙 又皆因哪,人到冬天都爱吃萝卜。
甲 这吃萝卜也有关系?
乙 有关系啊。
甲 噢,不懂。
乙 有这么四句诗,可以证明这个理论。
甲 啊,什么诗啊?
乙 “一过九月九,大夫丢了手,家家吃萝卜,病打何处有。”
甲 还是韵文的,这诗。
乙 还有两句诗,更可以证明这个理论。
甲 它是怎么说?
乙 “吃着萝卜喝酽茶,气得大夫满街爬。”
甲 什么乱七八糟的。您说了半天,这跟天文学他什么关系呀?
乙 你说着呀,这不来了嘛。
甲 噢,这还没来嘛。
乙 人有二目。
甲 哎。
乙 天有日月。
甲 啊。
乙 人的两只眼睛可以观察世间万事。
甲 啊。
乙 天上日月的光华,它能够照亮宇宙。
甲 您说人这俩眼睛跟天上的日月完全一样,那怎么能一样呢?
乙 那你说怎么不一样啊?
甲 日月它不同时出来呀。
乙 是啊。
甲
白天是太阳,晚上是月亮。人的俩眼睛老得睁着呀,你能睁一个闭一个吗?白天这个,晚上这个,啊?有这样的吗?
乙 这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哪?
甲 我就理解不了嘛。
乙 这不过是个休息的问题。
甲 噢,这跟休息有关系。
乙 白天太阳出来工作,它晚上休息。
甲 晚上休息。
乙 晚上有太阳吗?
甲 没有。
乙 那是它休息啦。晚上月亮出来工作。
甲 啊。
乙 白天休息。白天没月亮吧?
甲 是啊,没有。
乙 还是的,人的眼睛白天睁着那就是工作,晚上睡觉了闭上了,那就是休息呀。
甲 嗯。
乙 日月是两班制,人的眼睛是一班制。
甲 日月就跟演话剧似的。
乙 哎,对了。
甲 AB制是吧?
乙 哎,对了。
甲 嗬!
乙 怎么样?
甲 不成!
乙 怎么?
甲 我,我……我不同意。
乙 怎么不同意?
甲 不能一样。
乙 怎么不能一样呢?
甲 天气有好坏呀。
乙 是啊,他人的眼睛也有好坏啊。
甲 嗯?
乙 他有近视,有远视,有散光,有沙眼,它不是有好有坏吗?
甲 不是,我说呀,有时候它阴天,你什么都看不见哪。
乙 是呀,人有时候眼睛要起朦了,不什么也看不见了吗?
甲 那也不同。
乙 怎么不同?
甲 那有时候天上有点儿火烧云,红的,人有吗?
乙 啊,那有时候还掉点儿,下点儿小雨儿……
乙 哎,人有迎风流泪呀。
甲 那比如说有一天,落太阳的时候,有点儿假阴天。
乙 嗯。
甲 又有点儿火烧云,还掉几个点儿,人怎么比呢?
乙 那就是烂眼边带迎风流泪,还有点儿雀朦眼。
甲 这人甭出门了。哎呀,您这个研究的学问可真了不起呀!
乙 怎么样?
甲 像您这么大学问,怎么不到科学院做点儿事儿去?
乙 科学院干什么?
甲 像什么天气台、天文馆哪,您那儿去工作合适啊。
乙 啊,上次劳动局给我介绍啦。
甲 劳动局介绍?
乙 让我到天文馆做点儿事。
甲 噢。
乙 后来我一考虑这个工作不太合适。
甲 让您搞什么工作呢?
乙 那可大啦——烧锅炉。
原作 侯宝林
1957.12.24 哈哈!这个我看过.里面那人真是天文学家!受教! :lol: :lol: :lol: :lol: :lol: :lol: :mrgreen: 这个以前就看过了,不愧是```` ^^ :shock: 咋了楼上 呵呵。。。 咋了楼上乐极生悲——疯了!!! :lol: 你楼上是我哎,我没疯,就是觉得好笑 我说你喜欢接招!好的坏的全包了!佩服~~ :mrgreen: 我傻~ 真傻~ 五体~ :mrgreen: 投地~
学你的! 找不到这个的MP3 :( 我现在道是很想听听郭德刚是怎么演绎这个老段子的.. 8)
只不过要订他的专场票实在是太不易了...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