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块玻璃粘住了,大虾帮帮忙啊
:cry: 在磨800#砂时,两块玻璃紧紧粘在一起,用过各种方法(酒精,热水浸,电吹风),现已暴晒7天,都无济于事。 大虾、大虾... ...谢谢啊! :cry: 放在水里等,二天就自动脱开了。 没错,水泡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心急,泡5小时候偶,把你的主镜边缘包上厚厚的布,找一个前面也包上布的锤轻轻敲击,也会脱落的 用煤油试试看!我用这方法分开过一个。 :D 等俺试试,谢谢啊! 楼上的朋友们说的都对,但你拿出来暴晒就不对了,应当用水泡,几天后会分开,晒了后时间会长一些,,我当时心急,还用开水煮过,呵呵,严重不推荐用此方法,因为火侯,温度控制,用时较长,也很危险,问一句,怎么能用到#800 这么细的磨料?我当时用到300多号氧化铝就觉得精磨够了,主镜一滑我就知道完了,又得两天了.#800怎么推拉?做点别的,耐心等待吧! 请问,800号用不到吗? :shock: 我都用到1200号才抛光啊 :shock: 难道有什么好办法不用到800号? 对于磨料标号我也觉得有疑问,当时我带的磨镜班的同学给我了一盒'精磨膏',标称#1200,是一种脂状混合物,用酒精洗涤后,我发现和我用的标称#280碳化硅细度差不多,我也有疑问,后来没细究,但我的#360号氧化铝,物理性质,外观,手感,和抛光用氧化铁红类似,而且在精磨时的手感是无磨擦力,有一层水/气垫的感觉,时间还持续较短,很快就觉得推拉不动了,还不能停,马上滑出工具玻璃,不然一定粘得牢牢的. 磨料的粒度
粒度号 基本尺寸范围(微米) 粒度号 基本尺寸范围(微米)
16# 1400--1180 120# 125--106
20# 1180--1000 150# 106--75
22# 1000-850 180# 90--63
24# 850--710 220# 75--53
30# 710--600 240# 75--53
36# 600--500 W63 63--50
40# 500--425 W50 50--40
46# 425--355 W40 40--28
54# 355--300 W28 28--20
60# 300--250 W20 20--14
70# 250--212 W14 14--10
80# 212--180 W10 10--7
90# 180--150 W7 7--5
100# 150--125 W5 5--3.5 #800和#1200 的对比粒度是多少微米.#220和#240是一样的?说实话,没有太在乎商家标的号数,更多的是凭经验,手感,觉得合适就买了,也没管它是#320还是#1200.但是就抛光前的光洁度我觉得是够了的.
还有一点应当注意的,不要太追求磨料的细度,太细导致磨镜运动不平滑连续,还要用力克服太细导致的额外阻力,反而会破坏面形的精度. #800和#1200 的对比粒度是多少微米. 对于磨料标号我也觉得有疑问,当时我带的磨镜班的同学给我了一盒'精磨膏',标称#1200,是一种脂状混合物,用酒精洗涤后,我发现和我用的标称#280碳化硅细度差不多,我也有疑问,后来没细究,但我的#360号氧化铝,物理性质,外观,手感,和抛光用氧化铁红类似,而且在精磨时的手感是无磨擦力,有一层水/气垫的感觉,时间还持续较短,很快就觉得推拉不动了,还不能停,马上滑出工具玻璃,不然一定粘得牢牢的.
使用前最好能用显微镜看一下,以确认磨料的粒度,否则要耽误很多时间。 ^^ ^^ 再看看这个,卖料的老板说800#=W20,比300#细多了,磨出的镜面小角度能见反射像。同意david Li,时间长了,完全可以凭经验磨出满意的镜子。
标准号 GB/T2481.2-1998
230 53.0±3.0
240 44.5±2.0
280 36.5±1.5
320 29.2±1.5
360 22.8±1.5
400 17.3±1.0
500 12.8±1.0
600 9.3±1.0
700 --
800 6.5±1.0
1000 4.5±0.8
1200 3.0±0.5 是的,一般不会用显微镜的,但是,30度角看灯丝反光是个常用方法,颜色从桔红到桔黄(白炽灯),颜色越浅镜面越光滑。 我以前磨镜时也遇到过这个问题,放在一盆自来水里泡着不管他,吃完饭睡了午觉就自己开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