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摄深空,maxvistion 60420中的七姊妹(m45)
昨夜的天气不算很好,天空有薄云。目视星等也在2等以上。这次专心拍M45,没想到的是M45在小折射的视场中是这样大,几乎占据看了整个视场。光害依旧严重,处理完后也是颜色怪怪的,云气完全看不到。唉!无奈!拍摄器材:
相机:nikon e5400
望远镜:maxvision 60420折射,K20目镜,自制镜头接环
赤道仪:EQ-1,自制电跟踪,自制云台板
导星镜:5x24寻星镜改制
导星方式:840K+笔记本+K3CCDTools,手动导星
拍摄参数:ISO400,F2.8,60″X4+180″X6 (10张叠加) :mrgreen:加油,柔焦效果好,看来有点云有好处 :D 上单反吧 :mrgreen: 其实一开始就没有指望这样的器材能够出什么样的好PP,但是拍出来之后觉得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同时感觉在现有器材的条件下还有提高的潜力。
一是提高手动导星的准确性,精确的对极轴,在拍摄的全部PP中,发现有个别几张180″的照片星点很圆,说明只要调整得当,跟踪还是可以的。
二是提高对焦的精确性,5400的LCD太小,即使是用亮星来对焦也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拍摄后回放,才能确定对焦是否准确,这一点还需要摸索。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观测环境。目前在市区的观测环境的确太糟糕了,应该说完全不适合拍摄深空,大多数时候目视星等在1等左右,最好的情况(极个别)目视能达到3等,光害严重,曝光时间稍微长一点就满天橘红色。观测环境对摄影的影响我是深有体会,在广州和在红土地同样拍摄银河,同样的器材和参数,在广州根本就拍不到银河,在红土地却非常清晰壮观。
因此,我觉得下一步是要进行一次外出观测拍摄。找一个好的环境,再看看能够提高多少。 等你研究得心应手之后再玩单反或者制冷CCD,我估计就是高手了 :mrgreen: ,不过玩深空确实是个辛苦活,兄弟,支持你! :shock: 好好 5400 有3分钟的暴光时间?
我的4300 是8秒 加了快门线听说有60秒啊.你有3分钟,强. 5400 有3分钟的暴光时间?
我的4300 是8秒 加了快门线听说有60秒啊.你有3分钟,强.
以前很少见到有同好使用nikon e5400拍星空的,当时选相机的时候发现这款相机有很多功能非常适合天文摄影。首先就是有长时间曝光,最长可以达到10分钟,这在消费级DC中是非常少有的;再就是支持T门,这对天文摄影实在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长时间曝光的时候不需要总是按住快门不放,既省去了快门线,也可以避免按住快门导致的相机抖动;三是5400支持raw格式的照片输出,这在消费级DC中也是少有的;另外5400的噪声控制明显优于4500,这也是当时选择这款相机的原因之一;5400的外型设计也比较适合抓握,手感也优于4500。 也是接了37的套筒再转28mm接 PL目镜? 5400是45mm的螺纹,接一个45-52mm的接环,再用PVC做一个接环,直接套在目镜上。 :mrgreen: 楼住辛苦!顶一下!继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