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研成果90%无实际价值
9月5日,全国政协常委张涛指出,每年国家统计的数万项科研“成果”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无实际价值,形成了大量的“科技泡沫”.据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记者崔清新刘铮顾瑞珍)几位科学家5日在北京表示,科技界必须改革以“量”为核心的评估体系,否则因其所引发的浮躁学风和“科技泡沫”将阻碍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在参加全国政协“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专题协商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佳洱说:“一个人一辈子能做成一两件了不起的事就很不容易了.科技创新重在质量,不能盲目追求论文数量.”据统计,我国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的数量已居世界第五,但1994年至2004 年十年间每篇文章的平均索引率却排在第120位之后.他说:“攀比数量统计的做法不仅使科技人员忽视对重大科学技术目标的追求,还容易引发学风的浮躁.” 美国物理学会期刊总编马丁·布鲁姆曾指出中国论文质量下降的问题.该期刊透露,在过去十多年中,来自中国的论文数量大幅增加,但质量却在降低.
全国政协常委张涛说:“由于科研活动远离经济与社会实际以及立项和评估中的问题,出现了大量的科技泡沫,导致我国在国际科技总体实力竞争中长期处于弱势.”他指出,每年国家统计的数万项科研“成果”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无实际价值,形成了大量的“科技泡沫”.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冯培恩说:“我国不少科研院所和高校在人才评价中只看重科研成果数量而不注重其质量和科学意义,导致科研人员急功近利,为获奖和晋升而搞'短、平、快',成果得不到转化,甚至还催生种种学术不端行为.”近期我国乃至世界科学界发生的几件事无不与学术评价体系有关.震惊中外的 “汉芯事件”以上海交大撤销陈进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解除其教授聘用合同而收场.不少专家警告,要警惕韩国“黄禹锡事件”在中国上演.
http://cimg2.163.com/cnews/2006/9/7/20060907023501c289d.jpg 是应该动动手术了 如果加上这里的
http://www.physicswd.com/ch/index_ch.html
大概这个比例就不仅仅是90%了。
超过99%也说不定。
说成“科技泡沫”是一种比较含蓄的方式,最终,很多可能会归结到“野心泡沫”中去。这才是真正的悲哀。 论文是要解决具体科学问题,发表论文不应该成为最终目的,即使论文数量第一了又怎么样?什么问题也没解决,到是完成了指标、得到了学位或者职位。
如果把发表论文数量当目的或者当成非科研为目的的工具,那就好办了,现在有专门写各种科学论文的枪手,一天写一篇也没问题,只要支付论文写作费用。
还有专门为苦于没处发论文的人办的杂志,这是好事情,否则老师和学生都没法活了快,老师要出书,出版社相对就少了,老师学生都要发论文,杂志就更少了,不够用啊,谁造成的?
这样下去不久的将来中国论文一定第一,论文大跃进是必然的。将来中国论文一定能亩产十万斤。 :mrgreen: 早就应该治理一下了 非常同意张涛先生的观点。
科学的精髓在于实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能够取得胜利在于它的实事求是。后来的失败在于脱落实际。邓小平思想的成功也在于它的实事求是。后来的人不知此精髓而追求名利,与道相背。其结果必然是失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