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狼摄星人 发表于 2007-1-25 08:16

腊八节的来源

在我国民间,每逢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人们要过“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根据古书记载,在我国远古时代,“腊”本是一种祭礼。在商代,每年人们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以冬祀的规模最大也最隆重,后来称为“腊祭”。因此,人们就将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将举行冬祭这天称为“腊日”。《史记·泰本记》载:“惠文君十二年,初腊”。张守节正义:“十二月腊日也……猎禽兽以岁终祭先祖,固立此日也。”腊日当时并不是固定在十二月初八,从先秦起,被当作“年节”欢度。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不过在这一天并不吃腊八粥,而只是作为祭奉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人们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并祈求丰收和吉祥。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驱疫。”可见人们在祭祀中,还举行击鼓和驱疫活动,预祝来年丰收和表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供佛。腊八粥也叫“佛粥”,还有称“五味粥”、“七宝粥”的。据《雍和宫志》记载,腊八盛典分熬粥,供粥、献粥,舍粥四大幕。从腊月初一开始,总管内务府就派司员把上等的奶油,小米,江米,羊肉丁和五谷杂粮,以及红枣、桂元、核桃仁,葡萄干、瓜子仁、青红丝等干果一车车运来,到初五方能运齐。初七清晨开始生火,到初八凌晨粥才能全部熬好。一共熬六锅:第一锅供佛,第二锅献给皇帝和宫内;第三锅给王公大臣和大喇嘛;第四锅给文武百官以及封寄给各省的地方大吏3第五锅分给雍和宫的众喇嘛;第六锅加上前
五锅剩的,就作为施舍的腊八粥了。雍和宫院内,至今还陈放着当年熬腊八粥用的大铜锅,直径2米,深1.5米,重约8吨.
时至今日,北京,东北,胶东,皖中等地,以及江浙沿海,西北的一些地区,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在江南也有不喝腊八粥,而只炒腊八菜(也叫八宝莱)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色香味形俱佳的腊八粥、腊八面、腊八蒜,腊八莱,实际上已成为有趣的节令小吃了

花楹 发表于 2007-1-26 20:02

以后本版应该弄一个专门介绍科普知识的帖,这样比较好

天外〃飞仙 发表于 2007-1-26 22:44

我不明白为什么腊八吃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腊八节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