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尼康D70s,固定方位,间隔5分钟,拍摄月球,得到一系列月球不同位置的照片,想叠加在一起。 原帖由 ssry 于 2007-1-30 14:44 发表
记得有人用平均法来叠加,
就是100%—20%之间平均。
如5张叠加:100%80%60%40%20%
不知对不对?
這樣疊出來的效果也是不對勁,底圖的比重變得很低 原帖由 vincent 于 2007-1-30 17:12 发表
我说一下原始需求吧,这样大家讨论起来有个例子。
使用尼康D70s,固定方位,间隔5分钟,拍摄月球,得到一系列月球不同位置的照片,想叠加在一起。 ...
用「機槍手」的方法對齊圖層,然後透明度按「底圖透明度為100%,第二層50%,第三層33% (1/3),第四層25% (1/4)...」的設置便是。 用17楼的方法叠星空增加可见星等比较合适。 用18楼、24楼的方法叠不同暴光时间的深空天体层次感比较强,不知我的理解对不对::31:: 这个问题一直以来也困扰着我, 不知到底怎么叠加才能得到最佳效果.学习了! 收藏此贴!!! 原帖由 ssry 于 2007-1-30 22:16 发表
用18楼、24楼的方法叠不同暴光时间的深空天体层次感比较强,不知我的理解对不对::31::
不對::35:: ::27:: 因為實際疊加時星點(相當於試驗中畫的白點)是要對齊疊合的,假設所有相片的質量一致、疊加的目的在於消除雜訊,這兩個方法的結果便是比重大的圖層的雜訊影響便會大了,並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但如果相片質量不同,有比重的疊加法便有用了。例如可把最高的比重給予最高質量的相片來達至最佳的效果。不過那更複雜了,當那「透明度」的意義還沒完全弄明白時更難說怎樣設定才能得到正確的比重。 原帖由 vincent 于 2007-1-30 17:12 发表
我说一下原始需求吧,这样大家讨论起来有个例子。
使用尼康D70s,固定方位,间隔5分钟,拍摄月球,得到一系列月球不同位置的照片,想叠加在一起。 ...
此类方法拍摄时如果能确保相机方位绝对准确,图片“叠加”(在photoshop里的图层“叠加”和我们天文摄影的“叠加”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在Photoshop里其实应该讲图片的“拼合”)起来便比较方便。
简单的说,可以这样操作:将最先拍摄的图片,如最东边的月球图片作为底图,按次序直接将第二、三张拖移到第一张图片上,注意拖移时按Shift键,这样可以保证图片是完全重合的。
接下来在图层的属性上,我们可以选择“变亮”或“滤色”选项,这些选项的图层属性,能消除深色背景,突现浅色主体。大家也可以多试验,看看不同的属性产生的效果。同时各位会发现图层属性里是分栏的,根据产生的效果归类,在photoshopCS2里分成了6栏。 差不多质量的图片拼合,若选用上述所说的“变亮”或“滤色”选项,对浅色主体(如深色背景里的月球)是不会产生影响的,但两者有某些区别。
但采用第四栏的“叠加”、“柔光”选项,将对主体产生影响,出现一些不真实、自然的颜色,这些效果可以在某些同好处理深空天体图片(如M42和M45的云气)里见到,其特征就是反差非常强烈,导致中间值丢失严重。在其他图片处理广泛应用的“叠加”、“柔光”等选项,在天文图片处理领域不一定需要使用。
图片处理是千变万化的,其间也不一定只有一条路可以实现,具体还需多多实践,多多领悟。
错误之处,各位多多指教讨论。 继续!::0023:: 对PS实在不熟,问点很幼稚的问题,怎么“拖”,我只会图层复制。
呵呵
[ 本帖最后由 Bug 于 2007-1-31 21:46 编辑 ] 好帖子,用了PS好长时间,还不知道怎么叠加呢。惭愧
PS:楼上的是江门的?! 剛做了一下數學證明:
http://www.hkastroforum.net/bbs/viewtopic.php?p=80732#80732 楼上的别光灌水啊!::15::
把你的经验也拿出来分享一下!::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