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天文观测记录比赛专用贴
请参加天文观测记录比赛同好将作品发表在本贴.具体比赛内容请详见:http://www.astronomy.com.cn/bbs/viewthread.php?tid=61549&extra=page%3D1 掩星观测记录表观测目标: 观测日期:
观测者: 联络电话:
观测地:经纬度 东经 度 分 秒高度 米
北纬 度 分 秒
使用仪器 折射反射 折反射 双筒镜____*______望远镜
口径 毫米焦距 毫米
目镜焦距 毫米
赤道仪 经纬仪
手动追踪 电动追踪
掩星时间(北京标准时) 现象 人差 其它(例如:有无伴星)
1.____时_____分_____秒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时_____分_____秒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时_____分_____秒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时_____分_____秒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时_____分_____秒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时_____分_____秒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时方法:光电 秒表 耳目法 录音/影 摄影(计时机背)
天空状况:大气稳定度良可差
大气透明度良可差
有云多云 薄云 强风
现象 1.暗面消失 2.暗面出现 3.光面消失 4.光面出现 5.星在本影消失 6.星在本影出现
7.光度变暗 8.增强 9.无掩星现象 10.其它
人差 S 人差时间______秒已从观测中修正
E 观测方法无人差数值
N 人差时间未修正
观测者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1.时间至少精确到0.1秒才有科学价值.可按秒表上的显示时间记录到0.01秒.
2.使用仪器和计时方法等选择项按自己的实际情况记录.
范 文
掩星观测记录表
观测目标:月掩昴星团观测日期:2007年1月28日
观测者: *** 联络电话:*******
观测地:经纬度 东经 124 度 51 分 40.74 秒 高度 150 米
北纬 46 度 40 分 08.16 秒
使用仪器 折射
口径 60 毫米 焦距 750 毫米
目镜焦距 25 毫米
赤道仪
手动追踪
掩星时间(北京标准时) 现象人差 其它(例如:有无伴星)
1. 1 时 18 分 39.30 秒 1 S 金牛16号星
2. 1 时 31 分 43.76 秒 1 S 金牛19号星
3. 1 时 32 分 49.23 秒 1 S 金牛17号星
4. 1 时 42 分 44.29 秒 1 N 金牛20号星误差较大
5. 1 时 53 分 06.05 秒 1 S 金牛21号星
6. 1 时 53 分 43.58 秒 1 S 金牛22号星
7. 1 时 57 分 10.48 秒 4 N 金牛17号星误差较大
计时方法:秒表
天空状况:大气稳定度 良
大气透明度 良
现象 1.暗面消失 2.暗面出现 3.光面消失 4.光面出现 5.星在本影消失 6.星在本影出现 7.光度变暗
8.增强 9.无掩星现象 10.其它
人差 S 人差时间 0.4 秒已从观测中修正
E 观测方法无人差数值
N 人差时间未修正
观测者通讯地址:163161 黑龙江省大庆市方晓80号信箱
[ 本帖最后由 BA2CR 于 2007-2-2 15:02 编辑 ] 木卫食观测报告表格
说明: (a):1=木卫一,2=木卫二。3=木卫三,4=木卫四,D=初切消失,R=终切重现 Ec:食Oc:掩 (b):填写月份和日期 (c):准确至分(按预报填写)。若观测时间与预报时间不符合,在备注中指出。 (d):实际观测计时时间(准确至秒),换算为世界时。 (e):R=折射式;N=牛顿式;C=卡塞格林式;X=复合或折反射式;如果是其它类型,在备注中指出:口径以cm表示。 (f):天空亮度(指月光、晨昏蒙影等对视野的影响)。三项指标确实对视野有影响则按0~2标度级填写(只取整数级)。 比如有月光,但对视野无影响则以0级填写。 0=天空状况处于良好状态,对计时准确性无影响。 1=天空状况属不良状态,对计时准确性可能有轻度影响。 2=天空状况严重不良,对计时准确性肯定有影响。 (g):此栏填写诸如风、气流、漂浮云、木卫及靠近木星、木卫及靠近月亮等认为必须指明的情况。 举例:1990年1月16日15时28.8分(UT),预报发生木卫三终切重现(R),使用114mm牛顿反射镜,采用143倍放大率观测,实际观测计时为1990年1月16日23时25分8秒(北京时间),换算为UT:15时25分8秒。天空状况,视宁度尚可,视野中星像稍有闪烁,对计时准确性可能有影响,定级为1;透明度极佳,定级为0;有月光,视野受月光影响较严重,影响计时,定级为2;视野不时有浮云飘过。BMP台对时,估计精确度±0.2秒。填写见表。
木卫食观测方法请见掩星观测版置顶帖”木卫食观测方法“一文。
[ 本帖最后由 BA2CR 于 2007-2-2 17:27 编辑 ] 彗星目视观测报告表格说明
1。观测记录的时间应换算成世界时,准确至±8分钟。
2。估计星等方法,只填写一个字母,如B、S、M、......
3。估计彗发总星等,记录到0.1等。
4。估计星等时所用的星图
5。观测仪器口径以cm表示,类型 牛顿反射式(L)、折射式(R)、卡塞格林式
(C)、肉眼(N)、双筒镜(B)、f/系焦比(口径与焦距之比), 类型填写代号。
6。彗发直径以弧分表示,准确至0.1弧分(′),椭圆形彗发要估计长、短轴的长
度,分两行填写。
7。凝结度(DC):只填写等级(0~9级)
8。彗尾长度(尾长),只估计到0.1度,如有两条彗尾,分两行填写。
9。彗星位置角(PA):北=0 °东=90° 南=180° 西=270°。
并给出测量位置角的方法,比如绘图法,钟面法。
10。记录彗星附近肉眼所见的最暗恒星星等,精确到0.5等。
11。观测点位置:给出经、纬度及海拔高度。各个观测点分别列出。
12。备注栏,填写干扰观测的因素:如月光(M)、灯光(C)、晨昏蒙影(T)、
黄道光(Z),并注明彗星的变化情况,变曲,有无尘埃尾等认为说明的事项。
彗星的详细观测方法请见《天文爱好者》2004年第2期18页周兴明的文章”彗星的目视观测“一文。这里不再叙述!
[ 本帖最后由 BA2CR 于 2007-2-2 17:20 编辑 ] 观测内容只局限于这几类吗? 还可以有别的,只是现在“目视观测记录表”找不到了,这个包括任何天体的目视观测记录,哪怕是肉眼观测也可以。::0014:: 好像没什么人呀?那我先发一个PHA的观测数据吧……
K06W01HC2006 12 10.58149 03 36 45.79 +12 02 44.5 16.2 R EX039D35
K06W01HC2006 12 10.58443 03 36 45.18 +12 02 34.4 16.3 R EX039D35
K06W01HC2006 12 10.58582 03 36 44.86 +12 02 29.3 17.4 R EX039D35
K06W01HC2006 12 10.58861 03 36 44.29 +12 02 19.3 17.2 R EX039D3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