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娱乐,抄袭有理
《国际先驱导报》 2007/01/09http://life.imhb.cn/images/qinggan/spacer.gif如果说3年前,是湖南卫视的“超女”创造了“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奇迹,那“文广传媒”则肯定是2006年最具前瞻性的电视娱乐操盘手。在12月29日的决赛之夜,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取得了罕见的收视率,势头直逼2006年央视春晚。而且颇具深意的是,这项真人娱乐赛事的冠军竟是当年红极一时的晚会歌手解小东。从“咱老百姓,今儿要高兴”,到用斗牛舞参加PK,解的转变昭示着中国电视娱乐业的深刻变革。从前那种滥用崇高、矫揉造作的晚会模式开始退场,取而代之的是以娱乐为本体、以窥私为诱饵的“真人秀”时代。“超级女生”、“我型我秀”横空出世的那个夏天,善良的人们误以为这只是另类包装的青少年歌唱比赛,更有学者为幼齿“粉丝”在街头拉票表现出的“民主自觉”兴奋不已。其实,这个节目创意抄袭自大洋彼岸的《美国偶像》,其目的并非真要翻版“青歌赛”,而是让默默无闻的草根站在万众瞩目的舞台,把命运的戏剧性放大到极致:你可以在瞬间“加冕”,也可以在瞬间出局。
“文广传媒”的精明之处在于,他们先于湖南卫视意识到平民歌唱选秀迟早会被喜新厌旧的观众抛弃。当第三年的超女尽显颓势时,东方卫视果断地放弃了草根路线,推出了以明星为主打的“舞林大会”。这个创意同样并非原创,而是抄袭自BBC的《与星共舞》。湖南卫视亦步亦趋,从英国人那里炮制出了《名声大震》。这类节目反其道而行,将各路明星“脱冕”,让他们如青涩的新人一样接受专业人士的敲打。过去屏幕上光鲜的虚饰被剥离,明星和明星之间、明星和评委之间的明争暗斗开始暴露出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有人输不起,有人很洒脱;有人公开摔鞋而去,有人当场痛哭失声。
将娱乐生活化,这就是真人秀的终极魅力。3年全民选秀,批量制造的草根明星根本就是娱乐圈无法消化的,也不会有人天真地以为解晓东从此就借“国标舞”咸鱼翻身。对电视观众来说,节目的趣味性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观察“楚门”(Trueman)的过程。
西方竞争激烈的电视节目市场进入真人娱乐的时代已经很多年。从《阁楼男女》、《幸存者》到《飞黄腾达》,他们不断挖空心思地将“窥私”经营为公共娱乐。作为交换的筹码,节目参加者可以有机会在瞬间改变自己的命运。中国观众在进化链上显然比国外观众慢了十好几年,稍微捧逗一下或有人领掌,就轻而易举被娱乐了。不过,好在我们有后发优势。通过“拿来主义”或“师夷长技”,我们避开了市场研发的曲折过程,随便嫁接个外国电视节目,中国观众就两眼放亮。
“真人娱乐”何时能过渡到“星际娱乐”未有可期,但“抄袭有理”怕是已经成了雷打不动的潜规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