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需要的两种芯片是CXD2497和CXA2006。特别是前者特别难买。另外还查到一个SONY的新的芯片CXD3406,只需要一片就可以完成所有功能 qhyphoto老兄能否告之价格,我对那个彩色的很感兴趣。有现成的电路吗? 已经去询价。
现在需要的两种芯片是CXD2497和CXA2006。特别是前者特别难买。另外还查到一个SONY的新的芯片CXD3406,只需要一片就可以完成所有功能
看来只有2006Q还有希望。
泼泼冷水
大家都忽略了一点,盲目追求高分辨率是不现实的,300万用来做摄像头在没有专用的高速图像处理cpu是行不通的,这样的cpu我看即便有,抛开技术因素,价格也不是我们可以承受的,毕竟不是商品化产品。另外usb1.0的接口速度也跟不上,我看使用2.0或火线接口都来不及捕捉,况且还有计算机的存储速度都是瓶颈。大家可以算算,1秒25帧,就算16k色,300万像素:300万*16K*25=1144G
想想看即便来得及处理,大家的硬盘连一秒钟的图像都放不下!也就是说必须在捕捉前做实时压缩才有实用价值,大家就不要抱希望了,这样的设备做出来卖10万不算贵!
:-) 那个3M的ICX262应该是静态CCD,所以要做的话,肯定是快门+反光镜取景方式,不用实时的输出数据,所以Nisan的担心是多余的。:)
大概看了一下两个片子的文档,2497是那个time generator,2006是预放大器,有A/D,但没有压缩部分。看来如果直接输出raw格式的数据,是比较大。但总比25帧的实时流好一些。
sony的CCD选择指南,pdf格式。
http://www.sonysemiconductor.co.uk/pdfs/products/CCD%20System%20Selection%20Guide.pdf
cxa2006的文档,pdf格式
http://www.sony.co.jp/~semicon/english/img/sony01/a6802859.pdf
cxd2497的文档,pdf格式
http://www.sony.co.jp/~semicon/english/img/sony01/a6802795.pdf
icx262aq的文档,pdf格式
http://www.sel.sony.com/semi/PDF/ICX262AQ.pdf
icx262aqf的文档,pdf格式
http://www.sel.sony.com/semi/PDF/ICX262AQF.pdf
cxd3406ga的文档,pdf格式
http://www.sony.co.jp/~semicon/english/img/sony01/a6803057.pdf nisan计算恐怕有误吧。我们可以做个试验:我用995拍摄的一张2048×1536的照片(314万象素),颜色深度是24位,以未压缩的TIFF格式保存的话,容量是9.03mb,那么25帧就是225.75mb呀!!
图片容量的计算公式是:HR×VR×CD/8,388,608(HR=图片水平分辨率,VR=图片水平分辨率,CD=颜色深度,由于1MB=8Mbit=8,388,608bit,所以最后要除以8,388,608)。
根据公司那么最后的公式是:2048×1536×24/8,388,608=9MB 我想nisan的意思是这样的,虽然最后存储在PC上的数据是按字节为单位的,即比特/8为最终数据,但是在进行数值处理的时候,还是以bit为单位进行的。所以这个值对于计算CPU处理能力也是有意义的。
leobore的计算正确,最后9MB是单帧的数值,每秒钟为9*25=225MB,如果不压缩的话,还是很惊人的。试想按5秒钟时间调焦,也就是1个多GB了。
所以我觉得这个CCD做DIY还是要作成相机类型的,而不是webcam类型的。除非找到相关的低成本的压缩芯片。 不懂,不过也有兴趣,口头支持下。 关于这个300万象素天文数码相机(暂且起这个名字)的研制我已经有了初步的思路!有望不采用SONY的专用片子,而用SONY的CCD+我自己的电路搭起来。
另外,关于数据传输,我觉得最好不压缩。因为压缩是有损失的,这样得到的图象反而不好了。我准备采用RAW的数据直接传送到计算机里。当然只是单帧传送。 厉害,300万象素最好能做到,可以实时预览,包括全图缩小(用于构图)和局部(用于对焦),曝光时间1/500s - 300s, 半导体制冷, USB传输, 那就是Dream Camera 啊!
我一直就在想买一个破数码相机,去掉镜头,加上半导体制冷。。。。 qhyphoto老兄是高手,期待你的作品完成。如果还是按照leobore上面的计算,每秒钟不压缩的容量是225MB的话,那么usb2.0和1394都是够用的。事实上现在的DV的分辨率大都在100多万像素,都采用1394卡。
只要有接口送到PC里,那么是单帧采还是根据需要采几秒钟,以及分辨率的设定都可以通过软件来设定了。 嗯,还是做成单帧采集合适,每秒225MB的数据流量,就算接口和总线能承受,硬盘接口的速度跟不上也不行,除非使用SCSI 320的接口,这样一来为这个摄像头付出的间接成本就直线上升了。 支持一下!!!!!!!!!!!!!!!!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