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吃顿饭 奖儿一百元
2007-05-12 10:29:00 来源: 半岛都市报本报5月11日讯(记者陈浩杰) 为了让儿子回家陪着吃顿饭,家长心甘情愿花上100元作为奖励,这对于家住东海路某高档小区的刘女士和老伴来说,早已经不新鲜了。这个周日是母亲节,刘女士获得了她实行奖励制度半年多来为数不多的免费机会———儿子送给她的母亲节礼物。
刘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儿子今年26岁,2005年7月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外贸公司上班。刚开始工作时,儿子还能经常回家,陪着她和老伴说说话、吃吃饭。可最近一年多以来,随着儿子应酬越来越多,他回家吃饭的次数越来越少,“每天回到家都是接近半夜,经常一身酒气,一个星期竟然和我们都打不上一个照面!”
儿子的疏远,让刘女士和老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刘女士多次劝说儿子回家吃饭,可是没有效果,就让儿子自己提条件。“回家吃饭也可以,总得有奖励吧。”儿子的要求,刘女士一听就明白了,马上慷慨地说:“回家吃一顿饭奖你100元!”这个条件得到了儿子的肯定,母子二人遂达成了一致协议。
“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虽然给钱俗了点,但当妈的也没办法,只要能管住孩子,使啥招都行。”刘女士说。刘女士的儿子李先生向记者透露,他月薪3000元左右,挣钱不算少,但每月还不够花的,靠回家吃饭挣钱可以补贴他的花销。尽管吃顿饭就可以拿到100元钱,但记者了解到,刘女士最多的一个月也不过支出了三百元,她的奖励并不能成功地将儿子拴在家里,儿子还是早出晚归。
“母亲节我让他回家吃饭,他答应了,而且还是免费的。”刘女士说,从去年12月开始“发奖”以来,像这样不用花钱就可以请儿子回家吃饭的机会(儿子主动回家吃饭是免费的),记忆中没有几次。
http://cimg2.163.com/cnews/img07/end_i.gif
惊闻“回家吃顿饭,奖儿一百元”
2007年05月14日00:09 红网为了让儿子回家陪着吃顿饭,家长心甘情愿花上100元作为奖励,这对于家住东海路某高档小区的刘女士和老伴来说,早已经不新鲜了。这个周日是母亲节,刘女士获得了她实行奖励制度半年多来为数不多的免费机会——儿子送给她的母亲节礼物。(半岛都市报5月12日)
“回家吃顿饭,奖儿一百元”,折射出天下多少父母的无奈和辛酸。对年轻儿女来说,“常回家看看”,真变得那么艰难?
许多年轻人的共同想法,就是父母有吃有穿,又不缺钱花,自己还不时补贴家里,长辈应该心满意足了。殊不知,人老了,最注重的是温情,享受得是那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钟情的是那家人团聚的融融氛围,期待是那家庭和睦的浓浓情谊。这种精神上的需求,是任何物质和金钱所不能替代的。
诚然,现代社会生活紧张,工作繁忙,竞争激烈,节奏快捷,但怎么说,也还没有忙到无法和家人团聚的地步。年轻人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假期安排,恐怕是花在社交应酬、玩耍找乐、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上面。懒得回家,说到底,还是年轻人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表现。
像这种“回家吃顿饭,奖儿一百元”的现象,虽然是特例,但类似情况,不在少数。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子女,心都能剜出来;而子女对父母,却是人心隔肚皮。连回家吃饭,都要靠父母乞求和“奖励”,真不知道,世界上最纯洁最温馨最真切的家庭关系,将滑向何处。
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细胞。当那么多子女,对生育和培养自己的父母实施事实上的“精神遗弃”时,呻吟和颤抖的,不仅是父母,更是全社会的伦理、道德和规范出了问题,必然影响到社会和谐的构建。而在这方面,法律又不可能做出调节,只能够依赖道德的自觉。在又一个母亲节到来之际,愿天下的为人子女,都能够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回去和父母团圆,抱一抱父亲佝偻的脊背,吻一吻母亲憔悴的白发,发自内心地说一声:“我爱你1,并以此警醒自己麻木的心灵,做到“常回家看看”。
[稿源:红网]
[作者:王清]
[编辑:潇湘行] 这种教育方法,好不了! 很高兴的是,我姥姥家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儿,每到休息日,一个电话就能把大家招呼过来
很悲哀的是,这样的事情好像越来越多…… 我这,一开饭,不叫的也会来::35::
最离谱的一次,3人煮家常饭吃,凡路过的马上钻进来,只好赶紧出街买熟菜,变成聚餐,动静大又招来一批,又外卖补充,只吃菜别扭,只好增加酒,更折腾,又招惹一批,越挤越多,最后坐不下,轮流折腾,事后仔细数,没请的来了18人::20::
回复 #5 千眼观音 的帖子
难道传说中的啃老族……另一个极端 悲哀。。。
饭店的饭哪比得上家里的饭!
回复 #7 活动星图 的帖子
如果家长的饭做的比较好的话 这和吃饭关系不大吧...::001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