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在山上遇到梦幻,也做类似的东西,聊聊后有些启发,掩星我也弄过一次,就在师大。最大的感慨就是时间采样问题,整个掩星过程很快,CCD采样数据点很少。梦幻他们想尝试用光度计的原因就在于此:1秒一采样,数据可能会好很多;后来没有再问他结果了。 那么探测的极限星等是多少呢? 这样恐怕不会太深 在我用的CCD中,即使是最快的读出,也要5秒,这样的话读出噪音已经非常大了,孟奂们观测的时候做三十个本底来消除其它的起伏,信噪比还是很低。
看来视频CCD确实有自己独到之处(那次我们用的是40cm望远镜f10,st9半导体制冷CCD)
另外,拉线的观测有个问题就是seeing以及跟踪问题会造成时间混淆,虽然这个办法看着简单,但做好却乎不容易,想不到真有这样做的 谢谢!学习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