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教育急功近利的牺牲品(更新)
2007年06月03日09时00分 来源: 中新网日前,赴重庆市渝北区大东方教育培训学校求学的13岁北京男孩小志(化名),在校近两月内,因不堪忍受教官及同学殴打,先服下四片高锰酸钾(一种外用药品,禁止内服),而后坠下二楼。
这是一所什么学校?这些学生在学校里经历了什么?昨日(2日),该校教官、兼职教师以及曾就读该校的3名学生等接受了记者采访,讲述了他们的看法和经历。
昨日,“坠楼”学生小志坚称他是“跳”楼而绝不是“坠”楼,小志母亲称出事后他们在小志衣服里发现了遗书。该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官说,该校9成教官经常殴打学生,原因是学校主张“可以适当打骂学生”。日前,赴重庆市渝北区大东方教育培训学校求学的13岁北京男孩小志(化名),因不堪忍受殴打,先服下四片高锰酸钾(一种外用药品,禁止内服),而后坠下二楼。
入学即挨打
“爸爸这边在学校办入学手续,我那边在教学楼里就挨了打。”小志回忆着入学第一天的情景。
小志说,3月1日一入校门,他就和爸爸分开,他被一陈姓教官带上教学楼,陈教官问他在家里是不是很调皮,有些淘气的小志反问:“你小时候不调皮吗?”当时,陈教官随即授意一名张姓同学殴打小志。
小志说,在校期间他几乎天天挨打,教官有时亲自动手,有时找学生“代劳”。
小志回忆,一次他因看不惯教官陈影在学校“作威作福”,就在宿舍里说:“他要是到北京,我让他出不了飞机场。”此话被陈知道后,陈先让十多位同学围殴小志,又和五六位教官一起轮番用电线和皮鞭毒打他。
来自北京的同校学生小鱼也参与了殴打小志。小鱼说,如果不向小志动手,他也会难逃毒打。
昨晚,该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官称,自己曾打过小志,但次数不多,下手也不重。
这位教官表示,该校9成教官经常殴打学生,原因是学校主张“可以适当打骂学生”。
衣服里发现遗书
昨日谈到坠楼事件时,小志说他当时虽有些迷糊,但绝不是不小心坠下的,而是跳下的。“父母不管我了,没人爱我,总有人打我,这样的日子没意思。”小志说,常遭殴打让他无法忍受,他三次欲寻短见。第一次,要跳楼被教官拦住;第二次,写完遗书后撞墙,后被同学救下;第三次,中午时间偷偷贴地爬行,欲上三楼跳楼,被教官发现。
小志说,三次寻死未遂,两次换来教官拳脚。4月27日早,小志先服下四片高锰酸钾,而后在二楼过道纵身越下。医生诊断为食道化学烧伤,右臂骨折。
小志的母亲冯女士说,小志跳楼后,他们于当日赶往重庆,在医院里她发现儿子迷彩服里有一封遗书。
冯女士说,之前教官曾打电话说打了孩子,她开始没在意,觉得孩子很调皮打几巴掌也无所谓,“但我没想到,孩子被打得如此严重”。
-专家说法
青春期亲情关怀不可或缺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造成小志跳楼,家庭和学校都负有责任。
夏学銮说,小志正处于青春期,是成长的重要阶段,家长的亲情关怀必不可少。在这期间,家长让社会机构代为管教,是推卸责任。
夏学銮认为,该行走学校体罚和打骂孩子的做法不可取,是一种近乎于野蛮的教育。此外需要质疑的是,该校教官是否具备执教资格。国家是否有相关的文件,来准确定义行走学校教官的执教资质,对行走学校教官的执教,是否有明文的规定。
-母亲说法
“孩子沉迷电脑我送他去吃苦”
家长将孩子骗去重庆接受军事化管理
冯女士哭了,她至今为三个月前的“谎言”深深自责,她和丈夫把儿子小志骗去重庆上学。
冯女士回忆,小志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小志六年级时,作文在学校获了奖,作为奖励,她给儿子买了台电脑。
渐渐地,小志在电脑前的时间越来越长。今年过年,一家人回贵阳老家,因为和父母闹了点小意见,小志就带着自己得的压岁钱进了当地的一家网吧,两天两夜,小志也没离开电脑。小志的父亲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才找到他。
“儿子越来越沉迷电脑了。”冯女士在网上看到重庆一家行走学校,以军事化全封闭管理学校,通过训练,带孩子行走1000公里外的贫困山区和有革命历史的地方,接受再教育。她觉得吃点苦对儿子今后成长有帮助,和丈夫决定把儿子送到那家行走学校。3月1日,从医的丈夫借口去重庆看一位病人,顺便带儿子去玩,就把小志骗上赴渝的飞机。
-教官说法
“孩子有些叛逆需‘镇镇’他们”
校方主张可以适当打骂
昨晚,曾在该校就职的一位不愿具名教官表示,该校学生常遭殴打,并且该校九成教官都殴打过学生。
该教官说,校方曾主张可以适当用打骂来教育学生。学生被打时,该校的陈校长也在现场,但其并不在意。谈到多数教官都对学生动粗的原因,他说,一是这些孩子都有些叛逆,需要“镇镇”他们,二是别的教官都打,自己不打的话,恐怕会被孤立。
该教官说,他也曾参与过“小志骂教官”的殴打事件,“当时我是拿腰带打他,但是下手不重,后来几位同事又用电线打,同学们也被命令对他动手。小志跳楼事件发生后,该校三位教官被学校辞退。
该教官说,他打学生的次数不多,下手也不狠,“打也要分尺度,适当的惩戒无可厚非,打得太重了就是虐待。目的是让学生知道错了,而不是无休止无理由地拳打脚踢”。他在该学校任教的感受是,心情沉重,压力大,责任也大。
-校外人员亲历
课堂上同学们递上求救信
希望兼职老师告诉家长学校打人,老师称学生压力大需宣泄渠道
在少年们的眼里,女心理疏导老师甄欣(化名)是学校的外人。甄老师和蔼善良,他们只有坐在心理学课堂时,才不担心教官的皮鞭,学生小鱼说。
女心理教师甄欣曾在大东方教育培训学校上过两节兼职课,甄欣昨日在电话里说,因为学生每天大强度的体能训练,身体和心理压力都很大,需要一个宣泄渠道。在课堂上,她不但了解了学生的训练情况,还让学生把近期的小愿望写成纸条传给她。
“写出小愿望,我们真能实现吗?”一个学生问,甄欣回答得先看看,并替大家保守秘密。60多个纸条传了上来,甄欣没想到,纸条上是一个个家长的电话号码,孩子们说他们在学校被打受伤,要见家长。
甄欣回忆,一个北京孩子问她,“你愿不愿意看我被打的伤口?”她点点头,学生撩起衣服,后背显示的是“纵横交错的伤痕”。
甄信按着电话号码给部分孩子的家长打了电话。家长冯女士说,甄老师打电话来,问了问孩子在家里的状况,并建议她到学校来看一看。“我当时没有在乎,那也许是种暗示。”甄老师说,她没有把学生挨打的事告诉任何一位家长,但校方得知她与家长沟通后,十分不满,后来学校便再也没通知她来上课。
-学校简介
“管理不学好的学生”
以系统的、针对性的教育训练方式对那些不想学、不会学、学不好、不学好、沉迷于网吧、电脑游戏中不能自拔、学习不好、行为习惯不好或学习好但行为习惯和心理能力差、令老师头疼,令家长心烦的学生进行远离闹市、远离父母、远离网吧、全封闭、军事化的教育训练,进行军事化管理。
当因为过度地爱而在无意识中造成了孩子的非正常成长,请不要再过度地宽容。
摘自大东方行走学校网站的招生简章
-同学感受
互打互虐“刑罚”繁多
“经常挨打,很少知道原因,尽管多数时间很听话。”同样在这所学校学习的北京学生小浩在学校有这样的感受,他说学校的几十位同学,除了极个别女同学,都经常莫名其妙挨打。
“这里像监狱,很多惩罚都用在我们身上。”一位学生说。
学生小鱼说,遭受殴打的孩子们不乏有自残行为,一黄姓女孩就曾割伤过自己的手腕。
-所谓的“刑罚”
风火轮:用纸将手指缠住,然后用火点燃
吃香蕉:蹲在地上,一手前伸至地,大拇指朝上,然后身体前倾,让嘴吮吸手指而脚后跟不得离地
朝拜:身体不许有任何防护措施,向前扑倒(李天宇)
[ 本帖最后由 meteorobs 于 2007-6-8 19:34 编辑 ] 这办法适合海艺那帮小犊子 两个极端啊..... 难啊!! 寻啥短见啊,跟老师对着干,我上学时,老师要打我,我就满教室跑,他抓不着我也没办法,学校又没规定老师打学生时必须得立定 <<快报>>上报导了
“行走学校”偷换了暴力与励志的概念
2007-6-7 0:19:38打印此页
重庆一学校专收“差生”,暴力教学手法残忍。
重庆大东方行走学校专收难管教的孩子,“惩戒”是这类行走学校的特殊教育手段,学校的想法是让他们“重归正道”。一名来自北京的小男生不堪折磨服用外用药高锰酸钾后坠楼,揭开这所学校的暴力内幕:穿迷彩服的教官用皮带、电线、竹戒尺等打学生,用脚把学生踹到吐血,甚至打伤学生后在伤口上撒盐。(据6月6日《京华时报》)
近几年全国各地兴起不少“行走学校”,这里不教文化课,主课就是让学生进行上千公里行走以锻炼意志,一些几乎被放弃的孩子被调教得“服了管”。就是这样的学校,还真有不少家长非常认同,他们认为这是对症下药的“择差教育”,把“比较差”的孩子放在一起进行“魔鬼教育”,在家长看来“很管事”。
一般来说,“行走学校”收取的孩子有三类:一类是送来吃苦的,想改掉娇生惯养的坏习惯;一类是迷恋上网、学习成绩太差的;另一类是喜欢抽烟、喝酒、打群架的。这些孩子一般被社会称为“问题少年”。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几乎每个家长都有自己难念的经。“行走学校”受到家长青睐,却引发教育专家质疑。暴力教学究竟好不好?
从法规上看,新义务教育法已经严禁变相体罚学生,而“行走学校”专门以暴力体罚为手段,换来的可能有局部的暂时的孩子坚强,却摧残了孩子的内心。吃苦和严格要求对孩子有益,但一旦采用了暴力手段,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都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事实上多数家长也认为,教育离不开惩罚,有了惩戒才有震慑力。甚至还有家长认为,现在的法律一味强调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而没有一点惩戒的法律就不是一部完整的法律。其实在这里,家长往往把孩子当作自己的“财产”,往往自己授权让学校对孩子“来狠的”,岂知,家长哪有这个权力?
加拿大学者曾就体罚对孩子将来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做了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结果发现,被体罚的儿童在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两倍,而且患上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概率大大增加。
一些“行走学校”偷换了暴力与励志的概念,偷换了吃苦与折磨的概念,把摧残当教育,把魔鬼当救世主,实在是贻害无穷。
◎万应慧
“差生”:教育急功近利的牺牲品
2007年06月07日 11:53:04 来源:山西晚报[新闻回放]据《京华时报》昨日报道:重庆大东方行走学校专收难管教的孩子,让他们“重归正道”。一名来自北京的小男生不堪折磨服用外用药高锰酸钾后坠楼,揭开这所学校的暴力内幕:穿迷彩服的教官用皮带、电线、竹戒尺等打学生,用脚把学生踹到吐血,甚至打伤学生后在伤口上撒盐。
对于所谓的“差生”,大东方行走学校的教育理念就是暴力教学,因为他们信奉不打不成材。当“差生”们害怕了棍棒,也就“重归正道”,然而他们也可能真得变差了。
不过让我们奇怪的是,为何有那么多的家长要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为何甘心自己的孩子跪拜于暴力之下?也许,家长是迫不得已,自己对孩子已经无能为力了,与其束手无策,不如放手一搏。可这并不是真正的原因,其深层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已经被涂上了急功近利的色彩,我们已经对教育没有足够的耐心。
我不知道,“差生”的概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但当我们将“差生”的帽子扣在学生的头上时,就已经说明我们的做法在与教育的本义渐行渐远。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意即教育是一个生命过程,是一个生长过程。我们早已熟知揠苗助长的愚蠢与可笑,但是在我们的教育———培育生命的活动中,我们却常常急功近利,以揠苗助长的心态与做法望子成才。结果,许多本该成才的孩子,在我们太少的耐心中失去了勃发的机会而过早地枯萎淘汰了。在失望的不断累积中,“差生”也就成了教育者缺乏耐心的出气词。
教育真的需要足够的耐心。华罗庚读小学时成绩不好,只拿到一张修业证书。初一时数学也在补考。华罗庚的幸运在于:他当时所处的教育环境(学校、家庭)包容了他的“迟钝”。教育他的学校、老师、家长能够耐心地等待他的“开窍”,直至奇迹出现。如果教育失去了耐心,也许这世界上将不会有这位大数学家出现了。
大家应该记得杀母的金华学生徐力,他举起铁锤,是因为他的母亲过于功利的眼中含了太多的急躁:“考试要我考95分以上,期末考试如果没有考95分以上,她就要打我。”
什么原因致使教育者失却了教育的耐心,变得如此急功近利呢?一方面是教育急功近利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也来自社会的浮躁潮流。在浮躁的社会,教育又岂能幸免?
然而,需要提醒的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差生”是必然的。教育,在呼唤耐心!有了耐心,也就不会有学生被暴打。(林卫萍) 小学曾经做过好学生,曾经在作业本里面组词用过这个
初中时我也是曾经的差生
从那一刻起我再也没用过这样的一个词
无论是书面还是笔头
高中保持了这个作风
五年前的高考翻身之后亦然 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
所谓的“差生”是差老师与差家长联手缔造的。::0023::
“差生”概念正在侵蚀教育生态
王学进 发布时间: 2007-11-08 15:15 来源:工人日报成绩好的同学不用值日,班上的杂活全部由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做,班主任这样做是不是不公平?”近日,武汉某中学一群高三学生向当地一家媒体投诉,他们遭遇这种不公平对待已有一个多月了。学生反映,按班主任制定的新值日表,班上的“尖子生”不用做值日,成绩中游的同学每周值日1~2次,成绩较差的同学每周则需值日3次。
这是典型的“损不足而奉有余”,牺牲所谓差生的学习时间给优等生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在我看来,该班主任之所以敢如此露骨地实施此种“差异”教育,表面原因是为提高学校升学率,实质是基于由现行不合理的评价制度造成的“差生”概念。
因为是差生,他们被打入另册,在教师看来,他们为优等生作出牺牲理所当然;就连差生自己,也已经在久而久之的歧视环境里习惯了这种身份认同,甘愿接受任何不平等的教育。北京华夏女中的郑重老师曾接触过这样一名学生,因为成绩差,她宁可背半旧的破书包,骑一辆她母亲的破旧自行车。她的想法很简单:成绩差,这是应该受到的待遇,不起眼最好。
在应试教育环境中,以分数高低评定差生和优等生的评价制度,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教育生态。有多少学生因为这种评价制度牺牲了自己的受教育权利,所谓的“差生”概念又扼杀了多少有才华的学生,实在难以计数。
据报道,盐湖城冬奥会期间,中国某个代表团到当地一所小学参观,代表团团长送给小学一对玩具小熊猫,并说明一只送给最优秀的男孩,另一只送给最优秀的女孩。很明显,在这位团长眼中,优秀生理当享受珍贵的礼物,差生嘛,对不起,就甭想了,谁叫你是差生呢?
但事情发展的结果却让我们没想到。美国小学的校长是怎么处理这两只玩具的。这位校长告诉客人,无法用统一标准来判定谁最优秀。学生中有数学最好的,有棒球最好的,有最爱讲笑话的,还有做义工服务最长的。最后,校长把这两只玩具熊猫放在学校展览室里,分别写上:送给最优秀的男孩们,送给最优秀的女孩们!同是男孩、女孩,只多了个“们”字,就完全颠覆了某些人固有的教育观,体现了一种平等的教育理念。在美国这位小学校长看来,每个人的天赋、秉性不同,具有不同的发展方向是很正常的,作为教育者要尊重这种个体差异,而不能用单一的分数标准人为地把学生区分为差生和优等生。
武汉这位班主任实行的让差生负责勤杂的值日制度,说轻了是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说重了则是对学生受教育权利的藐视,更严重地伤害了这些学生的自尊心,损害了教育公平的原则,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这也提醒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以此为戒,摒弃头脑中的“差生”概念,尊重和捍卫学生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價值和理念出現了巨大偏差,居然讓暴力在校園中成為常態.這樣培養出來的人,走上社會也會用暴力來解决問題嗎?教官們去學弟子規吧,他們自己連幼兒園都沒畢業呀.什麽自由平等博愛全不懂了.葉聖陶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眞,千學萬學學做眞人. 中国教育他妈垃圾
功力啊..和科举没什么区别... 【放言四海】该如何对待“差生”
作者: 杨照
2010-09-02 08:08:15
学习成绩愈差的,愈需要老师关注教导;学习成绩愈高的,他们获得的奖励是——学习自由
一位17岁还没有满18岁的杀手,犯下了轰动社会的杀人案,逃亡多日终于投案了。对着媒体,他很冷静很大方地指控:“台湾教育害了我!”
教育害了杀手廖国豪吗?这个问题,有一部分根本不值得理会,完全不必讨论,不过却有另外一部分,让人不能不想、不能不谈,不能不愈想愈谈愈觉得沉重。
不必讨论的部分,是教过廖国豪的老师,教得再差都不可能弄到他要去当杀手,台湾教育再烂,也绝对没有烂到直接创造出无法无天、杀人不眨眼的杀手来的地步。犯罪的人讲这种推卸个人行为责任的话,可以不必理会。
台湾教育不会也不需为廖国豪杀人犯法的行为负责。不过换另一个角度,如果我们看的是所谓“后段班”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许许多多如廖国豪般无法跟上学校课业、在学习上无法取得成就与自信的小孩,那么台湾教育的确亏欠他们,而且还很深。
在台湾,现在叫“后段班”的,以前叫“放牛班”,取“放牛吃草”的意思,也就是说一旦进了这种班级,没人管你没人理你,没有任何教育资源会放进班上,学生自生自灭就是了。整个社会理所当然认为,好的老师要教好学生,老师的注意力该投注在好学生身上,协助好学生变得更好,干嘛浪费时间与资源给比较差比较坏的学生!
习以为常,也就不会察知这种态度上巨大的矛盾。好学生和坏学生谁比较需要协助?好学生应付课业没有问题,为什么还要老师多花力气管他们教他们?好学生之所以好,往往就是因为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或习惯比较好,有本事自主自发学习的学生,为什么反而要老师管那么多?
现在有芬兰的例子,我们总算可以把这矛盾看得清楚些。芬兰打造出全世界有名、整体学习成就最高的教育体系,靠的就是和台湾完全相反的教育资源分配原则。学习成绩差的,愈需要老师关注教导;学习成绩好的,获得的最宝贵奖励则是──学习自由。成绩好的学生,证明了他们可以自我学习,老师就不用太理他们,他们可以依自己的兴趣、用自己的步调去学习。他们学习能力强,老师的用心教导常常只是牵制、干扰他们的学习发展罢了!
不必多管“前段”学生,老师就可以专心帮助“后段”学生。看到“前段”的例子,“后段”学生也就明白,若能证明学习纪律与成果,自己也一样可以取得自主自由,那会是驱动他们学习的最大动力。
如此一来,不论原本“前段”或“后段”的学生,就都能在过程中扩充其自我学习的能力,一个大家都有能力并热衷于自我学习的社会,怎么可能缺乏竞争力?这样的结果,和台湾的情况彻底相反。在台湾,“后段班”早早被“放牛吃草”了,得不到一点资源,没有任何协助,学生当然成长受挫,在能力与人格上都无法健全。那“前段班”呢?也没多好。老师管得太多,本来可以向前冲的进度被拖住了,本来可以享受的兴趣被打消了,什么都要照老师说的办,什么都要满足考试要求,久而久之,有独特能力的也必然变平庸了。
这样的教育安排,真的有问题,照说不必等到廖国豪说那样的话,早就该检讨了。
(作者为台湾作家) ::070821_09.jpg::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悲剧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