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同样镜子的用 ToUcam的作品来比较一下?这个 DMK/DFK真是ToUcam 终结者
http://www.astronomycameras.com/zh_cn/products/
应该不是同一个档次的吧,350美金对400人民币的差距。 太震撼了::heartbeat:: AP1200 EQ mount
OH,重量级的东西。
无法想象32cm F24的newtonian外形会是什么样子的。Eric能贴张图来看看么。 我靠楼主你是人吗 好不容易来一次又受刺激了yct51.gif ::sajiao:: ::0023:: Olin及Gogoloby兄: 謝謝,那是32公分F6反射望遠鏡
陳棟華兄: 你太誇獎了,我這兩年很忙,終於有機會再拍照片。大耐沒拍,生疏了。
Castro-er兄: 那是由The Imaging source開發的Firewire攝像頭,質素比ToUcam好,訊噪比很高,最高每秒鐘達60幅影像。
Jassonw: 我是人啊 ~
美麗的天文兄: 謝謝問題,在香港也有同好問過這個問題,這是我在astrofarm貼過的見解:
以我目前的setup,320mm反射,F24,合成焦距-7600mm,image sampling 約0.15角秒/pixels,以木星大小40角秒計算,近子午線區堿大概以每分鐘移動0.135角秒,所以若用single colour CCD的camera來拍攝,一般我都會控制在time window 內 (60至90秒),否則detail就會出現很明顯拖長,但若大氣透明度低的時候,S/N過低,那我會再延長到120秒。
至於用RGB filter拍攝,每一個channel我都會拍攝60-90秒,因為我們是根據行星上的細節來合成RGB影像,所以行星面上是不會出現疊不準的情況,而行星的邊緣就會出現1至2個pixels的紅邊(following 轉出)及藍邊(preceding轉入), 是可以接受的,若外觀不好,可以把他desaturate。
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試,例如用R(G)B拍攝,即張G相是從R+B平均出來的,那time window就可以縮短1/3,亦可以用LRGB方法,即所有detail都是從張Lumenance提供,noise應該少好多,自轉的影響相對減少。 再貼多幅同一張但不同處理方法木星,稍後還會貼上7月7日和Bill Yeung用DFK及DMK攝像頭拍的第一張木星及月球照片。
http://www.ort.cuhk.edu.hk/ericng/20070714-1416-1420-Jupiter-LRGB.jpg 真的是厉高害!!!! 太强悍了大哥,你太有才了~~~~::0022:: 强悍的照片一出
一众幕后高手纷纷浮出水面::hairsmile:: 大师啊,太喜欢啦yct37.gif yct37.gif yct37.gif 有个有趣的事情,很多人在猜测那个Imaging的$是什么货币呢。
关于叠合的事情,我想如果是一个平面,那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可以精准叠合的,无非是两侧有错位的情况。
而对于木星这样有云彩斑纹的球体,中央和两侧的透视关系,从我们视角看去,会出现不同的转速率,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讲,会出现无法全部叠合的情况,但考虑到我们镜子的分辨率,或许这点误差已微不足道了,或者这个错位已融合消失在云层中了呢?
再问LRGB的方法,是否可以这样简单的理解:将RGB转成LAB,然后将拍摄的黑白图代替L层?
回复 #31 美丽的天文 的帖子
是美元呀http://www.theimagingsource.com/ ... e_color/0-99-99.htm ::0022:: ::0022:: ::0022:: 不在人拍得好,而是镜子好! 强,上面的器材我这新手没听过,有器材的照片吗?::hairsmile:: 是啊真强,感觉和在木星跟前看一样
回复 #34 unclemars 的帖子
Hi Unclemars,我所用的鏡子是質素真的十分高,在晴朗穩定的晚上,把光軸對好,誰人也能拍得這樣的照片。
我的技術還有待進步,現在只發揮鏡子5成威力!!
Eric Ng 各位好:
這是我所用來拍木星的setup,以前拍得木衛一細節的是用25公分,現在用的是32公分。圖中藍色的就是DMK攝像頭
Eric Ng
http://www.ort.cuhk.edu.hk/ericng/Shui-hau-32mm-setup.JPG 从拍摄的照片来看,这个反射镜精度的确很高,反射镜是自制还是厂制? 2eye,
主鏡是美國Precision Optics的Bob Royce先生所製做的,鋁鏌已有些氧化, 但無損光學質素
E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