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读的书
大家好。最近大家再看书吗?都看些什么书呢?说出来听听。谈谈您看书的心得体会。我们一起分享。
我先来。
前一段时间看丰子恺先生的漫画,进而有看丰子恺先生的《谈名画》、《谈建筑》、《谈音乐》。不过《谈音乐》还是粗略的一翻。《谈名画》里有一句话感受特别深刻,这是法国大画家米勒的祖母教育米勒的话,要他“为永远而画”。是呀,我们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不要计较眼前的蝇头小利,摄影的为永远而摄,写作的为永远而写,做事的为永远而作。即使达不到这样的境界,也应该有这样的意识。
近来在读《论语》和《诗经》。《论语》读得比较慢。需要细细研读,像品味一顿盛宴。为此我还买了几本诠释《论语》的版本。像《论语今读》《于丹的论语心得》,想看看别人眼中的《论语》是什么样子。
《诗经》是三读还是四读,已经不记得啦。百读不厌,越读越有滋味。
抽时间看金庸的《天龙八部》和蔡志忠的漫画。嘿嘿,感觉不错
[ 本帖最后由 桃之夭夭 于 2007-8-23 10:11 编辑 ] 读《论语》的话我建议你读杨伯峻的《论语释义》(中华书局),于丹的书我不反对别人读,但我个人非常不同意她的观点和解读方法。我觉得读书不是读字,而是读文字后面那个鲜活的人。::42:: 灌水是吧?
重新温习了《射雕英雄传》 《神雕侠侣》 《倚天屠龙记》 呵呵,“射雕三部曲” ,还有查先生的“三剑楼随笔”。 偶尔看看《史记》.
心得体会?
射雕:义
神雕:侠
倚天:情
为国为民,侠之大也 原帖由 vincent 于 2007-8-23 09:53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读《论语》的话我建议你读杨伯峻的《论语释义》(中华书局),于丹的书我不反对别人读,但我个人非常不同意她的观点和解读方法。我觉得读书不是读字,而是读文字后面那个鲜活的人。::42:: ...
杨伯峻的《论语释义》?好,我去查查。谢谢
对于于丹,我到不这样认为。她有她的观点。她用通俗的语言,让老百姓去亲近论语和认识论语,是一个通俗版本。读起来很亲切的。至于观点,你欣赏就接受,不欣赏也不必在意。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判断吧 原帖由 月儿圆兔儿肥 于 2007-8-23 09:59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灌水是吧?
重新温习了《射雕英雄传》 《神雕侠侣》 《倚天屠龙记》 呵呵,“射雕三部曲” ,还有查先生的“三剑楼随笔”。 偶尔看看《史记》.
心得体会?
射雕:义
神雕:侠
倚天:情
为国为民,侠之大也 ...
真佩服金庸先生。前一段时间CCTV《大家》采访他,老人家80多岁还在剑桥读书。那个精气神没得比呀,令人钦佩。
《史记》?我准备列入计划吧。以前星星点点的看过,没有坚持下来 杨伯峻和于丹的书不是一类的,我估计先看过杨伯峻书的人,一般对于丹有意见,先看了于丹书的人,很不习惯看杨伯峻的书::luguo:: 原帖由 桃之夭夭 于 2007-8-23 10:15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杨伯峻的《论语释义》?好,我去查查。谢谢
对于于丹,我到不这样认为。她有她的观点。她用通俗的语言,让老百姓去亲近论语和认识论语,是一个通俗版本。读起来很亲切的。至于观点,你欣赏就接受,不欣赏也不必在意。按照自己的价 ...
于丹的流行点就是通俗以及踩在时代的节拍上了,不过我即不是“于黑”也不是“于蜜”,不会刻意的棒杀或是吹捧,能让大家多读点书总不是坏事::42::
另外说明一下我推荐那本书是繁体的,没有简体版本。 原帖由 万紫千红 于 2007-8-23 10:20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杨伯峻和于丹的书不是一类的,我估计先看过杨伯峻书的人,一般对于丹有意见,先看了于丹书的人,很不习惯看杨伯峻的书::luguo::
是吗,那我更得看看啦。到底有什么不同 原帖由 万紫千红 于 2007-8-23 10:20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杨伯峻和于丹的书不是一类的,我估计先看过杨伯峻书的人,一般对于丹有意见,先看了于丹书的人,很不习惯看杨伯峻的书::luguo::
你说的还真是这么回事,因为杨伯峻的书里没有小故事,还是繁体的,明显没有于丹的书吸引人。杨伯峻释义《论语》一般不提自己的看法,更注重文字的原本意思。《论语》记录的都是文字片段,没有语境,所以给了别人穿凿附会的机会。 原帖由 vincent 于 2007-8-23 10:25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于丹的流行点就是通俗以及踩在时代的节拍上了,不过我即不是“于黑”也不是“于蜜”,不会刻意的棒杀或是吹捧,能让大家多读点书总不是坏事::42::
另外说明一下我推荐那本书是繁体的,没有简体版本。 ...
我刚才在网上搜啦,关于这本书的信息很少呀。斗胆问一句:您如果有多余的,卖给我一本?::070821_14.jpg:: 原帖由 桃之夭夭 于 2007-8-23 10:38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刚才在网上搜啦,关于这本书的信息很少呀。斗胆问一句:您如果有多余的,卖给我一本?::070821_14.jpg::
MM,我是看书的不是贩书的,哪有多余的啊。原来这书的确卖的不多,后来于丹把《论语》讲火了,好像把这书也带起来了,毕竟和于丹那本书是一个出版社的,你可以去书店找找,如果的确找不到,我可以帮你在北京的书店找一本,不过邮费可能不算便宜,因为书不贵。 原帖由 vincent 于 2007-8-23 10:52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MM,我是看书的不是贩书的,哪有多余的啊。原来这书的确卖的不多,后来于丹把《论语》讲火了,好像把这书也带起来了,毕竟和于丹那本书是一个出版社的,你可以去书店找找,如果的确找不到,我可以帮你在北京的书店找一本,不过邮费可 ...
唉,你拿这么稀有的宝贝馋俺,你得负责到底。买不到书跟你没完,嘿嘿。
我再到书城淘一淘去,估计不可能有。
刚才我在当当上搜,也没有。
麻烦您抽时间给买一本吧。邮费、书费、感谢费一并支付。(*^__^*) 嘻嘻…… 原帖由 桃之夭夭 于 2007-8-23 11:01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唉,你拿这么稀有的宝贝馋俺,你得负责到底。买不到书跟你没完,嘿嘿。
我再到书城淘一淘去,估计不可能有。
刚才我在当当上搜,也没有。
麻烦您抽时间给买一本吧。邮费、书费、感谢费一并支付。(*^__^*) 嘻嘻…… ...
::070821_15.jpg:: 撒娇是MM的撒手锏!喜欢读书的人帮喜欢读书的人心情还是比较愉快的::070821_19.jpg:: 原帖由 vincent 于 2007-8-23 11:17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070821_15.jpg:: 撒娇是MM的撒手锏!喜欢读书的人帮喜欢读书的人心情还是比较愉快的::070821_19.jpg::
谢谢,谢谢,谢谢。。。。。。真不知道怎样感谢才好。您买到给我短消息吧::loveliness:: 原帖由 桃之夭夭 于 2007-8-23 11:23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谢谢,谢谢。。。。。。真不知道怎样感谢才好。您买到给我短消息吧::loveliness::
不客气::070821_14.jpg:: 论语释注::18:: ::18:: ::18:: 原帖由 万紫千红 于 2007-8-23 11:48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论语释注::18:: ::18:: ::18::
::070821_07.jpg:: 我写错书名了! 原帖由 vincent 于 2007-8-23 11:57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070821_07.jpg:: 我写错书名了!
我重新搜索后,已经在卓越网上买到啦。谢谢您,以及万紫千红::loveliness:: 《论语》读了很多遍了,不明白,也只好多读,了解大概。当时买不到这书,自己打印,再装订。不看别人解释,也没见过。
于丹带动了论语热,这就是成功。当年,卧年轻的时候,谁看论语谈孔子,那是怪人,孔子不叫孔子,还沿袭旧称孔老二,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坏蛋,和林彪反党集团是穿一条裤子的。文革过来的人还没忘记当年的老歌;“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坏东西~~~,嘴上讲仁义~~~~,肚里藏坏心、说什么~克己复礼、........”后面的歌词忘了,收藏的宝贝唱片没了。
现在好了,看什么书都方便,短的电脑上就看了,长篇的也能买到了。有人都说《易经》是迷信,俺偏要看看,结果卖来书一看,和算命的书是两码事。 原帖由 望天 于 2007-8-23 13:48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论语》读了很多遍了,不明白,也只好多读,了解大概。当时买不到这书,自己打印,再装订。不看别人解释,也没见过。
于丹带动了论语热,这就是成功。当年,卧年轻的时候,谁看论语谈孔子,那是怪人,孔子不叫孔子,还沿袭旧称孔老二,为统治 ...
应该庆幸这个多元的时代。让我们有那么多的思想可以阅读,时代的空气也是宽松。我在小的时候,在心灵的印象中,也有“孔老二”、“批林批孔”的影子。
现在想,要是小时候再多接受一些传统文化教育就好了。好像这些文化就是一个空白。学校的古典文化教育也是非常浅显,纯粹是为考试而考试。
而真正的热爱和体会还是逐步在大学和工作之后。
小时候的文学启蒙还很有意思。母亲是语文老师,暑假期间,为防止我和哥哥太贪玩,就规定我们每背下一首诗,奖励2分钱。于是,我们为了2分钱拼命背诗。因为挣了钱,可以买好吃的。
初中时代,莫名喜欢宋词。经常在每一个朝阳出升的清晨,到家外面的山上读词。读着读着就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当时也不太了解词的意思,和时代背景,但就是莫名的喜欢,发自骨子里。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还是经常早起,起来读书。一有时间就看。可能当时也是囫囵吞枣一般,没有很多细细的感受。但是,偶尔在某一刻,某一个情景,一句符合场景的话就会飘然而至。或许,这就是我跟古典文化的缘分吧
[ 本帖最后由 桃之夭夭 于 2007-8-23 15:0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