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爱好者哪儿去了
本帖最后由 tianwenmi 于 2018-3-3 18:30 编辑小时候,觉得天文爱好者高大上,但爱好者太少,后来感觉主要原因之一,是经济因素。现在经济发达了,以前可望不可及的望远镜变成唾手可得的大玩具,理论上,爱好天文的小孩子会特别多,以前因为经济因素受限的大人也会迸发出对天文的热情。
可惜这两年,我发现天文爱好还是极其小众的,没有出现与经济发展相对等的爱好规模。国家探测月球的嫦娥工程等也没有带来我所认为的天文大热。甚至有些家长对这个小孩子喜欢天文比较抗拒,估计担心学习。当然实际也发现少数家长孩子很喜欢天文,并从中得到真正的乐趣的。
但天文爱好者为什么相对还是非常稀罕的?
物欲滚滚,人心难古。纯粹的天文情怀毕竟只能在少数人心中永存。这样的一直爱好由于复杂的原因,按照一切向钱看的标准来说,是一个投入与收获严重不对等的事物。(当然按照人的愉悦幸福感来说,付出与收获是绝对对等的,甚至有的人收获远远大于付出,可惜这个标准目前不是大众化的)。由于不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导致无论是家庭还是个人,还是商家,都是很难持续投入与支持的。
小孩子上学时忙于应付考试,空闲时忙于参加各种本领培训,玩耍时忙于各种游戏,哪有时间兴趣精力搞这个爱好。要知道,这个爱好最好是从小时候培养。大人忙于生计,挣扎于各种压力山大,那有什么兴趣遨游星海,老人自身身体要紧,那能夏天蚊子咬,冬天冻煞人,闲的时间是多,但不如广场舞实惠。而爱好者偶尔外来搞一次观测,带来的围观效应还是很有限的。再说,有个别围观者似乎平时占便宜占惯了,上来就要抢着看,把爱好者的自发行动当作欠他们似的,好像自己是花了大价钱的顾客,爱怎么着就怎么着,东摸摸西捣鼓,提醒他还恼火,还想砸了爱好者的场子,导致部分爱好者不乐意科普,情愿自己独乐乐,你要看,自己买去吧。独乐乐的也不错,现在一些爱好者一个人也玩得挺HIGH的,最不喜欢那些贪图占便宜的人,那些情愿在孩子各种辅导班上一掷千金的、那些情愿天天大吃大喝的大人带着小孩围上来,没有多少是真的对天文感兴趣的,不少只是想沾沾不要钱的便宜而已,让他为孩子天文学习投入,就别做梦了,连一根羽毛都舍不得。小孩子也现实,不如多买点玩具、膨化食品、肯德基实惠。所以,碰到这些,理都不想理,太不值得浪费宝贵的时光了。
说的有一定道理,自己玩的高兴就好。 现在都很难找到天文爱好者,没人组织活动 个人感觉,天文爱好者少,是因为很多人都生活在光污染严重的城市,晚上抬头已经看不到多少星星,逐渐就淡忘繁星点点的记忆了。 天文爱好对基础知识、动手能力、经济水平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而技术和知识尤为重要,不然就算有了精良的器材,依然两眼一抹黑。
话说回来,这跟我们的教育和大环境有一定关系,毕竟升学不考,学了又不能通过这个赚钱,只有极少数可以通过参加竞赛获奖而得到一定回报,对大多数人来说无关痛痒。
另外,我们的课堂上仍然以书本知识教学为主,学生从小动手实践的机会不多,即便学校有器材也不会用、不敢用,我去走访过一些高校天文社团,他们甚至有了捐赠的器材,居然连赤道仪都不会用,难怪半天找不到,对不上目标,一些高校天文社团水平尚且如此,如何能够承担起宣传科学,普及天文的重任?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由于基础教育阶段动手实践太少,很多人在进入研究生学习后往往就会表现出种种的不适应,如没有必要的实验操作能力,不注意规范等,往往事倍功半,很多东西要从头学起,吃了不少苦头。
再者就行现在城市光害、空气污染也是天文爱好者的大敌,城市路边天文可供公众参与的目标有限,久而久之,除了铁杆爱好者,其他人很难把这份兴趣保持下去的,让你天天看月亮,烦不烦{:5_291:} 而且现在好玩的东西太多了,精力分散到其他东西上去了,不像以前物质文化生活极为贫乏的年代,能有一只双筒看星星都觉得十分幸福而满足,现在面临的诱惑太多,天文相对来说更加冷门而小众,不多说,老司机我要去吃鸡了。{:5_304:} 本帖最后由 msloo 于 2018-2-22 12:10 编辑
1、国人比较功利,能赚钱的爱好(哪怕是职业游戏玩家)、升学和考试能加分的爱好、有成功名人的爱好(国内天文学家地位和知名度一般),都是好的。
2、爱好者群体比较少,形不成从众心态和体验感。有些爱好不符合第一条,但是玩的人多或者爱好本身就带有沉迷机制或社交功能,比如钓鱼、麻将、打牌、抽烟等,虽然未必是好事,然而你玩我玩,既成事实。
然后开始分析天文爱好
基本面:不具备上述的1+2条件
补 刀:强光害、大雾霾、被水泥森林包围,好多人只有窗户没有阳台和露台。由于天文具有靠天吃饭的时效性,并且是个夜晚爱好、晴天爱好。纯夜晚爱好完全不具备与全天候爱好的正面竞争力。晴天率来说,云南等地的晴夜率大约110天,华东上海大约50天,并且晴夜不可预约,晴夜来了也许有雾霾,也许你正好木有时间玩。
其他非主要原因:1、器材贵(但是钓鱼、单车、音响、摄影、旅游、宠物一样贵)
2、门槛高(但是打游戏也要学技术,钓鱼、书画、音乐、健身的门槛同样不低)
3、get到乐趣的点很难,没有人带的入门者长路漫漫,还很难找到人带(而游戏正好相反,快速让人获取乐趣)
4、天文科普活动比较弱,比起其他活动,要找到组织不容易(强者恒强,马太定律)
5、普通天文爱好基本沦落为观赏者和摄影者,科研天文更多是数学物理,民间能参与的太少了(曲高和寡的理论爱好者也很少)
综上,天文自古都是皇家爱好、贵族爱好、小众爱好,不是木有道理的,天文爱好者不如地理爱好者,不如生物爱好者,不如考古爱好者,不如恐龙爱好者,不如飞碟爱好者,不如星座占卜算命爱好者,是再正常不过。
青少年好奇心和特殊天象可以激发他们对天文的兴趣。而环境污染和应试教育又扼杀了即将出土的这棵幼苗。
天文爱好其实也不算太花钱,千把块可以入门,普通的烧烧一般也就几万块钱,并不比一些手游网游的门槛高。
玩的人少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对广大群众而言,这东西不够有趣 看了楼上各位的回复,说的都很有道理,个人爱好数量据多,无非就是时间金额分担多少的问题,只是天文摄影或者目视是考研你对这方面的认同多少,也许亲眼目睹目镜中的一个模糊图像,能亲身拍摄一张自己长曝光的深空图片,都是对自己爱好的一种认可吧。 1、首先是经济因素吧。其实国外玩天文的铁杆也都是些中老年人士。没有一定的时间和经济基础是很难玩的深的。
2、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很重要。如果领导更重视一些科普工作,在青少年的心里早点播下科学的种子,对民族复兴竟有深远意义。
3、中国发达地区的环境、天气也算是个原因吧。有经济条件没环境也是很悲催的。 没有想到这么个帖子引发大家这么深入的思考,谢谢各位。抛砖引玉,我也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我是看到康德这句话才真正慢慢尝试了解星空,感觉玩天文真的是需要一些情怀才行,我跟我身边很多朋友推荐过,有一点文艺的人会有点兴趣,比较功利的基本觉得我在浪费时间。。。目前还只有在坛里才能看到大家聊星空了,哈哈 是啊,成为一只天爱太难了 现在的大环境导致的,小孩子都被家长送到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学习了,哪有时间搞天文爱好,大点的孩子不是学习压力大,就是各种影视小鲜肉吸引了,再大点的又忙于恋爱,结婚后的又忙于工作还贷款,有孩子的又要管孩子……如此一个大循环,所以天文爱好者很少很少咯 你不知道吗,这是世界上最奢侈的爱好,没钱没环境,只能搞民科... 本帖最后由 李灼 于 2018-2-23 17:37 编辑
一是中国人没有时间;二是没有科学传统。
中国大多数、普通人的业余时间少,大人为生存赚钱,学生学习,这之外的业余时间太少。人活得累,哪还能注重休闲,注重精神层面的享受。
中国的科学传统,包括天文学,少,基本没有,你见多少中国人是喜欢自然科学的?(政府、媒体也不是特别推崇科学)。如果没有对自然科学的深入的兴趣,怎么可能进而喜欢上天文,兴趣点自然不会在这上,而是会在其它的更感官、更容易入门的方面。
要想天文成为爱好,上面说的这两点要同时俱备才行,就是说,既要有对自然科学的深入兴趣,又要有时间,在中国同时俱备这两点的人不多。
本帖最后由 李灼 于 2018-2-23 17:49 编辑
其实钱的方面不是主要原因,哪个爱好不烧钱,摄影也烧钱,集邮也烧钱,游戏也烧钱,许多运动项目也烧钱……那部分有闲暇时间的国人(这本已是国人中的少数)是把钱投在了别的爱好上,而没投在与科学相关的天文方面。所以是国人不爱科学而已。 就我个人的情况来说,就是没有环境,以前在水电站上班,山区,环境非常好,晴朗的夜空满天繁星,而后来家里以各种借口将我强行调回城市,从此与深空无缘,几个行星,月球,看多了也就腻了,自己忙着上班,赚钱,又不是自由职业者,就算有设备,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全部花在这个天文观测上。 爱好者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又像他们一样孤寂。。。。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