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guo1688 发表于 2018-3-23 11:14

草帽星系与乌龙火星

本帖最后由 weiguo1688 于 2018-3-23 22:41 编辑

周二的冷空气过境给广州市区带来了一个晴朗的夜晚。这次天气不如9号晚那么通透。南门二、马腹一都看不到,南十字座就更别说了。而且几乎整晚大风,小小望远镜在风中不停地晃动。不过打打酱油还是可以的。    前半夜尝试观测了M104草帽星系。市区拍摄星系本也不报太大期望,不过7.7等的M104亮度还是蛮高的。近3个小时的曝光,虽然信噪比差点,但是还能看。
拍摄器材:望远镜:SkyRover 80apo
赤道仪:BOSMA EM100
相机:QHY183C(-25℃)
滤镜:Optolong L-pro
拍摄参数:增益10,偏置10
亮场:60x180s


    天亮前拍了一张火星与礁湖星云、三裂星云的合影。也是第一次使用QHY183C搭配S-M-C Takuma200F4镜头。现在还不是拍摄人马座方向天体的时候,天亮前的高度也只有30几度,几乎淹没在城市的灯光中。因此这次使用了Oplong L-pro滤镜。1小时的曝光效果还是很满意的。如果天气更好一点、目标更高一点、曝光时间再长一点,会有更加惊人的效果。近来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像QHY183C这种高QE、低读出噪声的CMOS相机在市区光害环境下还是有用武之地的。
    随着大冲的临近,火星在背景星空中的移动速度很快。在一小的曝光中火星已经出现非常明显的位移。难怪天文学家不留神也会中招。


拍摄器材:镜头:S-M-C Takuma 200F4@F6.3
赤道仪:BOSMA EM100
相机:QHY183C(-25℃)
滤镜:Optolong L-pro
拍摄参数:增益10,偏置10
亮场:22x180s


twelve_monkey 发表于 2018-3-23 11:22

彩色的相机也能加滤镜?

weiguo1688 发表于 2018-3-23 11:23

twelve_monkey 发表于 2018-3-23 11:22
彩色的相机也能加滤镜?

光害滤镜而已{:5_282:}

23789898 发表于 2018-3-23 13:33

韦国老师,彩色CCD在大城市的强光害下也能有所表现?183C这类高QE的背照机是不是以短曝多叠为主

weiguo1688 发表于 2018-3-23 14:25

本帖最后由 weiguo1688 于 2018-3-23 15:02 编辑

23789898 发表于 2018-3-23 13:33
韦国老师,彩色CCD在大城市的强光害下也能有所表现?183C这类高QE的背照机是不是以短曝多叠为主 ...
城市光害环境对于深空拍摄来说,主要矛盾是光害导致的明亮的天空背景。使得单帧的曝光时间不可能太长,否侧相机传感器的像元会饱和溢出。需要达到足够的累积曝光就需要叠加更多的单帧照片。在短时间曝光的单帧影像中读出噪声在整体噪声中的比重将急剧增加,同时大量叠加也会导致读出噪声的增加。说得直白点,短曝的照片中,读出噪声将是影响图片信噪比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同长时间曝光的影像相比)。对于183这类背照CMOS传感器,最大优势是高QE,低读出噪声(远远低于传统的CCD传感器),所以在环境不佳的条件下,可以采用短时间曝光+大量叠加的方法来拍摄。在这一点上,传统的CCD传感器不能比了。但是,对于环境许可的条件下,长时间曝光的单帧影像还是必须的。因为,无论从提高信噪比还是影像的反差,长时间曝光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23789898 发表于 2018-3-23 16:31

谢谢详细的解释,看来短曝多叠很多是因为客观因素的限制而采取的特殊方法。

上帝是个左撇子 发表于 2018-3-23 19:53

就是小了与噪点,其他都好

felixwuxia 发表于 2018-3-23 21:54

这周也拍了三裂和礁湖。太低了。拍完都天亮了。哈哈哈。半小时曝光。3*600S

skyczheng 发表于 2018-3-24 21:53

好的拍摄环境带来的图片细腻度确实不同,逐步提升自己的拍摄水平也许就是天文爱好者孜孜不倦的拍摄过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草帽星系与乌龙火星